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回归】半幅亭小品(十)(随笔)

编辑推荐 【回归】半幅亭小品(十)(随笔)


作者:梦羽 秀才,116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43发表时间:2019-02-06 08:05:09

【回归】半幅亭小品(十)(随笔)
   一、小寒时节
   小寒窗静,煮一壶茶,正好读书。
   读书是因为闲得的一刻,便究一究这闲得的功夫是真闲假闲,并不是一定为了读书。
   临窗如临万壑,有松风阵阵,实则北风的呼啸而已,却营造一个读书的高古境界了。终究外境,禅家说不随境转。读书我亦终究小寒又窗静了,乃至忘茶事耳。
  
   二、杂言
   一个人的一生都在积累品质。有关品质不好言说,因为言说的往往是概念和经验,并非真相。然而品质又无法泯灭。所以要认识一个人的品质,不只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三、听雨
   灯下读书,这冬雨分外清寂。夜欲深,雨欲近,像线装书里的,且直排且繁体,灯光有水雾模糊了字里行间。炉上有粥,这一夜的冷雨就有温度了,连文字亦温温的可亲。
  
   四、礼曰
   《礼记》曰:“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乡长者所视。登城不指,城上不呼。”前一句明明白白是敬老的仪礼,后一句要思量,可以理解为不在高处指点疾呼。荀子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虞世南说:“居高声自远。”故说登城指城上呼的行为影响别人是要用礼约束的,即现代所谓公德是也。这种礼的规矩真好,既安静又庄严,像一道风景,直入佳境,而不必如顾恺之“渐入佳境”了。
  
   五、茶话
   所谓真水无香,白开水只有温度,加一撮茶叶就有味道了。偏偏这茶的一味,不单作解渴的茶饮,还可作待客的茶礼,审美的茶艺,直达性命的茶道,正好契人生的境界,渐次为自然、社会、艺术及宗教的属性了,又尽在茶中。亦单单这茶的一味,千万人却有千万种滋味,又如袁中郎"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语,这滋味大约天知地知饮者自知耳。
  
   六、低头
   宇宙不高,在我的耳际,要容下我,惟低下头来。当我低下头时,才知道这个宇宙真大。
  
   七、涅槃
   王维诗“木末芙蓉花”句,就笔法言无异于“黄家富贵”,花身艳丽,却在“山中发红萼”了。它的“纷纷开且落”,不是紫陌红尘,不是千帆过尽,而是“涧户寂无人”的大自在。好一派寂静的辛夷坞,沒有寂寞沒有孤独,如是安祥而已。
  
   八、姑妄言之
   智极则愚也,用现代话说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故说“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智谋之前必有德的底蕴,即厚德载物,其用智必有分寸而恰到好处。故文中子说:“大智知止,小智惟谋。”因为智有穷而道无尽。
   我八识田的一枚种子觉醒了,画面是宋朝的晴窗细乳戏分茶,那时我即是茶人。
  
   九、戒
   心灵不能过着背叛的生活,故知这个人心中有戒,因而清净因而静谧。
  
   十、临去秋波那一转
   读《西厢记》至“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犹如踞地狮子吼,足可荡寇。
   明末张岱《快园道古》有记:“邱琼山过一寺,见四壁俱画西厢,曰:空门安得有此?僧曰:老僧从此悟禅。问:从何处悟?僧曰:老僧悟处在‘临去秋波那一转’。”和尚从“临去秋波那一转”契入禅境,正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清初诗人尤侗竟然以“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为题作制义的八股文,好个游戏三昧。抄如下:
   “想双文之目成,情以转而通焉。
   盖秋波非能转,情转之也。然则双文虽去,其犹有未去者存哉。
   张生若曰:世之好色者,吾知之矣。来相怜,去相捐也。此无他,情动而来,情静而去耳。钟情者正于将尽之时,露其微动之色,故足致于思焉。
   有如双文者乎?
   最可念者,啭莺声于花外,半晌方言,而今余音歇矣。乃口不能传者,目若传之。
   更可恋者,衬玉趾于残红,一步渐远,而今香尘灭矣。乃足不能停者,目若停之。
   惟见盈盈者波也,脉脉者秋波也,乍离乍合者,秋波之一转也。吾未之见也,不意于临去时遇之。
   吾不知未去之前,秋波何属。或者垂眺于庭轩,纵观于花柳,不过良辰美景,偶尔相遭耳。犹是庭轩已隔,花柳方移,而婉兮清扬,忽徘徊其如送者奚为乎?所云含睇宜笑,转正有转于笑之中者。虽使觏修矑于觌面,不若此际之销魂矣。
   吾不知既去之后,秋波何往。意者凝眸于深院,掩泪于珠帘,不过怨粉愁香,凄其独对耳。惟是深院将归,珠帘半闭,而嫣然美盼,似恍惚其欲接者奚为乎?所云渺渺愁余,转正有转于愁之中者。虽使观羞目于灯前,不若此时之心荡矣。
   此一转也,以为无情耶?转之不能忘情可知也。以为有情耶?转之不为情滞又可知也。人见为秋波转,而不见彼之心思有与为之转者。吾即欲流睐相迎,其如一转之不易受何!
   此一转也,以为情多耶? 吾惜其止此一转也。以为情少耶?吾有恨其余此一转也。彼知为秋波一转,而不知吾之魂梦有与为千万转者。吾即欲闭目不窥,其如一转之不可却何!
   噫嘻!
   招楚客于三年,似曾相识;
   倾汉宫于一顾,无可奈何。
   有双文之秋波一转,宜小生之眼花缭乱也哉!抑老僧四壁画西厢,而悟禅恰在个中。盖一转者,情禅也,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
   据传此文传至宫中,康熙帝大奇之。
   我亦下一转语: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十一、点茶
   宋人点茶,有一种遣闲的功夫。“晴窗细乳戏分茶”,茶色必白。因为尚白,所以越白越好,配以兔毫盏,深色釉盏凝重与茶色的乳白,有强烈视觉上的反差,生成动态的美感。《大观茶论》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玉毫者,兔毫盏也。宋人的审美既别致又独特,慢慢生活真有趣味。
  
