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苟且和远方(散文)
老程今年已过不惑之年,算起来已经在乡中做了二十年的教书匠。
想当年,那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儿,到如今已是两鬓苍苍,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
老程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想当初,他就是怀着一颗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心态,才报考的师范院校,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曾经是老程梦寐以求的诗和远方。
十年寒窗苦,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老程如愿地考上了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乡镇中学的物理老师,而且他一干就是二十年。
老程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好老师。他是那种脑子里充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也是一个践行者。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程为了做一位合格的教师,主动参加进修学习,利用一切机会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国家推行现代信息化教学以来,老程更是不甘落后。如今的老程那可是一专多能的“斜杠青年”级的老师。你看他懂摄影,会录像,能剪辑合成视频短片,精通数字音频制作,会电脑编程……这些年,老程简直成了同事们眼中的大师级人物。同事们评优课需要制作片头片尾、视频合成,在这方面没少麻烦老程。老程也很热心,只要同事们要求,总是有求必应,而且毫无保留,倾囊而赠。因此,老程在同事们眼里,那可是个人见人爱的热心人。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师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几年社会对教师的评价颇高,“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社会对教师最高的评价。在这么耀眼的光环映照下,教师一词成为社会上令人既羡慕又嫉妒的职业。
但是对老程来说,总是有些尴尬。作为一位“灵魂的工程师”,自己落魄的生活显得很不搭调。对于教师,想提高经济水平,唯一出路就是评职晋级。老程从教二十年,职称问题一直是心中的痛。眼瞅着和自己同龄的教师一个个评职晋级成功,甚至比自己晚参加工作好多年的年轻同事都顺利晋级,自己却屡屡评职无望,心里很不是滋味。
老程想起了几年前自己评职称的痛苦经历。开始老程抱着几分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职称评定。但没进局里就被刷下来了,理由是三年内没有“优秀”的不够格。第二次老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搞到一个优秀。可在局里又被刷下来,理由是没有在省级刊物发表的论文。第三次参评,老程的档案在市里又被刷下来,理由是没有市级优质课。第四次还未参评,老程家里发生了变故。先是父亲病重住院,老程被迫请假陪护。数月后,父亲驾鹤西游,发丧出殡。老程一连熬几个月,身体撑不住了,也住了院。一番变故后,家里那是罗锅上山——钱(前)紧,甚至连维持基本运转都是个问题。老程出院后,像经历了一场生死浩劫,人瘦得像非洲难民,眼睛没神,说话无力。他回想几次评职称过程中,又是托人,又是跑腿儿,劳心费神,心力交瘁。于是狠下心来决定:职称,不评了!多活几年全有了!
想通了的老程,身心放松起来,对啥事都抱一种可有可无的淡然的心态。凡是大伙儿争的,自己就让;凡是太费劲才能得到的,自己就放弃。总之,凡是劳心费神的事能少参与,就少参与。有了这种心态,老程反而吃得饱睡得好,身体慢慢恢复过来。老态龙钟的脸上有了几分精气神儿。
2019年寒假,老程心血来潮,爱起了写作,并参加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平台举办的微型小说大赛。老程的作品很幸运地被发表了。老程感到无比的成就感,激动得发遍了自己所有的朋友圈。朋友们的点赞更是对老程最大打鼓励。自此,老程一发不可收拾,年假中几乎每天都在快乐地码字,隔几天就投送一篇稿件,然后满怀期待的静候佳音。尽管老程的稿件是不给稿费的,但老程却一心投入,并乐此不疲。
有人说,给钱才干的是工作;不给钱也主动干的是爱好。老程这纯属于后者,而且还超越了爱好的范畴,进而成了工作之外的一种心灵寄托……
记得,高晓松曾有句很经典的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老程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奋斗了四十余年后,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