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家乡新貌惊艳处(散文三章)
一、家乡的跨海连岛之桥
九州风雷,满眼生机。倾听舟山革故鼎新的旋律,观望岛城日新月异的变化,情不自禁总会涌起呐喊和鼓掌的激情。而岛城的桥如龙腾虬舞飞跃海峡的雄壮,让我最是心动魂迷意牵连。
曾经孤悬陆外的群岛啊,在海的阻隔,浪的摧拍,潮的涌围中困顿,迟缓了行进的步伐,优越难以发展,身手难以施展,速度难以提升,交沟难以通达,舟楫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我们曾做过多少美梦,梦中,我们曾踏上飞虬高卧的海上之路,登上彼岸,我们曾从巨龙背上走向上海直达北京,奔向五洲。梦里依稀多少年,一朝春风展梦思,拓视野,广思路,转化钧,渺渺之梦,竟一步步晒就一幅开创的蓝图,跨海连岛,越洋着陆……
那梦或许从上船的翘板,或许从小岛小桥开始铺垫。而真正蓝图的起笔,是1997年3月正式开工的朱家尖大桥,2907米的大桥横跨在本岛与朱家尖岛之间,290米主桥似巨龙腾起,横跨海峡,人们从水上踏过,汽车从海上穿行,空中人来往,大海变通途。当时这华东第一特大跨海桥,迈出岛城圆梦的第一步,一个圆梦的时代,一个龙腾虬舞的风华席卷群岛。
最让人兴奋的是1999年9月26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这雄浑壮丽诗篇一章章开始挥写。自舟山环岛公路起始,弃水登陆,直抵彼岸的梦想终于可以化为蓝图了。2003年,前三章圆满绘就,于是高潮和压轴的篇章紧接展开。五座桥体是五个宏丽的篇章,在山海之间跨跨月,经里钓岛、富翅岛、册子岛、金塘岛等4座岛屿,翻9个涵洞,穿2个隧道,婉转精巧连成一个雄伟的诗篇,大桥建设,首创了国际放索系统与直升机分离的模式,建成了世界上首座双箱分体式钢箱梁悬索桥,成了世界上抗风要求最高的桥梁之一,造就了世界上在复杂外海环境中建造的最大跨径斜拉桥……2009年12月25日胜利结章,这是前无古人的诗篇,山海为笺,钢筋凝诗,浪涌为歌,这是前无古人的诗篇,支配时间改写行程,开创着一个个历史的新篇,宣告着千岛之城舟山龙腾虬舞时代的到来。
而东海大桥达上海金山,32.5公里的身段,腾跃碧水,与海天融成一色。
看那一条条虬龙起飞,通畅千岛。诸岛之间,时空跨越。有新城大桥,妙拱虬背,似半月牵手新城和长峙岛;岙山大桥双龙并卧,长松大桥凌空腾升。鲁家峙大桥、浦西大桥,横跨沈家门渔港,各向东西;情人岛大桥圆拱双立,传递圆满与唯美意象。江南大桥横飞蓬莱,官山大桥悬索跨海,秀山大桥龙脊高悬,鱼山大桥婉曲飞游。金青大桥跨越剑门激流,三礁江大桥,雄贯千岛极东……而金工大桥已经立柱动建,高铁大桥正在设计之中……龙腾虬舞,跨海横空,将千岛装点得壮美雄健,气象万千。
每一座桥都有一段迷人的故事,每一座桥书写着一个个奇迹和纪录,每一座桥皆展示了美梦成真的现实。舟山跨海大桥建造之初,富翅岛那位天天惊奇地观看大桥横空出世景象而惊叫的渔人,如今他不用驾船过海临市,而是开着轿车从桥上飞奔到大江南北……
龙腾大海,虬舞水天。跨海大桥是千岛腾舞的虬龙,奔涌四海的天道,是舟山岛城新时代一首最最激越的胜利之歌,我们都在衷心高歌。
二、小蚊虫山岛之变
天下之名,千奇百怪,居然有以小蚊虫命名岛礁。“蚊虫”已是小的意味,再加上个“小”,那就更小。在宽广的黄泽洋上,像一海参浮在大海上,低低矮矮不起眼。
穿过岱衢洋,向北就是我的老家衢山岛。衢山岛东端有村叫田涂,顾名思义那里地田本是大海涂滩。不过田涂村还有个名字叫万良岙。很早很早的时候,叫“饭凉”,因为那时渔民船泊海涂吃饭,遇到大风天,饭一出锅就凉;后来谐音为“万两”,希望生意兴旺黄金万两,建国后,谐音为“万良”,寓意万事良好。这个地名很有点时代演进的味道。
小蚊虫山岛就在田涂东边,横在蛇移门水道中,荒凉寂寞,人烟稀少,最多偶然有人放养的几只山羊用雪白的色彩点缀一下黄褐色的枯萎。