   十二、二手烟
   撰《幽梦影》的张潮在《昭代丛书》中说:“烟有宜吃者八事:睡起宜吃,饭后宜吃,作文宜吃,观书欲倦宜吃,待好友不至宜吃,胸有烦闷宜吃,案无酒肴宜吃。”我是极赞成的,但应补充一条:与好友聊天宜吃。
   金克木说:“抽烟不上瘾,永得不到最高的快乐,然而真了瘾也便失去享乐的自由而变成痛苦了。”不能不说先生深谙此中滋味。
   韩作荣说:“人最需要烟的时候是没有灯光的暗夜,孤寂、清冷,这情形才是火的去处。将火柴擦亮,照亮一小片昏暗。寂灭。这时只有烟头是生动的。”原来抽烟也可以如此文学的。
   清代诗人尤西堂有诗云:“起卷珠帘怯晓寒,侍儿吹火镜台前。朝云暮雨寻常事,又化巫山一段烟。乌丝一缕塞香荃,细口樱桃红欲然。生小妆楼谁教得,前身合是步非烟。剪结同心花可怜,玉唇含吐亦嫣然。分明楼上吹箫女,彩风声中引紫烟。天生小草醉婵娟,低晕春山髻半偏。还倩檩郎轻约住,只愁紫玉不如烟。斗帐熏篝薄雪天,泥郎同醉伴郎眠。殷勤寄信天台女,莫种桃花只种烟。形管题残银管燃,香奁破尽薛涛笺。更教婢学夫人惯,服侍云翘有袅烟。”咏女子吃烟,婉约可诵。
  
   十三、除夕夜
   正除夕守岁,往事不可追亦不堪追,追即有盘点的意谓。与其盘存,不如清空,虚位以待2019,是一种态态。
   过年,一年一度的如竹节,故称年节。《东京梦华录》说:“正月初一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所谓关扑,古代一种搏彩业。虽是年节,官府放关扑亦只有三日,要懂得节制,不可放纵。节的本意是竹节,却可作节日用而喜气,同时这节日的喜气不可失了分寸而放纵,要有适当的节制。
   静守除夕,为自己占卜得节卦,泽有水而流有限,多必溢于泽外,告诉我要明白节度。但有苦节甘节安节,即使节度还必须在分寸中才不至于苦节。
   《礼记》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又今日立春。“立,建始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这春气,万物始发之气。
   我亦在春气中。

共 29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一般是在黎明破晓前起来写作,起得比鸡早。今天写了一段关于新古典主义的评论,忽然看得梦羽君漏夜追文挂榜,实属感动!再一琢磨,这不就是新古典主义艺术的文字版吗?这十三节絮语,恰似对当代生活的一种情感颠覆,是想在古风中寻觅一种纯净的幻境,让慢生活有了些许精神陪伴。梦羽的半幅亭小品系列,都是如此。此篇无论是读书,杂言,听雨,茶话,还是低头,涅槃,除夕夜,无不精美,犹如玲珑美玉把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尤其是“临去秋波那一转”,“二手烟”,甚为奇妙,读之如窃窃软语,若大珠小珠落玉盘,让人爱不释眼,心悸情动。梦羽君是把一种回归的文字精神在这里舒展,从汉字的本意中再塑情趣,让文字的情绪转换更增添一种形式美、情趣美、节律美、气韵美……在作者自娱自乐之余,还能与我们分享美文美意,实在是太让人销魂了!是为佳作,特别推荐!【编辑:策马南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9-02-06 08:09:27
  节日里逢君赐佳作,实为喜事,故心旷神怡。感谢梦羽君陪伴回归,与之共享天伦之乐,深谢!遥祝朋友春节全家愉快,快乐无极限!
人生如梦
2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9-02-06 22:25:12
  静静地品读这些文字,时光有了韵味,有了屏蔽喧嚣的特殊功效。读着读着,便在不知不觉间与作者对话,与文中的人事物对话,再进入到自己的世界,与自己对话,有所思悟便有了自己的阅读札记。感谢先生赐稿!祝福新春吉祥!
勿忘本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