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光】岭东旧事(剧本)
简介:故事发生在改革之初的东北平江县杏山乡岭东村。平凡民间事,没有大英雄。但在平凡岗位上能做出不平凡事。出奇女人并不是铿锵玫瑰,只是逆境中会生存的女人。她们的故事感动乡亲,感动县长。
村里形形色色男人,演绎着好事、坏事、也有怪事,是那年那月共存的现象,会引起您想起一些自己曾有过的旧事。
村子里那些性情各异的女人们,演绎出别样的故事。
剧情梗概:
一部演绎四十年前,在农村改革之初,县、乡、村三级干部与群众中发生的故事。那一段难忘的苦辣酸甜,农民的喜怒哀乐,用写实手法向观众,上演一部轻喜剧。
故事发生在改革之初。习惯于计划经济,统筹安排的国民,冷不丁的换了人间,各方面都不习惯。尤其是农村,工作在农业第一线上的乡村干部和农民,更是显现出一些迷惘不知所措。更有甚者,就是那些懒汉和长期担任甩手掐腰的队长们,还无理取闹的去找支部要工作。
甚至找混进乡政府里的二虎乡官,一起对村官发难,闹出让人捧腹大笑的轻喜剧。
农村的土地承包责任制一落实,广大农民拍手称快。在广大农民群众一片叫好声中,总会有少数人不适应,观望、等待旧制度重新回到农村。
有一份余热,发一分光,是对为人民办好事人的褒奖。也是对一个群体中热心肠,帮他人排忧解难的一句认可的话。本剧中的主角方新华,业余学习时,由于他喜欢物理,平时或工作时,总爱说物理现象用词。所以他把他的书房不叫书房,叫余热室。曾给他爱人解释说,我的全部热能应都释放在本职工作中。但是,终因年轻气盛,总还有些余热,常言说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我的余热不用,那是浪费,就让余热去温暖身边一些人,让这分余热发出的光,去照亮一些常走夜路的人。也就是说,让我这分微弱的热与光,去温暖照亮身边的乡亲们吧。
他闲下来走进余热室,是在编写农村所见所闻故事,然后印刷成册。用这种闲书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启发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些人。
比如本剧女主角齐欣兰,就是最大受益者;本剧女主角齐欣兰是老三届优秀学生、曾是县一中校花、高中文化、村花、因家庭成份高、被低智商刘文忠在运动会场中、受公社革委会李主任(后进了党委任副书记)的命令指使绑回家强行结婚。
一位俊俏、温柔、聪慧、贤达的知性女孩,就这样逆来顺受地成为了二虎低智商的刘文忠妻子。她和刘文忠所生一儿一女,女儿刘阳洋、儿子刘允畅,后来认命与这个家庭安心生存。那样残酷的现实,她从没向任何人提起过那段心酸史。
自从受方新华指点后、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引起了各方注意;信用社贺主任为自己敛功,李致远县长下基层调查时,他恬不知耻的汇报说,岭东村刘文忠和齐欣兰家办个养兔场,是由信用社帮助并贷款建起来的。他认为,县长只是问问而已,没想到,李县长带领乡干部去视察,露了馅。
当李县长看到快四十的齐欣兰,仍有一副年轻容颜,又看到当过队长、智商低下的虎丈夫,他觉得这里一定有冤情。便私下问了一下他的老师方新华,方新华几句话便道出真情;原来是二十年前一次批斗会,齐新兰见富农子弟父亲被绑着,便上台去给父亲松了绑。李学义命令刘文忠绑上扛家去成亲。欣兰是个受害者。李县长后来与齐欣兰兄妹相称,也惹来一些闲言碎语。当县委书记找他谈话时,向县委书记说明实情,用人民公仆形象,去抚慰一颗受过伤害的心灵。
是党委副书记李学义一次给岭东班子大换血,把原班推倒,把低智商加二虎很听他话的刘文忠提到村长一职。齐欣兰的养兔场被拿去重要劳动力,如釜底抽薪,被迫停止繁育。
李县长向县委一次次反映杏山党委严重问题,最后李学义被调去县办饲养场养牛。
高中毕业生乔诗云姑娘受新浪潮冲击,放弃高考,毅然决然回村当起党支部书汜。当她走进人群时方才觉得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她想起老爹的朋友、现任大集体企业厂长方跃华,在去公社路上追赶上他,动员他也回村一起干。
本剧开头出镜的是妹妹,她只有青年气盛的勇气接过了支部书记这一职务,但没有实践经验和群众基础,只干了一年多,自动辞职。
