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年】李庄行(散文)
正月初七那天,春光明媚,暖意融融。我和邻居萍姐在公园晒太阳时,突然兴起,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
坐上车,我们相视而笑。笑我们一大把年纪了还像小年轻那样冲动。我们只带了一部手机,其它背包啊,出行必备品之类的东西统统没带,就如此潇洒地走一回。
车在疾驰,心在神往。不到一小时,我们抵达目的地——李庄古镇。
一下车,我们不由自主地眉眼含笑,唇角上扬。目之所及,无不是那川流不息的人群,古色古香的妆扮,穿着制服,拿着对讲机,有条不紊地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以及漫天飞舞的风筝……萍姐情不自禁地感叹:“这个才有年味!好闹热啊!我们怎么走啊?”看着络绎不绝的人群,顺道而下者居多,逆路而上的也不少。说实话,一时半会儿,我也不知该顺行还是逆行了。“都说李庄白肉好吃得不得了,我们一定要一饱口福哦!”萍姐亲热地挽着我说:“跟着人多的走,不会错。”我一边倚着萍姐移步,一边恭维道:“听姐的不会错,我找度娘了解一下这个古镇。”随即打开手机,在百度里输入“李庄古镇”四个字,李庄古镇的简介映入眼帘:“李庄,这是一个文化和历史遗迹沉淀的古老的小镇,这是一个诉说着抗战风云和沧桑的古老的小镇,这是一个能折射中国传统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古老的小镇……李庄古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东郊长江南岸,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这里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捷,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少了些商业气息,多了些淳朴的人文气息。”萍姐“啧啧”声中来一句:“搜李庄美食。”我笑她只知道吃,她笑我:“难道你不想吃?”
说说笑笑中,我们随人流来到了临江广场。在“2019李庄·韵”的舞台前,聚集了六支玩龙的队伍,每条龙有八个人举着,看样子是民间爱好者自发组织的。三支男队,三支女队。有小伙子、大姑娘,有中年大叔大妈,还有几个精神矍铄的老者。男队着黄色的对襟衫,灯笼裤,扎红色头巾。女队穿红色的对襟衣、灯笼裤。在一个女高音的指挥下,六支队伍有序地做好准备工作。随着锣鼓高亢而有节奏的“咚咚咚”“锵锵锵”声,举着龙头的人率领队伍出场。六条五彩缤纷、造型各异的龙时而摇头摆尾,时而席地盘踞,时而逗玩嘻戏。舞龙人虽技艺不甚精湛,但舞得卖力,舞得尽兴。我们看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可能是场地有限吧,玩着、玩着,有两条龙缠在一起了,好不容易,分开了,女队的队员又因体力不支,一屁股坐到地上,产生多米诺效应,惹得观众朋友们笑得前俯后仰。我边笑边录像,抓拍了几个精彩的镜头后,我们奔向垂涎已久的“李庄白肉”。
走进“美食一条街”,街道上空弥漫着各种各样的食物香和烧烤烟味。游客们手里拿着的、嘴里嚼着的,都刺激着我们的味蕾。才走几步路,萍姐就扫微信二维码买了十个白糕,两杯鲜榨甘蔗汁。
因为早已心有所属,我们踩着蜿蜒的青石板路,吃着白糕,喝着甘蔗汁,只盯着有“李庄白肉”的招牌看。
沿街卖白肉的店铺和摊位很多,可感觉都不是正宗的。萍姐在“第一家李庄白肉”的摊位前停下脚步,兴奋地喊我:“这家,这家,人家是天下第一家。”我走近仔细一瞧,忍不住掩嘴偷笑。我悄悄告诉萍姐:“你看清楚,他是这条街的第一家卖白肉的,是指位置。”萍姐看清楚后,笑着说:“你看他的刀工还不错,那肉切得又薄又匀,肉质又好,肥瘦相间。就在这里买一份吧,你看还是有好多人买的。”确实,等着买的人不少,拍照的人也不少。可我还是拉着萍姐走了。萍姐问我为啥不买,我环顾左右,压低声音说:“那人没戴手套。”萍姐讪笑道:“洁癖!哪有带着手套切又油又滑的肉?”我们絮絮叨叨说着,来到了“何三白肉第一刀”店铺前,眼前一亮。这里的游客比其他地方明显多很多,特别是在那个“白肉展示区”,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我去录视频!”我给萍姐丢下这句话,就不管她了,自顾自地挤进人群,挤到最前面,站到了师傅跟前。
切肉的菜板,切肉的刀,都很大,很厚实。只见师傅拿起一块看着就有食欲的二刀肉,右手把刀,左手把肉,游刃有余地用刀片下一片又一片薄得透亮的肉片。我好奇地问:“师傅,你就是天下第一刀啊?”胖墩墩的师傅笑眯眯地看我一眼,回道:“何三白肉第一刀。上过中央一台、七台、十台,录制过《百步看四川》——天下第一刀。”“你好厉害!”我伸出大拇指给他点赞。
“你切的肉片有多长?”
“每片长二三十厘米,宽十多二十厘米,厚度只有1至2毫米。”
“师傅的刀工太了得啦!”我不停地拍摄,不停地夸赞。
“你去餐厅看看吧,那边有很多介绍。欢迎你品尝!”师傅和蔼可亲的样子,令我好感倍生。
我钻出人群,找到萍姐,一起跨进餐厅。萍姐指着墙上的奖牌说:“获得的荣誉真不少!”吧台服务员流利地介绍着,特别强调他们家的白肉“清香爽口,肥而不腻,咀嚼化渣。”听得我们满口生津,有马上夹一块放嘴里的欲望。但我终是微笑着说:“来两份吧,我们打包带回家慢慢品尝。”
萍姐扯了扯我的衣裳示意吃了再走,但我以时间不够为由婉拒了。
“好,45元一份,每份九片肉。”服务员报单完毕,我们付了钱,拿着白肉走出餐厅后,再望望门口贴着的名人采访图片,萍姐不解地问我:“那么多人都在餐厅吃,你干嘛不呢?你不是对这家情有独钟吗?”我笑着低言:“我的肠胃不好,还是回家用开水烫烫再吃吧!”萍姐“扑哧”一笑:“穷讲究!也是,这白肉可值钱哈,吃一片就五块钱,万一你吃进去就拉了,多可惜!”我捂着嘴,满脸洋溢着喜乐。
嬉闹中,熟悉的《传奇》旋律声忽远忽近:“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我们循声找寻,原来是前面一家卖各种乐器的铺子里,有几个爱好者正在演奏葫芦丝和萨克斯。萍姐碰碰我胳膊,对我耳语:“你也来一曲!”我连连摇头:“我是小儿科,不敢献丑。”店老板很热情地说:“欢迎喜欢弹的弹,唱的唱。祝大家新年快乐!”“老板新年快乐!恭喜你发大财!”萍姐大方地与老板互动着。听完曲子,我们带着余兴打道回府。
返家途中,萍姐有些遗憾地说:“我们辜负了这趟李庄行!”我却蛮开心地说:“我们虽然没有去那些有历史意义的景点,也没有去董卿采访的餐厅坐下来吃一份白肉,但我们算得上是乘兴而来,乘兴而归。”
司机师傅好奇地问:“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心直口快的萍姐伸出手指头比划着:“我们下午三点半到,六点钟离开。你说能看些啥?”
师傅乐了:“就为了吃李庄白肉吧?有句话叫做‘到李庄不吃白肉,等于没到李庄!’”
我和萍姐打着哈哈应着,私下却在挤眉弄眼地轻掐对方的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