
【菊韵】秋日乡村美(散文)
秋天的乡村,如诗如画。金黄的菊花、紫红的鹅米豆花、洁白的韭菜花,红艳艳的一串红、鸡冠花,还有山间那无名的野花竞相绽放,五颜六色,多姿多彩。那一株株桂花树开得烂漫,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桂花的花瓣很小,风一吹,便下起桂花雨,细细的花瓣撒在地上,铺成了薄薄的一床床地毯,真是“暑去金秋至,微风送桂香。枝头花瓣雨,地上盖新妆”。红红的辣椒,诱人可爱。萝卜、青菜、小白菜、葱子长出来,一片片新绿,让人怦然心动。漫山遍野飘荡着洁白如雪和乌红的巴茅花,成了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在瑟瑟秋风中,那长长的芭茅花,迎风飘扬,像一把把小扇摇来摇去。芭茅花不艳丽,没有浓郁的花香,但有一种素朴的美。有的树叶渐渐地黄了,有的树叶渐渐地红了,那一片片树叶,在阵阵秋风吹拂下,轻轻地飘落下来,或红或黄,或大或小,或圆或尖,或仰或卧,你会感到一种灵动多姿的美。
“立秋十天遍地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黄色的稻谷沉甸甸的。“喜看稻菽千重浪”,家家户户打稻忙。村民们互助打谷,你帮我、我帮你,割稻、打稻、担谷子、拴谷草,一块块稻田,响亮的打稻声、轰隆隆的脱粒机声交织在一起,田野上,担着稻子的老乡迈着矫健的步伐,扁担一闪一闪的,肩上沉甸甸的,脸上却洋溢着笑容。对五保户、缺劳户,村里组织了义务助收队,帮着抢收。农家晒坝,晒起一堆堆稻谷。大大的黄南瓜,长长的圆圆的冬瓜,挂在瓜棚上,惹人喜爱。葡萄吃醉了酒,苹果笑弯了腰。黄黄的橙子,红彤彤的石榴,硕果满枝。高粱杆、玉米杆,象甘蔗一样,很甜,一根又一根,成了孩子们的最爱。石磨不停地转动,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推出黄黄的玉米浆。搅出的玉米凉粉,放上清油海椒,又糯又香。煎出的玉米饼,用辣椒炒一下,美味可口。打下黄青色的核桃,削去外皮,砸开外壳,露出嫩嫩的核桃仁,剥去那一层薄薄的皮,吃起很脆很香。新花生挖出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向日葵,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密密的果实,慢慢长满,它悄悄地弯下身段,迎接秋的到来。孩子们采摘在手中,露出可爱的笑靥。
走进乡村,一栋栋小楼房,分布在乡村的每个角落,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窗明几净。水泥小路,通到院坝边。我们走进贫困户曾大爷家,院坝边的梨树上挂着金灿灿的梨子,菜地绿油油的。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大红对联,贴在门前,歌颂党,歌颂改革开放,歌颂今天的幸福生活。当时他和老伴正在收黄豆,见有人来了,热情地端来凳子,“请坐!请坐!”,还拿出梨子请我们吃。我说:“曾大爷,阿姨,你们今年多大了,身体好吗?”曾大爷说:“我们老两口都八十多岁了,身体还行,我有高血压,爱人眼睛不好,有白内障。”“哦,八十几岁了,身体还很硬朗。吃的、穿的都有吗?”他们说:“有,有!村里的干部、还有市县的帮扶干部经常来看望我们,问寒问暖,帮我们出主意,有时还帮我们种地。村上还买了鸡苗,送给我们养殖。我们享受了低保、高龄补贴。大病也能报销很多费用,有病看得起了。我们自己种点粮、种点菜,养点鸡,下点蛋。吃不愁,穿不愁,日子过得去。感谢党的政策好啊!”我们走进屋里,有电视机,被子叠得整整齐齐。饮用水的水管接到厨房。用瓢舀了点水,一喝,甘甜、清凉。临走时,我买了一些他们的黄豆、花生、梨子,他们很高兴。
一路走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人们脸上。傍晚,炊烟袅袅,烟囱里卷出米饭的香味。新米,煮出的稀饭,又糯又香。生活好了,人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劳动之余,炒上新收获的花生,煎一点盐焗豌豆、胡豆,买上卤菜。喝点小酒,看看电视,很惬意。
秋雨连绵,一下就是两、三天。雨点有时大,有时小。大如豆,细如丝。“一场秋雨一场凉”,大雨过后,变得凉爽起来。天气不冷不热,没有夏天的炎热,没有冬日的严寒。云遮雾绕,自成景观。晚霞绚丽多彩,辽阔的天空,月儿又圆又亮,挂在天边。柔和的月光,洒在乡村的田野上。草丛中,秋虫在呢哝。“月亮走,我也走”,显得十分静谧和恬淡。
秋日的乡村,带给人们诗意绵绵、收获满满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