本剧结尾是开头亮镜的乔诗云的亲哥哥乔新越,他有一段传奇故事,被父亲驱逐家门,在岳父门下度了六年岁月。当乡亲们知道乡党委把曾担任岭东民兵连长的乔新越,调回岭东任支书时,乡亲们欢呼雀跃。尤其是那些青年人、民兵、青年突击队队员,听听结尾这段对白:
原来青年突击队长女青年:(用手做个喇叭型大声喊)久别的乔连长,快给我们下命令吧!下一步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乔新越:(在人群中)同志们、战友们、乡亲们,只要我们有目标,团结一致,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别人有的,我们一定要有。还是那句老话,别人没有的,我们要想千方、设百计实现我们的远大梦想!好了,同志们、战友们、乡亲们,我是否能担起领导全村乡亲走上富裕路重任,是要经过岭东党支部、全体党员的验证的,那是最后、也是审核我的关键一关。(给大家一个飞吻,走进屋里)
人物小传·以出场顺序排列:
乔诗云:女、二十二岁、东北标准女性身材,容颜俊俏。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受进步思潮影响、高中毕业放弃高考、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方新华:男、四十一岁、中共党员、公社抽调的干部、先管农机五年、后任厂长五年。本剧男主角。改革后辞去厂长回村,给程诗云、和蒋升恬当过几个月副手,又被撤职。爱人关项茵、长女方梦瑶、长子、方书野。
蒋生恬:男、四十二岁、中共党员、性格直爽,绰号蒋大愣、在部队的绰号讲生活。入伍前,曾和方新华一起做过大队干部,退伍后又给赵源潮、程诗云做搭档。爱人叶文珍、长女蒋小清、次女蒋小洁。
关项茵:女、四十岁、方新华的同学、爱人、性情温柔、女人们的主心骨、颜值较高、和程诗云母亲、方新华的干姐姐程大路爱人张景纯因争爱结下怨恨二十多年没来往、治家有方、也是方新华人生路上重要参与者。
任晓莹:女、三十八岁、初中文化、外表形象性感、有女人味儿、因家庭成份高、沒人敢娶、下嫁没主意青年王大年。他们俩有两儿一女。长子王梓一、次子王梓来、女儿王小晓。
齐欣兰:女、三十九岁、本剧女主角、老三届优秀学生、高中文化、村花、因家庭成份高、被低智商刘文忠在运动会场中、受公社革委会李主任(后进了党委任副书记)的命令指使绑回家强行结婚。二十年后受方新华指点、成为远近闻名农民企业家。她和刘文忠所生一儿一女,女儿刘阳洋、儿子刘允畅,后来认命与现实的残酷,从没提起过
张春梅:女、四十岁、初中毕业时被奸污后怀孕、嫁给当庄最诚实、吃苦耐劳,只是生活上比较邋遢,常流鼻涕的大龄男性徐文涛。所生一子徐双喜,但家庭幸福,只是承受精神折磨。
李学义:男、四十岁,公社(乡)党委副书记、二吊半智商、全民运动产物、是基层不受欢迎领导人。在杏山乡做过许多错事,后来被调离,派到县饲养场喂牛。
那吉祥:男、四十出头、乡党委书记、手里总有点着的香烟,有时也吸一口。胆子小,明知李学义有各种错误的工作方式,却任他专横跋扈、为所欲为。
李县长:男、三十九岁、实名李致远、县长、出身农民家庭,父亲仍承包三垧土地。主管农村工作、发展农林牧副业。中共党员。
刘元霸:男、三十五岁、西岭村支部书记,号称小霸王。
郁淑芹:女、三十五岁、退伍汽车兵许文强爱人,她比许文强大八岁。
许文强:男、二十七岁、退伍兵、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岭东村村委会主任。
丁达严:男、十八年前四十出头、大集体时一队的队长,是个流氓色鬼,受害者多人,张春梅就是其一。
赵源潮:男、十二年前六十五岁、原岭东公社党支部书记、现年七十七岁,患老年痴呆症,生活能自理、失忆。
张大婶;女、十八年前四十岁、张春梅母亲。
徐文涛:男、十八年前二十六岁、张春梅爱人。
杨树森:男、三十三岁、没念过书、但自学成才。爷爷杨弘文是原农学院教授右派分子。从省城下放到岭东村、父亲因母亲回城后精神失常早逝、他和爱人李荷萍所生一儿一女,儿子杨森林、女儿杨琳林。
何又文:男、三十八岁、前队长、和爱人李桂贤所生二子,日子过的清贫。
李学良:男(三十年前)二十五岁、李荷萍父亲、母亲何秀芳、三十年前荷萍三岁。
李荷萍:女、三十三岁、做过两个月支书、后来去了江城。
