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永结同心普救寺,琴瑟和鸣传千古 ——春节游记(二)
离开风陵渡,沿着通衢的大路继续前行四十余公里,来到了永济市一个叫西厢的小镇,远远就看见一座矗立的佛塔,尽显古色古香。延山路转了几个弯后,走进小镇,感觉这里年味很浓,到处张灯结彩,蒲州道情等娱乐表演尽情展现,各种小吃琳琅满目,一派繁华景象,我已被热闹的氛围所感染,感到了这里舜风唐韵的厚重和地域独特的风采。
走过繁华的市场,就到了普救寺。在众多佛教寺院中,这是个非常有名的寺院,名著《西厢记》“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该寺内。寺前广场有一同心大锁,书写着"永结同心"、"愿天下人终成眷属"的祝福语。这里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爱情圣地,在清规戒律的佛教寺院谈情说爱,并且成就了一桩好姻缘,怕在全国的寺院也是唯一,所以这里人就讲:“天下寺院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普救寺是有太多传奇的地方,原名叫永清院,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作乱,后汉刘知远派郭威去讨伐,围蒲州年余,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问策,僧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破城,满城百姓得救,从此更名普救寺。
我跨进山门,沿石阶而上,看到寺院随塬就势而建,布局恢宏,柏林掩映,风景独秀。殿宇楼阁,廊榭佛塔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
陪同的导游讲:“面前有一百零八个陡峭的石阶,代表着人生有一百零八个困难的寓意,每走上一个石阶,表示少了一个困难,走完了一百零八个石阶,就可以消除一生的艰难”。我虽然不那么相信,但还是饶有兴趣地数着,心想一生有那么多的坎,这次一次把它走完。
一步一步上完台阶,来到了大钟楼。此楼是一座重檐歇山式仿唐建筑,楼内悬挂着一个巨大的铁钟,楼两边的楹联古朴苍劲写着:"高标跨穹窿,百尺危楼独雄秀;钟声震寰宇,万念俱空悟世人"。联语既带有浓郁的佛家韵味,又写景贴切。
走过大钟楼,继续前行,就到了莺莺塔。此塔建于唐代,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系唐风明制结构的一座密檐式砖塔。原名叫舍利塔,因《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塔下,故改称"莺莺塔",彰显了人们对爱情天长地久的寄托,就像塔一样永固。
听导游介绍,该塔是中国目前具有回音效应的四大建筑之一,当人在塔西相击,就可听到从塔上传来"咯哇!咯哇!"的蛙鸣声,让人无不赞叹称绝。我也做了尝试,可能因人多干扰,或诚心不够,没有听到那"普救蟾声",也算此行的一大遗憾吧。
绕过莺莺塔,二十米开外,在修竹林映掩中,发现一处别致的小院,这就是梨花院,显得古朴玲珑,它就是崔莺莺一家借居普救寺时的寓所,门上匾额上写着:"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诗联,道出了这里的典雅幽静。
这是一座具有北方民俗特点的三合小院,据说《西厢记》中的"拷问红娘"就发生于此。走进院内,院中有两处最赋有情调,一处是在东厢南侧墙下,那里翠竹中环抱着一块太湖石,墙外有一株杏树,是当年张生受莺莺之约,半夜跳粉墙来相会的地方。
看着那越墙的杏枝,想这怕是人们常说的红杏出墙典故的出处吧。不由想起《西厢记》中"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场景,体现了当时相爱之人冲破封建礼制的浪漫。眼前一些年青恋人争相在此留影,表达了他们对真诚爱情的向往,也把人引入"意似痴,心如醉"的遐想之中。
另一处是西厢南侧一方石碣,上刻"普救寺莺莺故居"七言律诗一首,此诗为金大定年间,河中府同知王仲通游寺时所写:"东风门巷日悠哉,翠袂云裾挽不回。无据塞鸿沉信息,为谁红燕自归来。花飞小院愁红雨,春老西厢锁绿苔。我恐返魂窥宋玉,墙头乱眼窃怜才。"这是迄今寺内保留年代最久,记述崔莺莺和张生故事的佐证,也是镇寺之宝。
走出梨花院,走下曲径通幽的台阶,发现是一处园林花园,极具有江南特色,园内修竹茂密,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点缀其中,池塘上横架着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格外别致,莺莺的"拜月台"就掩映在花园内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环境显得特别幽静,在这环境中会体会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境。据说这就是张生和崔莺莺常常约会的地方,走入其中,优美的环境瞬间使人身心感到舒心惬意,刻意去寻找张生崔莺莺当年的感觉,体会他们的美好和幸福。
在普救寺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满园飘曳的经幡,和其他寺院孑然不同,上面不仅写着具有哲理的醒世警言,更多写着关于爱情的话语。我穿行期间,细细去品味着:“爱是初次遇到的怦然心动,是柔肠百转的万千滋味”;“轮回了多少个世纪,我们相遇,积攒了多少因缘,我们相恋”;“你的一诺相许,是我素色年华里最永恒的风景”;“琴瑟和鸣奏佳音,鸳鸯比翼度花春。红尘有爱须珍视,高山流水贵知心”等等,这些经幡已经突破了寺院的清规戒律,告诫人应该珍惜缘分的因缘,让人浮想联翩,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一直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寄托了人们多少的情怀和相思。
在这里,我发现人们对佛的虔诚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多数人是冲着爱情而来。这里已成为爱的殿堂,是张生和崔莺莺在这里筑起了最美的祭坛,千百年一直撼动着青春男女的心灵,成为引得无数痴男怨女感慨抒怀的地方。其实爱情是每个人生命里历经的最大幸福,那就是深深的去爱和被爱,我们都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人间的美好,是花的世界,是幸福的期盼,普救寺《西厢记》的故事也在阐述着这一永恒,寄托着人爱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