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南国村巨变(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南国村巨变(随笔) ——庆祝国庆70周年作品之一


作者:浩瀚 秀才,1039.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57发表时间:2019-04-03 11:08:49
摘要:湘潭市岳塘区下摄司南国村已有80多年的建址历史,应当说是与湘潭电机集团同日生辉的福祉和承载过中华电工强国梦的大本营,同时也可以说是沿袭旧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有力见证。

湘潭市岳塘区下摄司南国村已有80多年的建址历史,应当说是与湘潭电机集团同日生辉的福祉和承载过中华电工强国梦的大本营,同时也可以说是沿袭旧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有力见证。
   坐落在岳塘区下摄司的湘潭电机集团的前身为国民党时期的“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创建于1936年7月1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迫于内外交困,当时的南京政府考虑把一些国防工业、重型机械工业内迁,当时担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的翁文灏博士担负了这个重担。南京政府还起草了一个三年工业建设的计划,经过选址,最终定下在下摄司建立中央工业区。
   1936年3月,南京政府通过了资源委员会制定的工业建设三年计划,即着手创建国营工矿企业,以电力事业作为先行,将中央电工器材厂列为重工业十大厂矿之一。同年7月,厂筹备委员会成立,并组成了以恽震为主任的9人委员会分头开展工作。恽震等3人先后在长沙、湘潭等地考察近半月,发现与湘潭县城隔河相望、沿着湘江的一片比较平坦的下摄司农地,水陆畅通,交通便利,又可作避开日本帝国主义军事势力侵犯的权宜之策,最后确定此处为电力厂、电线厂、电工厂三厂的基地。
   选址确定后,厂方在厂区外陆续搭起了一些工棚作档风避雨用,并着手管理层人员的居住条件改善。在选址高级员工栖息之地上和生活区名称上,有着浓烈民族工业情结的中国高管和有“半个中国通”的外国友人似乎达到了少有的共同情怀与浪漫色彩。当时的高管们都以熟知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相思(红豆)》诗为豪: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特别是有“江南才子”之称的恽震更喜欢由此及彼、怀古忧今,因此,南国村也就顺理成章被命名为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厂生活区,也自然而然成了高管高知们实现和寄托自己事业梦想的地方。这些,在后来的生产出来的电线、电机、电器产品注册商标均为“电工牌”也得到了有力的相互认证。
   最初的湘潭电工厂的南国村家属生活区虽小,可是等级森严,工人没有资格分房。工人进厂不仅自己要带上殷实的铺盖包袱,而且还必须接受明文规定的“天灾人祸,各安天命”的不平等厂规。当时厂方还规定,工人不准带家属,因此就无家属住房分配可言。工人无房可居住,只能住工棚,有的连工棚都住不上,只好在半边街租房佃屋安身立命。当时,只有高级职员才能携其妻室搬进南国村的青砖楼房。同时,南国村高管住宅内戒备森严,24小时有人门卫和专人看护,竹篱笆黄土围墙将富人和穷人分割成两个不同的世界。这种制度一直沿袭到文化大革命,直至企业住房改革时期才告彻底终结。
   1938年5月。电力厂开始发电,南国村进入灯火通明的有电世界。但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好景不长,从1938年10月开始,资源委员会不得不命令中央电工器材厂的几个关键生产厂再分别南迁广西桂林和云南昆明。1939年初,下摄司厂地人员和机器基本上都迁走了,留下十余人成立中央电工厂留守处,负责看守灯泡厂房、总厂办公楼以及南国村家属宿舍,一时间,南国村又几乎成了空城。
   直到1941年,中央电工器材厂才以南国村为中心有职员宿舍4栋计112个房间,职员住宅11栋计30户以及不规范的工人宿舍与工棚。坐落在南国村竹山园的医务室也只有3人,湖南省结核病疗养院院长谭世兴担任顾问医生,每周应诊两天。所以,这个小小的医务室几乎天天却是门庭若市,名噪湖湘。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多处搬迁、折腾的中央电工器材厂才慢慢恢复元气。1947年7月1日,中央电工器材厂留守处撤销,正式成立中央电工器材厂湘潭工程处,南国村又有了往日的生机,直到1949年8月9日,湘潭电机厂的职工和家属高举红旗、敲着大鼓、扭着秧歌、欢天喜地迎接解放军进驻和接收电机厂。
   1949年8月13日,长沙军事管制委员会工矿处副处长兼湘潭地区工矿接管总代表梁春阳等5人组成的湘潭电机厂军事接管联络组赴厂进行接管,从此,湘潭电机厂的性质也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与企业接管同步的也有生活区的接管,继厂党组织、厂工筹会成立后,军属唐淑妙、烈属慈维学等人为首,以高管高知和军政人员家属为主体组成了居民管委会,南国村这个由企业自治的村落也从口口相传走上了正规管理。这在全国居民自治中应当是最早的。1949年11月18日,经过接管后的一个多月的资产清点,在南国村灯光球场举行了隆重的交接典礼大会。在庄严热烈的气氛中,完成了湘潭电机厂的全部财产交接。由此,在旧社会惨淡经营了十三年的湘潭电机厂,完整地交给了新中国和全体劳动人民,接管的资产包括家属生活区在内的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等。
   1953年后,南国村在湘潭电机厂的显耀位置也随着厂西大门外的解放村家属区和谭家湾技工学校以及东园村、西邻村职工宿舍的相继建成而逐渐褪色。除1957年11月苏联专家扎伊采夫来厂进行技术指导苏联援建项目为其安排在专家招待所(原二招待所)外,其他均无改造与建树。尤其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年代,增建了栗塘村、文革村(现禾花村)等家属区,南国村在老百姓眼中成了“封、资、修”的代名词,除维护了部份人的特权和明显的二极分化外,基本为人们所不耻和淡忘。文化大革命时期,南国村除10栋西洋别墅楼依旧是厂级领导和高级工程师的宿舍外,其他建筑都成了职工过渡安置房。如原来的招待所仅26间房就安置了24户人家、近百人。原来的医院现在还长期居住着6户人家,其拥挤程度显然可见。
   1966年9月,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南国村被改名为“防修村”,1978年8、9月间,拨乱反正后又改回为“南国村”。
   由于居住条件的悬殊,职工群众对原厂住房制度和安排颇有微辞。1984年春节,居住在原老招待所的职工贴了一幅新春对联,对联上写着:“旧门旧窗旧墙壁堪称人间古堡,新年新岁新气象难纳世界春光。横批:也要过年。”此对联被在此路过的当时的厂长范多富看到了,为拯救这些断壁残垣,他立即通知基建处并拨款一万元对此幢楼进行了一次较大的维修,也基本保持了这个古建筑的原貌。
   在人们依稀的记忆中,这东临老半边街,南接下摄司农田,西靠厂老干办,北连厂一食堂(宿舍)的这南国村里上世纪三十年代所建的10栋单独别墅,是新旧两社会的厂领导等数十名厂级领导与工程师所轮流独住之所。
   2001年,南国村与相邻的栗塘村合并为栗塘社区,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与记忆。
   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现在的南国新家园仅保留了2栋文物房1#2#别墅楼(即湘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外,在过去老8栋别墅楼的地基上建起了6栋6层楼的职工经济房,计总面积为23080平方米。安排职工住户272户,其中住房面积有65平方米、70平方米85平方米、89平方米、90平方米5种户型供职工选购。从此,南国村的特权住房也成了昨日黄花。
   新建的职工经济房不再是高官大款的专属品,这无疑是湘潭电工城改革开放的得意之作。推陈出新,拆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少数剥削压迫者的“天堂”,从新建设适用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职工经济房,并由过去的2层别墅式,升格为6层平民式,既提高了国土利用率,又使一般低收入者也买得住房,真正体现了党和政府“以民为本”的精神实质。同时,这个“巨变”让人惊喜,更是一件大好事,是对已被推翻的三座大山之一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再次否定与变革。