2008年,小蚊虫山岛被一个60多岁的渔人看上了。他叫乐从明,担任了20多年田涂村长兼书记,工作出色,深受群众喜爱,1995年后他先后被评为舟山市劳动模范、浙江省劳模和全国劳动模范。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衢山岛视察蛇移门港时,接见他,与他握手交谈。2007年,他带领村民办起了“田涂渔业休闲服务有限公司”。2008年,他卸去村长、书记之职,村里却依然叫他担任公司总经理。这个休闲公司集钓鱼活动、渔业生产体验、品尝购买海鲜、游览观光等内容于一身,以海钓为主角。此前,公司已经开发了洋钓,钓客乘着渔轮到洋钓基地去钓,那些基地在大海水域中间,三星、鼠浪、大洋山、小洋山等都是他们的洋钓基地。但要吸引更多的游客,近岸体味是开拓的一个领域。小蚊虫山岛距田涂东岸七八百米开外,机械船行驶不过十来分钟时间。小岛正处于黄泽洋东沿,海域开阔,水景秀美,更是鱼类繁殖生长的良好水域,海生资源丰富,多生虎头鱼、铜盆鱼、罗鱼、沙鳗,还有蟹和虾,乃至石斑鱼;实是个赏海之美地,海钓之佳处。
经过反复考察,他决定对这个长200米,宽150米,面积约1.82万平方米,海拔不过24.2米的小岛开发打造。
如今,小蚊虫山岛面貌焕然。一条环岛小道,上上下下,曲曲折折,在嶙峋奇幻,色泽不一的岛岸礁岩上穿越,随岛礁地势而稍作加工,凿了些台阶,以行走方便,加了些护栏,以保安全。据潮水之升降,依岛岸礁岩方位,建了五个垂钓的平台,称之为“蚊山钓矶”。在钓矶垂钓,展目四望,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海鸟飞舞;东北方,可见洋山深水码头的外轮锚泊基地,一艘艘外轮在那里泊锚静候,就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顺钓线探看,海水描绘着青黄的涟漪,连成一片萨克斯的音符,曼妙地回旋。看不出水下的一切,水下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因为神秘也就有了企盼与等待、也就有了偶然与必然,有着垂钓的特种美感意味。
岛中土质地带栽覆绿草花卉,与四周海边绝壁风化岩石缝中自生顽强的石艾相映成趣。岛上东、南、西、北、中,建造了五个四方休闲亭子,分别名为海趣亭、海怡亭、海缘亭、海谐亭、海韵亭,表示人们来这小岛之,与海结缘,感受海趣,领略海韵,与海和谐相处,享受大海带来的愉怡之情。岛的中心地带,设立配套的娱乐设备,开设了海鲜餐馆。游客在海风吹拂中用餐,把酒临风,品尝海鲜,风情悠悠,兴趣盎然,确是人生之大快事。
从田涂东岸望去,小蚊虫山岛在波涌涟涟,海潮绽开的雪白浪花簇拥中浮动。这个曾经无人光顾的荒荒芜小岛,至今,一到五月之始,钓客游人就开始络绎不绝前来,人气满涨,灵气横溢。人的建设装点与自然有机融合,恰到好处,小蚊山岛展示着它的最美景观和特色,走在时代的洪流中。
三、老家那个亮丽的窗口
人说,若要富,先造路;而对于海岛来说,那就要先造客运码头。这客运码头可是海岛的对外窗口,映照着海岛的改革开放,展示着海岛的发展跨越。家乡衢山的客运码头正是这样一个亮丽的窗口。
滔滔的岱衢洋,禁闭着家乡通向外界的道路。然而,禁不住乡人探望的念想。小时候,我就知道家乡有自己的客运埠头,在岛斗的小岙山嘴,叫小岙埠头,后来又称岛斗埠头。可这是光绪年间建造的,有一个小小的凉亭,还有拢船的岸阶,那时的小小交通船都可靠岸。随着新中国的汽笛穿越岱衢洋的波浪,海上交通船大起来,多起来。从806轮,到801轮,后又有805和815轮,轮流交替,成为家乡向外的一条通道,虽然曾经是三天才有一班的航船。可小埠头拢不了大轮船,而家乡没有可以让大客轮靠岸客运码头。客轮来了只是远远的海面上停泊,而由一只舢舨似的渡轮,一小船一小船地把客人载到客轮上,又一小船一小船地把轮船上的客人载到码头。那时,所谓码头是在南大岙外码头,那是渔码头,没有候船室,连条可坐的凳子也没有,只有海石秃。风吹雨打无处躲,烈日炎炎难以挡,候船等待不知准点。而稍微有点风,那渡轮颠簸摇晃,风激浪溅,水珠如雨洒向船内。乘客是惊兮兮争着上了渡船,愣颤颤历经波浪颠簸,冷簌簌一身淋漓。28岁那年,我第一次独自出门,经历了上船的惊险,去绍兴听课,回来没船,在定海煎熬了两天,才乘船一路呕吐回来,在衢山码头渡轮上被激浪泼了一身淋漓,到家里生了一场大病……
