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光】拜谒张謇纪念馆(随笔)
游历常乐镇,何为不虚此行?答:必要知道清末状元张謇。
走进碧水廊桥曲径通幽的张謇纪念馆,巨大的石屏风上刻着: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能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这究竟是状元深谙浪淘尽英雄的铁律,还是状元满怀救国救民之慈悲之心?
张謇纪念馆中,张公事迹陈列馆的人和事,无不让人心怀崇敬,热血沸腾!实业救国的心、实业救国的志、实业救国的事……
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的创始人。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为中国民族纺织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
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历朝历代出状元,唯有常乐镇的张謇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这是怎样的一个先贤!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张公祠的张公雕像前深深躹躬。
张公雕像前鲜花簇簇,巨大的香炉中檀香袅袅。张公眉目慈祥,笑意殷殷。是的,张公“实业救国”的心愿已了,张公在后代人的心中己成佛!
一天一地一人一佛!
张公祠前的景观河中,碧波荡漾,一金鳌驼着一少年。这是根据少年张謇与老师的对联而塑造的。那老师上联:人骑白马门前去。张謇下联:我踏金鳌海上来。当时的张謇只有十二岁。
再看张公纪念馆中的那株参天银杏,已有300多年历史,上面被朝访者系满了吉祥的红绸带。人们将心中愿望写在红绸带上并系在银杏树上,祈祷能得张公护佑。我也系了一根全家平安的红绸带,心中笃信张公定会福佑我全家。
忽然看到那株银杏树的来路上,一扇由铜制巨龙头做成的门坎横在整条道上。一个四十多岁,气质高贵的女人在那条巨龙门坎上跨过去,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再从龙门门坎上跨过去。她的动作让我很好奇,我走近了细看,发觉她双手合十,嘴里在呐呐自语:“数学一百分!”再跨时,仍双手合十:“语文一百分!”她连跨了九下,反正物理、化学、英语等都是一百分。旁边一个与她差不多年龄也很漂亮的女人告诉我:“我们是为儿女求祷来的。听说在这里跨了龙门,考试时会特别顺利!”我心觉好笑,但也为她们的虔诚感染,迈着老迈的脚步也跨了九次龙门。我是为现在还在幼儿园的小孙女跨的!
走出《张謇纪念馆》,我胸中豪情奔涌,竟然吟出一首现代散文诗:
“天之生人也,
与草木无异,
若能遗留一二有用事业,
与草木同生,
即不与草木同腐。”
刻在《张謇纪念馆》巨大石屏风上的这几行字哟,
是诗行?还是歌曲?
是诗,该请谁来诵读,
方能吟出他深厚如大地的内涵?
是歌,该由谁来谱曲,
方能演释他鲲鹏九万里的凌云志?
自谦如草木,
实与星月同辉的精神,
给后人留下了永无穷尽的财富,
壮哉,张謇!
伟哉,张謇!
是人杰地灵,
还是地灵人杰?
常乐有张謇,
张謇魂佑常乐!
实业救国,
状元的志,
状元做的事!
张謇,张謇,
斯人己逝,
而他的精神永存!
常乐镇的张謇纪念馆,
陈列着张公的事迹生平,
启迪着后人子弟的慧思。
当清晨的那缕阳光照进那株高耸入云的银杏树时,
仿佛张公之魂穿过茂密的树叶,
前来巡梭他的故地,
护佑他的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