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春天随笔(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春天随笔(随笔)


作者:草原白杨 秀才,280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05发表时间:2019-03-31 15:55:16

塞外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想来此时的南国早已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可是这里虽已冰消雪融,草木却依然枯黄如旧,空气还时不时将寒意渲染,让上了年纪的人们不敢轻易退掉臃肿的棉衣。尽管这样,春天总会一步步向我们走来的。
   我退休已经快满两年了,这就让我有了更多清闲的时间,于是,锻炼身体便成了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今早,我与往日一样,走出家门,沐浴着刚刚露头的朝阳,以快步的方式消磨清晨时光。
   穿过马路,路过加油站,看到好几辆长途大巴从身边飞驰而过。这里是出城的交通要道,去往通辽、赤峰、沈阳、张家口、北京、天津等地的长途大巴都要从此经过。想当年,大巴车是锡盟人最重要的出行工具,很多时候往往是一票难求,可是如今,东西南北好几条铁路相继贯通,空中航线也陆续增多,大巴车就逐渐被人们冷落起来。是的,在相同的地点,每天我都会和这些车辆遭遇,看到车厢内稀稀拉拉的旅客也确实为汽车站的前景担忧,但是,时代进步,交通的发达毕竟是历史的潮流,有了更便捷出行方式,人们的生活不是变得更美好了吗?。
   路上的行人渐渐多起来,有慢走的、有疾行的、还有小跑的,大家几乎都是向南的方向,那里是城市的边缘,修建了许多绿色广场,空气相对更加新鲜。还有一个原因,那里有一个早市,大家可以在散步之余,买到新鲜蔬菜。即使不买菜,也可以逛逛,顺便可以看到许多熟人。城里人就是这样,自从住进了钢筋混凝土的鸽子笼,大家就都生分起来,别说串门,即便一个大院或一个小区,想见个面都成了奢望。
   走在树林间的小道上,我仔细观察了一下,那些树木依旧是光秃秃的,偶有几片干枯的黄叶迎着微风在那里摇曳着,却难见一点春的信息,有些复叶槭在枝干和地下留下了湿漉漉的痕迹,我不知道这物种何以有这特性,难道它们是为春天的姗姗来迟而哭泣吗?可是,春天终于还是来了,那干而脆的杨柳枝条已经开始柔软起来,那干枯苍白色的肌肤也比先前润泽鲜亮了许多;再往那些榆树枝头上仔细看去,一朵朵暗红色包蕾已经形成,就待几缕和煦的春风的抚摸,一片温暖阳光的朗照,它们就将舒枝展叶了。是的,春天来了,她在我们的身边,她在我们的眼里,她也在我们的心里。
   早市上,那些新鲜蔬菜以其各自光鲜靓丽的肌肤装点着明媚的晨光,为城市新的一天送来了盎然的生机和活力。那些商贩们用自己各具特色的吆喝不急不缓地招揽着生意,也让每一个光顾生意的客人感到舒适亲切。我特别惬意这座小城慢节奏的生活,人们无需为上班而急匆匆的赶路,小城不大,东西全长也就十公里,人口不多,常住加流动最多也就三十来万,除了主干道,除了上下班高峰有那么几分钟的堵车等待,其他时间段出行就如流水一样顺畅。小城的人们生活非常滋润安逸,工作起来需要紧张奋斗,休息时间就需要好好享受,这是小城大多数人都认可的理念。人不是挣钱的机器,也不应该成为金钱的奴隶,会挣钱,也应该会消费,会享受才好,所以业余时间人们健身、娱乐、喝酒、唱歌跳舞……总会把自己的生活弄的丰富多彩。是的,人生本来就很短暂,干嘛那么行色匆匆、着急上火呢?
   早市上有个豆腐摊,是一对来自东北的中年夫妻在经营,只要买豆腐,我必定选择这一家,我爱吃那里的豆制品,那豆腐是用卤水点的,火候恰到好处,禁得住急火久炖;那豆腐皮不但轻薄如纸,还有家乡的味道。而且,他们那浓郁的东北乡音听起来格外亲切。这两口子生就一副善良朴实的面相,生意做得也和面相一样,温婉和煦,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让人感到亲切舒服。数年前的某一天,我去他们摊位前买豆腐,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至今难忘。
   那段时间,因为女儿考公务员的事,心绪颇不宁静。内心一方面祈祷孩子能够如愿,一方面又为孩子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而心疼。记得笔试成绩出来那天,孩子拿到了成绩,提前从单位赶回家,面对着在电脑前忙碌的我说:“爸爸,结果出来了。”“什么?”女儿声音有些小,当时我又有些分心,便反问了一句。“结果出来了。”“是吗?怎么样?排第几?”我赶紧转过头,看到女儿眼圈通红,分明早已哭过。“考过了,第一。”女儿一边抹泪,一边哽咽着说。听到这儿,我激动忘情地站了起来,抱着女儿:“孩子,真的吗?太好了,祝贺你!这段时间你承受的压力太大了,辛苦了,辛苦了。女儿好样的!”
   事实上,女儿自打毕业就一直在为就业而拼搏,这一点,绝大多数家长都能体会得到。现在的制度早已今非昔比,机会虽多,但竞争也是非常残酷,常常是一个岗位成百人上千人纠缠厮杀,每一个岗位几乎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每一位考生都拼得几乎是刺刀加红。
   笔试过了,后面还有更艰难的面试以及考核、体检等一道道程序,我们做父母的无能为力,却又忧心忡忡,纠结不已,便私下里祈祷孩子好运。
   那天晨起,我徒步来到早市,买了3块5毛钱的豆角,付了5块钱,拿上豆角,正欲转身离去,听到身旁买菜的那位男士说:“先找钱”,我才想起,摊主还应该找给我钱。拿上摊主找给我的1块5毛钱,向前踱了没几步,来到那对夫妻的豆腐摊前,用手中的1块5角钱买了一块豆腐,我是先付的钱,后拿的豆腐,在此同时,身旁的一位顾客也买了豆腐,正等待摊主找钱,这时摊主找了8块5毛钱,交到我手里,那个时刻,脑子有些溜号,大概摊主当时也是溜号了,所以才发生了误会。我在愣怔之间,心想刚才我给的是10块钱吗?因为早晨出来的时候,确实看到兜里有几张10块的票子,心里一点也没把这8块5毛钱和身旁的顾客联系起来。这时那位顾客喊到,给我找钱啊,摊主问道:“你给了多少?”“10块,你该找我8块5毛。”我这才想起,坏了,我兜里那8块5毛钱是找给人家的,我只交了1块5毛钱。这时摊主对我说:“我找给你了。”我赶紧一边掏兜,一边解释说,我刚才也是一愣,以为付了十块呢,掏出兜里的钱,确实还有几张十块的票子,想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便拿给摊主看,并一再自嘲地解释说:“糊涂了,脑子溜号了,对不起,对不起。真是见钱眼开,实在不好意思。”那对夫妻摊主倒是宽容:“没什么,常有的事,记错了呗。”显然,人家是给了我一个台阶,可是我心里确实非常不自在,面子过不去,心里也总觉得有个坎,怎么作了这样的蠢事呢?那一刻,真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我常常觉得,自己虽然被贫穷折腾了几十年,却对金钱没有那么贪婪,更不会用不正当手段攫取不义之财,但那一刻,本来对找过来的8块5毛钱是有疑问的,却心安理得地装进腰包,还不是内心深处的“小”在作祟吗?这件事之后,我在反省自己的同时,也很感激豆腐摊的摊主,是人家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台阶,让我能从尴尬中解脱出来,于是后来每次到早市,即使不买豆腐,我也要到他们那儿逡巡一会儿,既是为了警醒自己,也是想为他们多增加些人气。
   穿过树林,早市那熙熙攘攘的景象便映入到我的眼帘,再往前走数十步,耳畔便传来“豆腐”那熟悉的叫卖声,那声音不高不低,恰好能让人听到;不温不火,让人感到自然亲切。循着声音的方向,我眺望过去,那个熟悉而又亲切的身影走进我的视线,并且越来越高大起来。

