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老山的纪念(随笔·旗帜)
时光如水,静静地流到上世纪末99年的春天,在长沙的我随手翻着新年第一期《散文海外版》:王仁先!有篇文章叫王仁先?我心里一惊再一看作者是著名的军旅作家刘亚洲,心里七八分明白绝对是写战争,急忙翻看,一会儿我的泪水就止不住了,写的就是给我写过信的王大哥:他牺牲了在老山的眼皮底下142高地〔也就是后来的李海欣高地〕。他出征前的书信在烽火中走了一个月才到我的手上,他的热血却早已抛洒南疆!我后悔没保存好他的信笺,年少的我压根儿没想过他会死,我希望他活着,我的朋友不都等到她们的兵哥哥了?有一个在几年后和受过伤的兵哥结婚了,唯独我的这位不能凯旋!
我的初恋成了老山上的一缕英魂……从文中我得知王大哥葬在进麻栗坡的公路边那个烈士陵园,那也是我每年探亲的必经之路啊,怎么就没一丝心灵感应他在那长眠呢?会不会是同名同姓的英雄?当我在军事志再次得到证实时,我的心再也不曾平静。
99年夏天我专程去了一趟麻栗坡烈士陵园,那天的天气有如我来陵园的心情:飘着毛毛细雨,望着前排墓碑一张张嵌着微笑的相片,眼前一片迷蒙,有雨水也有泪水,我不忍细看,不敢细看!同行的石、李兆军参谋、司机王亮、六岁的儿子和我分不同的方向搜寻王仁先的墓碑,五人转了一圈又一圈,雨越下越大,仍一无所获,大家建议我和所有的烈士合影也算了却心愿吧。
离开陵园时,我一步三回头,不甘心就这么走了,我叫大家再等我一会,再找最后一次!撑了伞另寻一条偏僻台阶往上走着,突然一朵花拦住了我,我诧异,这株夹竹桃树不高只有一朵花正寂寞地怒放着,无意识地伸手掐了一下,没断,就让它陪伴着无数的英雄吧,冥冥之中似乎有人在唤我,信步顺着这一层往里走,一、二、三、四猛一回头,王仁先红色的三个字正睁大眼睛望着我,心里一阵狂喜!我终于、终于找到了你……
后面的墓碑都没有相片,我看不到他的模样,轻轻抚摸着他的名字,泪水无声地诉说着我的思念,石默默地给阴阳两相隔的我们合了影,遗憾的是梯田似的墓碑无法远距离拍摄,在这种地方相遇本就让人伤感,合影却是一片空白更让人难过。
“别难过!小妹!”上世纪末我终于听到来至老山的回声:“我躺在这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青春永驻!”可不是?写这些文字时我早已是和平时代的军嫂,在他曾抛洒热血的地方幸福地生活了十五年,而他永远二十五且与山脉共呼吸!
此后,我们一家人年年都会去烈士陵园祭奠英雄,一有机会就会再上老山看看--老山上飘浮着我狂热却朦胧的初恋;老山见证了石和我十五年的婚姻;老山半山腰“小响水”还是小儿萌芽的地方呢。
叫我忘记老山和老山上的英魂,怕得耗费我整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