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破五(随笔)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从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破五”这天要吃饺子。于是,我备好了食材,准备为孩子们包一顿美味的饺子。
大儿子跑过来帮忙擀饺子皮,边擀边开启了他的“十万个为什么”。
“妈妈,为什么今天吃饺子?”
“因为今天是‘破五’节。”
“什么是‘破五’?”
“大年初五又叫‘破五’。”
“那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我哑口无言,问题转来转去,终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难道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搪塞过去吗?可是对于“破五”节这个过年的民俗我真的是一无所知啊!
我赶紧到“搜狗问问”上寻求答案: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专家解释说,“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三十以前的状态。
旧时,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饭、妇女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在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即告解除,所以把这一天称为“破五”。清末民初,天津诗人冯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词》就写道:“新正妇女忌偏多,生米连朝不下锅,杯碗捧持须谨慎,小心‘破五’未曾过。”
大年初五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因为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据说,这样可以规避周围谗言。此外,妇女们在这天还要找出几件旧衣服来拆拆,谓之“拆小人”。据说,这样可以免霉运。
此外,有些地方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糖等,寓意发财、好运早来、甜蜜和美。
所有为过年而关门休息的大小商店,在“破五”过后一般都要选择吉日开张营业,通常会把大年初六作为“开市大吉”的好日子。因此,好多商家会在初五这天做好开市的一切准备。(以上内容选自网络)
读了“搜狗问问”上的解释,我终于明白了“破五节”的一些习俗,同时也在赞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之余为自己的愚昧无知而感到羞愧。
中国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果我们只是告诉下一代破五节要吃饺子,元宵节要吃汤圆,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那岂不是亵渎了我们华夏的千年文化?老祖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怎样一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优美经典的诗词歌赋,多种多样的民风民俗,音韵铿锵的戏剧曲艺,出神入化的国画书法……文化就是国家的灵魂,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我们都责无旁贷。学习传统知识,积淀文化底蕴,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