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90后”父亲(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90后”父亲(散文)


作者:随墨云舒 布衣,499.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42发表时间:2019-03-24 19:13:31
摘要:我写90后,不是讲90年代出生的人,而是说我生于1924年的父亲。他在滨河公园里,健身器材旁,有一群爱好杠上运动的杠友。杠友们都戏称他“90后”:

我写90后,不是讲90年代出生的人,而是说我生于1924年的父亲。他在滨河公园里有一群爱好杠上运动的杠友,杠友们都戏称他“90后”。
   “90后来啦,跟大家表演一下吧!”
   “我们都让一下,看看人家90后的功夫!”
   每当这时父亲不慌不忙地来到杠下,举起手,踮起脚,两个指头勾着杠,开始引体向上,一次四五个,做上四五次,结束动作总是单臂再拉四五个,接着来到仰卧板上,连续再来二三十个仰卧起坐。
   那时母亲还在,俩人不管去哪玩,路程有多远,从来不坐车,都是两脚踮。母亲跟不上,他也不嫌烦,走走、等等,等等、走走,每次出去都是一整天。
   父母亲他们一起生活了将近60年,来郑后的20多年里,母亲对他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早饭7点,午饭12点,晚饭6点,三餐不误时,四季端吃喝。
   母亲83岁时,突然一次感冒就意外的去世了,我们都没有想到母亲离去竟这么快。去医院的那天,是父亲87岁寿辰,宴席上我给母亲夹了很多菜,她一口都没吃,只喝了一小碗长寿面,还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我要最后一次陪你爹过完生日。”
   宴席后大家各自离去,小弟开车拉着父母回家的路上,感觉母亲状况不好,从车上找出个体温计,测出母亲高烧39度多。问时才知母亲已感冒4天了,吃了父亲在街上药店买的感冒药没有见轻,反而晕倒过两次。
   小弟半路赶往医院,大家也向医院奔去。母亲住院的第二天病情有些好转,吃了我给她削好的一个苹果。第三天出现反复,第四天病重,第五天就走了。
   办完母亲的丧事,担心父亲触景伤情,他和小弟一家就搬进我们单位分的一套家属楼里。家属院离小侄女的学校近了三分之二,小弟送她上学省了不少时间。家属院和滨河公园隔着两个路口,父亲每天早晨5点起床,步行20多分钟来到公园的健身器械前拉缸、仰卧起坐。再用20多分钟回家,往返俩小时。7点准时到家属院附近的一家早餐店,买上一碗豆沫,一个茶鸡蛋,一块钱的油膜头,四年如一日,日日如此。
   2016年小侄女小学毕业,他们家新买的房也装修好半年多了,准备搬过去住,这时父亲也开始了他的“居住计划”。
   父亲一生操养了10个子女,大哥、大姐远在新疆,二哥、二姐和一个妹妹在老家,我和四个弟弟都在郑州。单位家属院那套房我分的是5楼,父亲爬了四年,不想再爬了,说他上楼有困难,那年父亲92高龄。
   我和小弟新买的房都是高层,他说坐电梯头晕。
   老家的老宅二弟盖起了两层楼房,父亲占(住)了一间一楼的东屋,西屋住着二弟媳,二弟家的大侄子一家住在二楼,他们都是不常回来居住的。父亲说这不是他的家,不愿住下去了,想在二哥的宅基地上新盖两间房,跟二哥一家住在一起。
   盖好房住了不到半年,说二哥对他不好,又不愿住了。
   弟兄几个一商量在滨河公园旁给他租个一楼两室一厅的住房,健身、娱乐都方便,早上锻炼身体,下午打打牌。让养病的六弟陪他住,给他一天照点儿做好三顿饭。六弟的小儿子上学也近了很多,不足以前距离的十分之一,可是住了半年他又不住了,说他看不惯六弟太娇惯儿子。
   二弟占了老宅,他让二弟想办法。二弟没办法放弃了郑州的生意,跟他回老家住在他二孩家两层楼房的小院里,二孩在郑州买了房安了家,是不会回去住了。二弟重新给父亲装修了房间,改造了厕所和洗澡间。住了不到半年,又说二弟做的饭不好吃不会照顾人。
   父亲知道大弟这几年生意不错,手里有几个钱,就想着让他回去盖房,住他盖的房子里。大弟按着城里的房子设计装修,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安装好监控,本想雇个保姆照顾他,可他坚决不让,害得二姐和妹妹轮流跑着伺候他。她们两个本来身体不太好,这样一来她们病上加病,先后都住了院,动了大手术。
   去年12月30日回老家跟父亲做95大寿,姊妹们商量好父亲如今这样折腾,搁在一个人身上,不管是谁都受不了,不如大家轮流照顾,一家一个月。征得父亲同意,当日小弟拉着父亲回郑,从他开始。
   小弟每天给他买回早餐,再送女儿上学、爱人上班。中午女儿去午托,他和爱人上班路远回不来,只好给父亲备好午饭,放在保温锅里。白天父亲一周都见不到人,只有双休小弟才能推他下楼,公园转转,拉拉杠,吃吃早饭。这样,月底还差两天,也是个周二的下午,他让刚好在家的小孙女跟我大弟打电话,把他接走。因当初说好的第二个月,赶上春节,父亲想回老家过年,大弟新房落成,也想在新房过个新年,这样,第二个月有大弟照顾父亲。小侄女不知道我大弟的电话,就让她爸去打。正在上班的小弟不明所以,给大弟打了电话,就请假回家。心想,是昨晚因女儿学习他两口吵架,父亲误认为因他而生气了?这会儿就闹着要走。当天,我请假早回一会儿去看父亲,进门见两个弟弟正在哄劝父亲,父亲坚决要走。我问他为啥着急要走,他才说我小弟是农历二十四接的他,今天是二十四,刚好一个月。我们告诉他,大家商量好的,每人都是阳历1号接他。最后我们三个连哄带劝,父亲勉强答应,大弟农历二十六来接他一起回老家过年。