张乡长:女、三十九岁、原山北村支部书记,实名张灵竹,不爱在众人面前多讲没用的话。
张广才:男、六十岁、岭东村村委会勤杂人员。
林丹阳:女、五十六岁、石化江城分公司副总经理。杨树森失散三十年的生身母亲。
王湘莲:女、三十八岁、石化江城分公司副总经理私人秘书。
梁主任:女、三十八九岁,平江县秘书处主任。
乔新越:男、二十六岁、现任岭东村支部书记,有魄力、善于团结群众、原支部书记乔诗云的亲哥。
剧本正文:
片头音乐起,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推出片名:岭东旧事
配画音: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用这分光去照亮身边走夜路的人;用这分热、去温暖身边需要的人;人人献出一分光与热,照亮和温暖人间,社会一定会更美好。
快闪:一组四十年前配画音像。八十年代初,东北中部平原地区春天乡村画面;路边垂柳将绿,苞芽含着白绒毛柳絮初胚摇弋着;鸡鸣犬吠鹅鸭叫、耕畜驴马唤声、刚分田到户的社员们、各自忙备耕,随便哼唱着地方戏曲二人转小帽。
画外音:被捆绑在集体生产劳动制度的农民,终于盼到了这一天;那些有志中青年分到属于自己的可以随心经营的土地,怀着要大干一场的雄心壮志,要在黑土地上作为一番。一种生产方式变革初始期,一些农民如获重释般的喜悦心情,展现在每个人的脸上。
第一场:景·岭东大队二队方新华的家门前路上、日、外
(新任岭东党大队支部书记乔诗云,和大队主任蒋恬骑自行车路过方家门口时,向院里看了几眼,笑着问蒋主任,两人没停下,向公社方向走去)
乔诗云:(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向屯东头去公社路走去,问)蒋主任,依您的判断,方新华大哥会回咱大队来吗?我听说他不想在公社院里混,有几个大队争抢着要他呢。
蒋生恬:(满不在乎的表情)他会回咱大队的,他还恋着咱岭东这片黑土地。还恋着岭东人,就看他给任晓萤建的商店,让她赚了好大一笔。再看他给齐欣兰和刘文忠支一招养兔,两年中挣了不少。给徐文涛支招种西瓜香瓜,把那两口子乐得闭不上嘴。
乔诗云:还有这事儿?原来刘文忠家养兔场是华子哥给出的主意呀,都说是欣兰姐能干,办法也多,我怎没听说是华子哥出谋划策的呢?
蒋生恬:他这个人不喜欢攬功,口头禅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余热的光,不值一提。
乔诗云:呵,有点意思,华子哥在我印象中是个神通广大的人物,我从上初中以后,不怎么去他家了,小学以前我是他家常客,喜欢和方梦瑶抢她妈妈,回想起来好笑。哎,我才听说过,余热的光是怎么回事?
蒋生恬:还别说,我还真听他解释过,他把自己的热功能全部都放在本职工作中,给别人一点帮助不过是余热而已,我也弄不明白。
乔诗云:嗯,热与功是物理名词,您没上过中学,当然不明白。蒋大哥,我沒回咱大队前,沒觉得农村的事这么复杂。回村也有小半年多了,妹妹我吃尽了苦头也寻觅不到一种好办法;让公社满意、乡亲们又能接受的方式,完成公社定的指标和任务。好,一定让我华子哥回咱岭东,咱也沾点余热的光。
蒋生恬:乔支书,真能把新华动员回大队是咱岭东一件大好事,对付县乡两级那些爱出花花点子、搞表面文章捞政绩的某些领导,他有的是好办法,保你满意。
乔诗云:哎,蒋大哥,您怎么这样了解新华哥呢?
蒋生恬:我呀,退伍回来时,赵老爷子是支书,他方新华是大队长,我给他当了六七年副手,他啥毛病我能不知道吗?
乔诗云:(仍是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聊着)哎,蒋大哥,这样的好人赵支书怎会放他去公社呢?要是现在你们俩搭班子,咱岭东一定会又一番情景,绝不会像我这样无能。两位下岗的小队长,天天找我要工作。真气人,生产队都不存在了,队长的架子还放不下。
蒋生恬:唉,赵老爷子是为华子着想,去公社当干部会有大发展,是为他方新华的前程啊!要是有华子在位,两位懒汉队长早就收心了。
乔诗云:好了,今天到公社一定把华子哥的事儿落实。不说了,赶路吧。
(两人加快了车速,走上去公社沙石路)
淡出:方新华的家门前路上画面。
第二场:景·岭东大队二队方新华的家大门外、日、外
感谢社长关怀,遥祝春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