要有一个轮船的码头,这是衢山人久存的希望。改革开放的春风,让这个希望向着现实迈进。于是琵琶栏工程开始了,建造长堤,减少码头风浪;于是轮船码头设计了,这自然是一个独特的码头,要让大轮船能够停靠行驶,码头就要建在深水处……1984年,在琵琶栏长堤对岸,在衢山的西南塘岙海岸,一个当时可以成为省内记录的码头建成了,那600多米的引桥,如一条水龙屈伸在波动的海面,使轮船在任何时候不会搁浅。而岸上建有了客运站,有一个260多平方的候船室,风雨日晒,有了旅客避息的地方……一个靠渡轮上船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衢山终于有了设备完整的客运码头。1997年客运码头又进行了扩展。
而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发展越来越快。随着1998年舟山水上客运整体提速,家乡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又开始了码头设施的扩展和更新建设。
2009年年底,回家乡探望母亲,上了码头,举头而望,那原本伸向水中的六百多米的长长的引桥一带海面,如今填海为陆地,一个飞机坪大的大客运广场展现在前,而一座崭新的大楼挺立在广场之中,是衢山客运中心大楼。三四层楼房的高度,在空旷的场地上,没有高挺之感,但是那水立方式的大楼在晶亮的天蓝色玻璃墙的放射下,特别亮眼,很有一种现代的气质。朋友们告诉说,2007年12月,政府又投资3500万元,启动了车客渡码头建设工程,同时进行了码头的大扩展建设。2009年竣工启用。我半年前回乡,新的码头还没启用,怪不得当时一见感叹旧貌换新颜变化之快。
离开家乡的时候,走进衢山客运中心,进入大门,就是售票厅。一排八个售票窗口,场面开阔轩敞,很有气派,几百个人同时售票也不会显得拥挤。大厅上很大的黑底红字电子屏滚动着,发布着当天的船班讯息.现代科技,先进设备,加快了售票速度,强化了信息传达,便捷了乘客办理。从售票大厅,穿过优雅开阔的廊房,就是高轩开阔的候船厅。大厅好像有一千多平方的样子。晶亮的玻璃窗墙,可谓八窗玲珑,室内明亮而柔和,而室外景象可清晰透视;三块候船区,座椅排排,区域之间,行道宽宽;大厅四周布设盆栽,赏心悦目。因为厅房的高大,乘客的低声聊天形不成噪音。只觉这儿整洁美好,安静惬意,令人气清神舒。
这实在是天翻地覆的改变。看客运码头,不只是一应设备齐全,而且现代亮丽。单看这候船厅,很有前瞻性,能够适应衢山未来发展的需要。舟山的好多候船室我都感受过,似乎没有一个优于这里的候船室;这不会是我少见多怪的孤陋,不会是我的故乡情结的偏见吧。一种欣喜在心头涌动。年年回故乡,感到这客运码头年年都在变,码头的客运广场也美起来,规范起来,广场上的各种车辆排列整齐,运行有序。这家乡的客运码头越来越完美了,而航班越来越多,样式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将越来越发挥出作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核心港区的作用,而这客运码头真的成了家乡的一个亮丽窗口。
然而家乡客运码头发展的步伐没有中止。今年6月初,去家乡调研。得知家乡码头又在进行改扩建工程。这个工程总投资约1.2亿元,将为新增1000吨级客运泊位1个,将北侧1000吨级车渡泊位改造为3000吨级车渡泊位,将新建栈桥一座,而通过回填新增后方陆域面积4万平方米,建设停车场等附属工程,改扩建后,共形成5个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为载客151.6万人,载车18.2万辆。听说,当时衢山岛客运码头改扩建工程新建栈桥钢平台搭设和新建客运靠泊钢平台搭设已完成了大部分,栈桥灌注桩,预制重梁等各项工程正稳步推进。不禁闭目而想。再过几年,家乡的客运码头将会更宏大,更多样,更开阔,更能吸纳五湖四海的旅客。
是啊,家乡的客运码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高奏时代新曲,不断发展跨越,以特有的亮丽光彩,成为特殊的窗口,是家乡改革开放发展的亮丽窗口,是家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窗口,是展示家乡走向美好的明天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