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润心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我的青少年时代

编辑推荐 我的青少年时代 ——学校之忆


作者:小龙 布衣,331.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28发表时间:2019-02-26 16:17:32
摘要:读书的经历


  
   我是1966年统一分到市八中的,初到校,一切都很新奇。我们这届初中生,将近一千人,分为19个排(当时军事化管理,每排约有50来人)。我是12排(四连二排),在学校左侧教学大楼二楼拐角处,紧邻楼梯。进校没上几天课,就卷入那特殊年代的风云中。学校根据上面安排,要组织100余人,在国庆节前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我有幸被选中,与我排同学王经一、孟汉梅、我共3人参加。在九月下旬乘火车到了北京,住宿在东郊的一个部门招待所里。每天都进行队列训练,教官很负责,我们也很努力。经过一周的刻苦训练,终于由杂乱无章的队行,成功的做到了步伐齐整,横排有序的队列。在10月1日凌晨5点,由汽车将我们载到了西长安街侧边的路上,集结待命。上午九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排成九路纵队,齐步走过天安门,接受中央首长的检阅。大家终于看到了毛主席,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群情万分激动,这一幕,让我终身难忘。
   10月初,我们返校了,但是学校已经停课了,同学们都外出去串连,我们也组织了7个人,由王经一为组长,我、张捷等7个男生,由学校出具了一纸介绍信,带着学生证,去向了远方。我们先后去了上海,瞻仰了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向先烈们默哀,回想那峥嵘岁月,新中国来之不易呀!在南昌,我们到了八一广场,缅怀那血与火的战争场面,在白色恐怖中,中国共产党向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由此开创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长沙,我们去了第一师范学校,深深崇敬领袖早期的革命活动。在韶山观看领袖毛主席的旧居,为一代伟人创立之奇功,致敬鞠躬!在外地一个半月,经历风雨,见了世面,让年轻的心灵,经受了升华。
   回校后,已是深秋。学校内,到处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绿军装,红袖章,充视人眼。高音喇叭,此起彼伏,骚扰着平静的校园。
   此期间,我们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只能卷入这场大变革中,感受着只有战争年代才能体验的激动人心的壮观场面。
   曾记得,我校有1位女生,在67年的文攻武卫中,是派性组织的播音员(朱庆芳),惨死在武斗现场,年仅16岁。可惜啊,未曾开放的花苞就这样雕谢了,不值。
   学校内,大辨论甚嚣尘上,无体止地争论着各种莫名其妙的观点。斗黑五类,反动权威的活剧,不断上演。
   就这样,经历了近3年的火热生活,迎来了1969年。“复课闹革命”的号令,我们上了仅半年的课,刚踏入知识的门坎,就临近毕业季。本届近千 名初中生,仅200人进入高中,其余的学友,则到了广阔天地,经历着严酷的人生考验。
   我因家庭出身,本人表现等等,上了高中,又迎来了人生又一个旅途。
   二
  
   1969年9月,我们留校的200来人,组成了高中连队,我排为5连2排,约50人。全连共4个排,一起进入了那如歌如泣的高中岁月,经历了美好的青春年华。
   高中两年,同学们都努力学习,钻研数理化,探讨语外乐,同时也不忘体育,真正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把荒废了的初中3年夺同来,一齐拼搏在知识的海洋。
   我排班主任刘燕萍老师,大我们5一6岁,眉清目秀,平易近人,带领全排同学,学文化,搞话动。全排人人刻苦,个个争先,勤奋学习蔚然成风。当时文学尖子袁善腊,周润柏的华丽文章,常常被大家传阅,共同欣赏。数学奇才韩志华,常常攻克难题,得到同学们的赞扬。另彭启曙,扬传启等人则参加了校篮球队,拼搏在赛场。雷桂华、郑年等参加了女子羽毛球队,经常比赛。学校的教学,也安排得很好,除了文化学习外,还请部队教员来军训,真枪实弹地打靶,刻骨铭心的拉练。同时还安排了两次学工,两次学农,记得学工是中原机械厂,东方服装厂。学农是东西湖柏泉农场,埔圻茶场。使我们与工人师傅,农民兄弟打成一片,在艰苦的环境中,体验了生活,磨练了意志,锻炼成长。其中乐事,趣闻,慢慢回忆,同窗们共同欣赏。
   眨眼间,2年的高中过去了。同学们坚定了信念,升华了理想,锻炼了体魄,又分别告别八中,奔赴新的征程。一部分同学来到财贸战线,一部分同学当了老师。更有大批精英,到了广阔天地,展翅高飞,为祖国为人民,奋战在新的战场。
   啊!难忘八中,难忘青春,岁月高中,永生难忘。
  
   三
   1972年,结束了两年的高中生涯,我们一部分同学分到了财贸战线,在国家建设的第一课,就是到广阔天地劳动半年。
   江岸区组织了财贸劳动团队,我是第二连。分到武昌县梁子湖畔的乌龙泉12生产队。同组的有夏竹香,王小春,王小梅,杨常培等7人。
   刚到生产队,队里分给我们男,女生宿舍各一间。我们三个男生的房子,是一进堂屋和二间厢房,典型的农家小院。同住的有一位64届的老知青金哥,(因年代久了,该君名字已忘)。
   当时是五月上旬,天气比现在稍冷,雨水涟涟。队长引我们到了田边,指着稻田中青悠悠的秧苗和山坡上绿葱葱的果树,介绍了队情,使我们初步熟悉了各种农作物的类别,生长周期及应季要干的农活。
   耙田,除虫,挑麦草,整整干了一周。我们尝试了农活的艰辛,粮食来之不易。真是汗滴禾下土,方得秋来粮啊!我们与社员们一起劳作,一起生活,体会到阶级的友爱,情谊的深厚。纪得5月下旬的1天,连绵的春雨,稻田里水波莹莹。一位社员头天晚上下了一个鱼篓,次日一看,竟满篓的卿鱼,少说也有10来斤。他来到我们宿舍,执意要送给学动学员。实在推脱不过,我们就按当时市价,付了2元钱,接下了这份厚礼。大点的鱼烧,小点的鱼熬汤,那个香啊,逗人食欲,勾人胃肠。菜熟了,老知青,劳动学员,农民兄弟围坐一桌,享受了一顿美餐,那甜滋滋的鲜味啊,至今难忘。
   半年的劳动一晃即过。我们到梁子湖划船捕鱼,到荷塘挖藕采莲,到果林摘梨,经历了农活的锻炼,看尽了乡野的旖旎风光,呼吸着村庄的新鲜空气,仰望着蓝天白云。学到了知识,体验了农村生活,晒黑了臂膀,锤炼了意志,坚定了理想。为今后的人生旅途、打下厚实的基础,再次拼搏在远方!
   我的青少年时代,适逢特殊年代,我们追求理想,刻苦努力,在人生道路上也经受了锻炼,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基础,也为国家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回首往事,也蛮值得深思和回味!

共 25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年少时光总让人眷恋,只是太匆匆。很好的文章,对于事件的描写能在细致点更好。【编辑:殳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龙        2019-02-27 08:56:31
  谢谢老师,我会继续努力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