   自从父亲来郑20多年还是第一次回家过年。大弟也是早年出来,一直没回,老屋多年失修,剩下一个屋茬子,这次重起新屋,欣喜不已,在新屋里第一次过春节特别提劲儿,烟花鞭炮买了近万元,屋里屋外摆满花盆,挂满灯笼,烟酒成箱,猪肉成盆,牛羊肉成堆,瓜果堆满屋,干果、糖果、点心,样样齐全。我和小弟两家人大年三十赶回去,大弟早把一只羊清炖好,一只羊切好片、穿成串,支起烤炉,等我们回去考着吃。我们两家初二还要走亲戚,初一下午返郑。初二大弟在家又待客48人,饭吃的不多,酒喝的不少。大弟有个毛病:酒后发疯。老父亲劝他不听,抡起拐杖就打,大弟跪在父亲跟前让他打,父亲连续打他20多棍,才被别人拉住。大弟思前想后,有些生气,节后没带父亲返郑,托付给在家的小妹照管。
   3月1日下午我请假回老家接回父亲,担心妻子一人照顾不周,提前请了10天的公休假,加上3个双休日,和妻子一起可以照顾他半个多月。之前,我们就跟父亲收拾好房间,铺好床铺,开通了有线电视。父亲来时,小妹腿疼加重,一起来郑准备去医院做些检查,因赶上双休日,等周一再去医院。小妹给她在郑工作的小女儿通了电话,她女儿来家陪她两天。两天里,小弟和三弟他们一家人都来看了父亲。父亲在老家看电视都是趴在桌子上,成了习惯,我又把电脑桌一个组合的小桌子腾出来,刚好放在他的床头,可以让他习惯的看电视。周一上午我赶早开车把妻子和小妹送到医院,让妻子陪她看病,我赶回来买菜、做饭、照顾父亲。午饭过后,喝多的大弟,带着喝多的朋友,后面跟着朋友的“小女朋友”,来家劝父亲不要生大弟的气。
   父亲来家的第三天,我嘴上起了两个大泡。我知道,这是着急上的火。第五天早上送走小妹,上午推着父亲去了医院。他在老家拄着拐棍散步时摔倒了,右眼眶上面碰破一个小口子,村医简单处理一下,包上纱布。等我把纱布去掉,才发现起了一个大包。来到医院的外科,外科大夫看了让去眼科,眼科的大夫联系了他们的主任,主任给父亲做了小手术,还缝了三针。
   父亲来家,大弟给我妻子打电话说:“让咱爹在您家住一个月试试。”言外之意,不一定能住几天,就会吵着要走。去年春节他跟大弟在郑过年,没出正月十五,让小弟接了三次。在小弟家住了不到一个月,说白天见不到一个人,跟坐监狱一样。跟二弟生活时说不吃他剩下的饭,嫌弃他脏。跟三弟时说他对孩子比对他好,好吃的都给了孩子。
   他们的教训值得我们注意。我和妻子明确分工,早上我去跑步,回来路上给父亲买早餐,她在家做我们两个的早饭。不跑步的早上我做饭,她去买,保证7点吃饭。上午9点半沏杯蜂蜜水,十点半剥个香蕉,12点准时午饭,下午三点削个苹果。晚饭时间不定时,看父亲高兴几点吃,我们就几点给他做好。因为开始时说好5点半吃晚饭,有一天叫他吃饭时,他说现在不吃,等到6点二十他自己起来去了餐厅。我说以后都6点半吃饭吧,他也答应了。可第二天不到5点半就起来要吃饭,害得我们两口子手忙脚乱的给他准备晚饭。每顿饭不管盛多盛少,总会留个碗底不吃完,我都接过来吃了。
   要是哪天他想下楼,我就推着他去公园拉完杠,到早餐店吃饭,再去公园转一圈。上周第二次拉杠时,拉一下就停了,说他有点头晕。我说头晕以后咱就别再拉了,向上拉使的是猛劲儿,血液往上冲,年轻人有时也会头晕的。之后改在下午去公园转一圈听听戏,远处看看过去的牌友,过去的牌友后来嫌他出牌太慢,他也不想遭人嫌,就不给他们玩了。
   我知道,自从母亲走了以后,子女们再用心也赶不上母亲对他的照顾和陪伴。
   七八年来,只要父亲说声要来郑州,那要行动迅速,慢一点他都不答应。今天是周五,明天双休再接送都不行,只好请假接送他。
   四叔在世时常说一句话:“都是你们几个把他给惯坏了!”
   我想,也是。不过,我们都想这样惯他下去,愿他永远是“零零后”!

共 35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百善孝为先!父母养我们长大,我们陪父亲到老。这篇真情散文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爱与孝,父母一生养育成长十个孩子,付出的心血是可想而知的。十个孩子长大后各自成家,各奔东西,家境也各不相同,但都能善待父母,两个老人都到了高寿,这是可喜可贺的。作者以简笔描写了母亲的一生,一个慈爱、勤劳、坚强的母亲跃然纸上,母亲对父亲一生无微不至、周全体贴的照顾让人感动,母亲去世后照顾父亲的重担落在儿女们身上。作者重点描写了母亲去世后父亲的生活,看得出父亲是一个生活习惯良好的人,一直坚持运动。父亲身体健康也是儿女们的福气!作者与妻子对父亲的孝顺值得每一个儿女学习,为作者点赞。推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9-03-24 19:15:37
  问好老师,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随墨云舒        2019-03-25 09:19:08
  秋风总编辛苦了!谢谢劳神编辑拙作!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