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女人花(散文)
曹雪芹曾在《红楼梦》中以“风露清愁”的芙蓉喻黛玉,以“艳冠群芳”的牡丹喻宝钗。她们的才情风度,自然同花是堪匹配的。用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花花比喻女人倒是蛮贴切的。她们盛放摇曳在光阴的枝头,各有各的姿容芬芳。
李老师是我去年结识的朋友,她眉眼活泼舒展,时尚的短发自带风度,素雅简约的着装得体大方。她支教来新单位不久,就成为教导处一员得力的干事,做事干练通达,为人爽快坦诚。饭桌上闲聊,操场间漫谈,时常能听到她风趣的调侃和爽朗的笑声。尽管她声称自己是个挟着烟火的俗人,但她却少有算计、油滑、矫情,有的是圆润洒脱的本色。
听说她是蒋村镇中学的高级教师带了多年的毕业班,语文成绩在全县总是名列前茅,是西安市优秀教师,是县级语文学科的带头人,是镇上中学连续几届的人大代表。可从未听她在闲谈中透露过只言片语,听校长介绍后才知晓一二,对她的才干和低调的人品甚是钦佩。
没见她在朋友圈里晒过自己生活中的“小确幸”,她周末去影院看大片,下去健身房跳舞,长假开车去远游,闲暇时读书写文章,哪一样随心所欲的生活,不让人觉得她生活得有滋有味呢?她却说,你只看到了我光鲜幸福的一面,那藏在心头的痛,掩在门后的艰辛,你又晓得几分呢?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人才会活得阳光淡然。
她听说我是个业余作者,就热忱邀请我给她同学的好家风平台投稿,我心里着实感到温暖。等她的文章从平台上发表出来后,我才知她和我都是情趣相投的文艺青年,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人常说,同行相妒或相轻,时常是口里敷衍着称好,鼻子里却哼着冷气,可我俩并非是如此小气之人,我若发了文章,她总是第一时间看,并指出不足之处,给我鼓励。过不了多久她就赶着上了新篇儿,我也会心悦诚服地竖起大拇指为她加油。如此投桃报李,并非互相吹捧,只是惺惺相惜罢了。她发了一篇写公公的亲情的文章,不久我也赶巧发了一篇写婆婆的小文,她嬉笑着说:“你这是要跟我比作好媳妇呢,还是要彼此辉映呢?”“当然是两者兼顾啊!”说完这句话,我俩彼此会意笑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去年春天里我发了《野菜风情》,她发了《又是一年荠菜香》,真是姊妹篇儿呢!
她在我校交流即将结束时,特意请我和校长夫妇吃了一顿饭。因为大家都是性情中人,席间免去了诸多客套,聊得随意轻松有趣。她离开时我竟错过了相送的机会,不免跺脚抱憾。她以交流支教为素材的文章《熏染》,质朴温暖的文字,把身边小人物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呈现了出来,令人肃然起敬。她有一段写门卫尽责的感慨文字:“一个人人格的高贵真和他的地位无关,位卑者的灵魂不一定低微。他就如一朵苔花一般,虽然香气很淡,但是提醒我只要芬芳即可,哪怕只有一抹香。”读之如沐春风,愈发觉得她是个有心人,有一颗善良的心。
生活中有些人近在咫尺,却始终是个面目模糊的陌生人;有些人即使难得相见,却是心头常常牵挂的人。同声好相应,同气自相求。每当我郁闷不快时,她仿佛心有灵犀似的,先打来电话问候。和她拉完话儿,我的心境顿觉明朗了许多。
她曾以含笑的丁香花喻我,这种美意让我汗颜。那么她是何等姿容的花儿呢?在和煦的春风中,我看到了一株盛放的白玉兰,那朵昂扬在枝头热烈吐芳的花儿,不就是她的化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