共 28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写法,讲述了自己退休以后的悠闲生活。我退休以后,有了时间去锻炼身体,清晨起来,看着路边的风景,感悟着时代的发展,交通的巨变,春天的景色,城市的日新月异,人们美好的精神面貌,心情格外舒畅。尤其是在数年前的依次买豆腐经历,更让我心有感慨:那天,我去买豆腐,因为惦记女儿考公务员的事,牵扯着精力,买豆腐的时候也是心不在焉,买豆腐的多找给钱了也没在意,被人问起,才想起来,忙着给摊主解释,取得了人家的谅解,可我的心中还是很愧疚,所以以后总是爱在他们逡巡一会儿,既是为了警醒自己,也是想为他们多增加些人气。在我的耳边,他们叫卖声格外亲切。散文通过自己退休以后买菜的经历,反应出一位退休老人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令人敬佩!文章感怀岁月,记录生活,抒发情愫,自然亲切,朴实感人,贴近生活,生动活泼,引人共鸣!推荐共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9-03-31 15:56:42
  欣赏白杨老师佳作,为佳作点赞!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柳岸编辑部        2019-04-01 04:18:43
  精彩的一篇随笔,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回复2 楼        文友:草原白杨        2019-04-01 08:31:29
  感谢编辑部的认可,你们辛苦了。
3 楼        文友:草原白杨        2019-04-01 08:30:27
  谢谢刘社精彩点评,祝春日安康。
4 楼        文友:我本庸人        2019-04-03 15:19:21
  好散文!拜读了!
回复4 楼        文友:草原白杨        2019-04-05 05:56:22
  谢谢我本庸人先生的关注留评。祝春日安好。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4-12 18:41:18
  白杨老师观察生活细致,捕捉镜头精彩,怀才抱器拜读,希望当作连连。问候老师春安!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草原白杨        2019-04-14 14:59:55
  过奖了。谢谢关注留评。怀才抱器先生的文章篇篇都是佳作,真可谓妙笔生花,给柳岸增光添彩。
6 楼        文友:草原白杨        2019-06-10 16:06:55
  刊于2019年6月2日《锡林郭勒日报》。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