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拜年(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拜年(散文)


作者:素墨清香 秀才,1034.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13发表时间:2019-02-16 17:45:07
摘要:走过了是岁月,留下的却是故事。如今时代在进步,习俗却越来越少了。别说拜年这种老旧习俗了,就是往年煎豆粑、做年粑、打豆腐这种事情现在也是没人家做了。伢崽拜年收香烟,就像那些泛黄的香烟品牌一样,只留下记忆了……

浓浓的年香,淡淡的年俗,仿佛时光里年俗与我们渐行渐远,远得只能从陈年的记忆里搜寻,从时光留下的故事里找寻那些年俗的印迹和童年的趣事。
   自从流浪回乡安定后,每年正月初一清早就没见过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上门拜年。躺在暖被窝里,我总觉得如今过年虽然物质丰富,但越来越失落了,少了孩子们拜年的大年初一更是有种说不出的冷静。
   清楚地记得六七十年代,每逢过年前几天我们几个相好的小伙伴就开始收集香烟盒,准备正月初一去村子里人家拜年接收香烟。到了除夕这天,三两个小朋友邀好,天亮先到我家拜年,等我爹给每人发一根烟,再带着弟弟牵着妹妹,七八个小朋友一起岭上岭下挨家挨户去拜年。
   除夕之夜跟爹一起守岁,兴奋得很晚还是睡不着。等醒来记起拜年的事,就一骨碌爬起床,好朋友就在床前催着,接着跟新兵半夜集合似的套新棉裤、拢新棉袄,乱作一团,穿妈做的新棉鞋时更是拉几次都穿不上,急得要哭。妈在房里跟妹妹一边梳头一边对爹说:“新鞋难穿,帮伢穿下噻!”爹边给我的好朋友发烟边笑着说:“等下我伢,穿好鞋跟你们一起去拜年哈!”
   临出门时妈一再嘱咐:“到人家拜年要有礼貌,过年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哈!”
   “拜年啦!拜年啦!”一群小朋友涌进人家,并没有一个孩子真的下跪磕头,只是前面几个小朋友这样喊着,后面的小朋友甚至连喊都没喊,但每家人都热情地笑着接着,有的还说上一句“早哇!新年好!”碰上不认识的小孩,大人会问上一声:“这伢崽是谁家的?”马上有小朋友回道:“是我妹妹”“是我弟弟”,然后每人接了根香烟,高高兴兴地赶下家去了。
   也有爱开玩笑的大人,听我们口里喊拜年,又不见真跪下磕头,就打趣道:“拜年又没见磕头,真拜年的伢我分给他糖和薯角吃。”边说边把盛满糕点的盘子伸到我们面前。他以为孩子们人小,可我们机灵着嘞,知道过年大人图的是乐趣,不会训我们小孩子,大家一拥而上,你抓一把他抓一把,顿时把一盘子糕点抢了个精光,大人呵呵呵地笑出了声,我们心里乐开了花。
   拜年时接到一根好烟都特别高兴,看看上面的商标是“飞马”牌或者是“壮丽”牌的,我们就用漂亮的烟盒装起来,小心翼翼地放在荷包里,准备带回家留着正月里来客人抽;接到“海鸟”牌和“劳动”牌的香烟则带回家给爹抽;接到“经济”牌的香烟就不高兴了,大多数伢的爹不抽这种八分半的香烟。
   冗长的记忆里,我只见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拜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大年初一,我们小孩子拜完年,都聚在祠堂门口听大人们讲往事,这时曾惠叔笑呵呵地走来和大人们问了过年好,见谭老婆婆也在场,当即双膝跪下,嘴里喊道:“婆婆,晚辈给您拜年了!”说完连磕了三个响头,谭老婆婆弯腰两手搀起,说道:“伢,多礼了!”谭老婆婆眼里满噙着泪花……
   走过了是岁月,留下的却是故事。如今时代在进步,习俗却越来越少了。别说拜年这种老旧习俗了,就是往年煎豆粑、做年粑、打豆腐这种事情现在也是没人家做了。伢崽拜年收香烟,就像那些泛黄的香烟品牌一样,只留下记忆了……

共 12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拜年》这一篇散文,作者以流畅的言语,以回忆的文笔,将自己童年时家乡拜年的情景叙述。往事回首,拜年已在自己童年的时光里添上了一笔斑斓的色彩,洒下了一片儿时无声的欢乐。一方习俗介绍,留下的是年味的浓郁。总之,文写主题突出,言语亮丽。欣赏了,力荐赏读!【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9-02-16 17:47:16
  年味在哪里?在自己童年的记忆里。
2 楼        文友:程南        2019-02-16 17:48:17
  问候作者,创作快乐!新春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