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春之梦”征文】雪中登岱顶(散文)
生活在泰山脚下,真正登顶不过几次。今年春节过后,混了半生的五位兄弟一次觥筹交错之间心中突发念想,后半生义结金兰,也想学古人弄个仪式。当即提议明日上岱顶,找碧霞祠的杜道长给主持仪式,接着给山上的杜道长打电话,道长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兄弟五人一起吃过早饭,便驱车向山上进发了。
到达罗汉崖山脚下天刚放亮,把车停好步行奔向中天门,没成想天公不作美,零零星星地开始飘起了雪花,天气也阴沉沉的,幸好无风。兄弟几个心里有些嘀咕打退堂鼓,我说,既来之则安之,对于我们几十载的情意,这点小艰苦算什么,我们几个便振臂一呼:走!有说有笑地向山上奔去。
冬季爬泰山是需要勇气的,尤其下雪的天气里天冷路滑。我们一路经斗母宫、经石裕、壶天阁、回马岭,在雪中努力前行着。台阶上早已落满了雪,脚下格外小心,一步一个脚印地用力踩实。穿着厚厚的衣服,经过这一路的跋涉,身上早已汗津津的。老三身高马大,平时一活动就大汗淋漓,此时早已气喘吁吁,头上热气直冒,黑发凝结成了霜,瞬间“白头”了,转眼之间成了老人,逗得我们几个哈哈大笑。
说笑之间,中天门的台阶已进入了我们的眼帘。一口气爬上中天门,站在牌坊旁边,往山上望去,已是白雪皑皑、云雾弥漫,十八盘如一条白色的天梯自山顶垂下。
稍作休息后,问了问索道还开着,买上票乘上缆车,继续上山顶进发。缆车四周玻璃窗已挂上一层冰霜,隔绝了外面的景色。不一会儿,轻松地到达了山顶。
走出索道室,一片白色明亮的世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顿感意外。太阳已高悬在东方,顿觉豁然开朗。山道两旁的树上披上了厚厚的雪白的衣裳,不知是雪还是雾凇。
我伸手抚摸松枝,捏一点晶莹的雪花放进嘴里,冰凉甘甜,这是大自然的精气。
走在天街上,放眼四周,银装素裹,玉树琼花,冰雕玉砌,晶莹纯洁,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一面雾凇沆砀,一面艳阳高照。天蓝云白,云白山晶,天与云,云与山,连成一片,如诗如画。
天街以南白雾缭绕,飘飘忽忽笼罩着南面,如同披上了一袭轻柔的白纱,早已看不出泰山青松苍翠的样子,而天街以北阳光倾洒,朗朗通透,群山、青松、岩石披上了雪白的外套,在明亮的阳光照射下闪着刺眼的光芒。西边日月亭高耸在山顶上,一半云雾弥漫、仙气翻腾,一半光亮刺眼清晰可见,如梦如幻,恍若仙境,缥缈虚幻。
站在岱顶,南北分明,苍山负雪,明烛天北,一朦一明,犹如仙境。“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山南的湿润的空气,与山北的冷空气相遇,便创造了“梨花”遍山开的妖娆世界。“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的妙手,创造了这如画的胜景,恍若误入仙境。
兄弟几个都陶醉在如画的冰莹世界里,不住地拿出手机留住着这美妙的时刻。我沉浸在美景里,激情澎湃,索性脱掉了上衣,赤膊上阵,与大自然来了个亲密的接触,秀着健美的肌肉,抒发着壮志情怀,引得弟兄们及游人欢呼雀跃、惊羡连连。
雪后初霁,银装素裹,冰清玉洁,此时的泰山宛若“雪为肌骨玉销魂”的黛玉,一袭白衣,立在雪中,巧目含情,楚楚动人。
天街南北,阴阳昏晓,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骚客的足迹,连同那些历经千载的摩崖石刻,都埋在了雪白的世界里,无迹可寻。
几度春风秋月、夏花冬雪,泰山依旧在。古今多少事,也都付笑谈中了。
登上碧霞祠,见过杜道长,说明了来意,道长欣然答应。道长把该注意的的事情交代明了后,热情地把我们五位兄弟领进大殿,按年龄顺序一字排开,郑重地在泰山老奶奶面前举行了结拜仪式。
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的碧霞元君,泰安人眼中的泰山娘娘,庄严肃穆。或许人的精神里有个信仰,做事有个仪式感,心里会有些敬畏之感。
“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回首来路,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感动着,就像我们兄弟五人,无情的时间,世事的沧桑,人生的起落,都没有让我们分开。
拜过之后,即作一《赋》,留作纪念——
五位结识,半生沧桑。
义结金兰,共赏夕阳。
雪中上山,结拜敬上。
莽莽山河,泰山皇皇。
仓皇岁月兮,五位坚强。
往昔欢乐兮,忆之难忘。
忠厚仁义兮,品德善良。
两肋插刀兮,恸容气壮。
情谊仁义兮,神鬼断肠。
天赐骨肉兮,佑我臂膀。
落地兄弟兮,骨肉不分。
同心断金兮,福难共享。
皇天在上兮,没齿不忘。
伏惟盟誓兮,世代永昌。
谢过杜道长后,我们走出碧霞祠,经玉皇顶、日观峰、仙人桥、瞻鲁台,沿天街返回。
站在南天门上,看见两位挑山工挑着重担缓缓地走在十八盘上。我们驻足下来,在惊叹的目光里,两位挑山工步履稳健地来到了我们面前。单薄的衣裳,瘦弱的身躯,脚下穿着平常的黄胶鞋,一步一步地走在落满积雪的“天梯”上,看得我胆战心惊。
如今的挑山工已成了泰山独特的人文符号,成了泰山精神的一部分。想起冯骥才先生的那篇著名的文章《挑山工》,让挑山工闻名天下。
望着冰滑的台阶,兄弟们商议,还是选择坐索道回中天门,我们直奔索道下山而去。
回到山下繁华的都市里,我们意犹未尽,寻一家酒店,把酒言欢,煮酒品茗,畅兴而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