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一抹暖阳(散文)
复旦大学哲学博士陈果曾在她的公开课上讲:人要使自己活成一束光源,人幸福的终极目标、终极使命便是无论周围多么无尽的黑暗,要努力使自己活成一束光。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忽然想起和孩子的第一次短暂旅行。二零一五年夏天的某日,阳光灿烂,轻风拂面。我带着玉儿,乘坐一辆看上去破旧的汽车去临县的一个村庄旅行。之所以选择了这样的去处,是因为村子在当地小有名气。从资料上了解,村里有个湖泊,称作“八仙湖”,且在我们去的当天晚上有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至于村子怎么出名,一概不知。
汽车像个老牛,途径沁县,驶向208国道。虽是国道,却是坑坑洼洼,十二个轮子的大车多得吓人,一辆接着一辆,时不时就有紧急刹车声传来。我们的车子尾随在他们身后,左右摇晃着,不时地发出粗重的喘息声。车厢内的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是一脸焦躁,玉儿更是眉头紧锁,望着窗外。我忽然有些担心,这次出门,本就有些勉强,她是不喜欢动的人,或是有些刻意迎合我才勉为其难。随手拍了拍她的胳膊,从包里拿出一些面包之类的零食,塞到她手里。甜食对人来说,或许真能平复人的焦躁情绪。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一个叫夏店的站牌边停了下来,我们下了车,转乘了当地的一趟开往村里的公交车,依然走走停停,终是没能到达目的地,司机师傅说,再走五里路便是八仙湖。
烈日当空,脚下的热气直向上冒。路边几乎没有可以乘凉的地方,仅有的几颗低矮的小松树,稀疏的几颗小杨树,也是萎靡不振,边上玉米地里,齐刷刷地耷拉着脑袋,像病了一般模样。
踏上从未到过的地界,只能走一走,问一问,左拐右拐,车子越来越多,大概都是去参加活动的游客吧。玉儿已经是精疲力尽,饥饿状态下看上去每走一步都更加艰难。这是孩子第一次出远门,不能不说,此次出行欠考虑,准备不充分。包里的零食早已被消灭殆尽,好在还有几颗糖,半矿泉水瓶可以补充能量和水分,才不至于太糟糕。
不知过了几道弯,终于看到了前面的村庄。不大,露出了红砖白墙的几处屋子。路边插着的彩旗一直延伸出村子老远。玉儿激动得跳了起来,脸上愁容瞬间消失,希望就在眼前,步子不由得加快,我纠结的心也释然了。
走进一处院子,想续点热水。院子一尘不染,正房五间,东西房三间,瓷砖贴面。或是听到了动静,出来一中年女子,笑盈盈的。我说明了来意,她很热情地带我们进屋,一边为我们倒水,一边问:还没吃饭吧?没有呢,找不到去八仙湖村的路,耽误了时间。她笑着说:早到半小时就能赶上吃饭的。并随手从锅里拿出一个烧饼,放在孩子手里,孩子巴望着我,从她的眼中看出了她的心思,也确实饿了,便说到:阿姨给你就收着吧。玉儿如获至宝,道了声谢谢,便狼吞虎咽吃了起来。我的心忽地升起一股暖流,有种无法言语的感动。素不相识,能够给予清水一杯就让人欣慰了,何况饥饿状态下的一块烧饼,那是给人希望的一束光源。
简单的交谈后,得知八仙湖有农家饭店,晚上可以住宿,心下既踏实又欢喜。谢过女主人,我和孩子继续赶路,向我们要去的前方。很显然,孩子的脚步轻快了不少,脸上多了笑容,她开心,我便开心,问她:“怎么样?还饿吗?”“不太饿了。”笑着给我吐吐舌头“啥感想呢?”“心里热乎乎的。这个烧饼大概是不会忘记了。”
孩子简单的话,让我陷入沉思。望向前面一片开阔的草坪,我忽然觉得,无论此行的初衷和目的是啥,前方的景致好不好,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人生路上,能够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得到帮助,能够在孩子第一次旅途时候,收获这样的善良和感动,便是此行最美的风景。我深信,这份收获一定会给她今后的生活带去别样的意义。正如孩子在她文中的表述:在人无助时,向你伸出手扶你一把,给你温暖,这就是世间最靓丽的风景线,只因它朝着光。
时光荏苒,已过三年。当我看到孩子依然对此事不曾忘怀的时候,欣喜涌上心头。望那抹温暖,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最终成为孩子生命里永不熄灭的光,照亮他人,幸福自己。如陈果所说:活成一束光,不仅滋养自己生命的舒展,而且谁接近你,就是在接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