共 29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村庄的巨变透射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见证了共和国不同时期的脚印。这篇叙述随笔开篇点题,湘潭市岳塘区下摄司南国村已有80多年的建址历史,应当说是与湘潭电机集团同日生辉的福祉和承载过中华电工强国梦的大本营,同时也可以说是沿袭旧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有力见证。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南国村的成长历程,映射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南国村的巨变体现了新中国党和政府“以民为本”的精神实质。作者以纪实地笔触描写了一个村庄的巨变,行文自然,层次清晰,寓理于事,有理有据,主题明确,叙述中注入深情,抒发了作者对新中国的热爱和赞美的激情。巨变是让人惊喜的,生活在新中国是让人自豪的。推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9-04-03 11:09:28
  问好老师,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浩瀚        2019-04-03 12:23:41
  谢谢红叶老师!这么快就将拙作编辑发表了!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3 楼        文友:浩瀚        2019-04-03 12:35:37
  欢迎老同事、老邻居、曾经亲临过南国村或我曾经的陋室的好友阅读、点评!南国村留下过太多的记忆,也发生过很多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和悲喜剧……原本已构思好了一部长篇小说《南国村的故事》,因惧怕政治上的不确定性而不得不放弃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不想再寻烦恼了,只求高兴地活着!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4 楼        文友:浩瀚        2019-04-03 13:07:04
  谢谢!我在南国村的老招待所住了22年。所住房号为243号,一间房,原来的招待所接待厅和后来的卫生院挂号室,29平方米,妻子用塑料布将它隔开成二间。两个女儿都是在这里出生的。无厕所和厨房,只能在过道上弄饭吃,到半边街口的公共厕所解决内急。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5 楼        文友:浩瀚        2019-04-03 13:14:19
  南国村走出过中央和省和省、市级领导若干位,也有过很多高官达贵见不得人的事,还发生过莫明其妙的入室凶杀案至今仍然是迷惑不解,又久侦未破!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6 楼        文友:浩瀚        2019-04-04 03:58:29
  有读者问:不是说湘潭电机厂是美国建的吗?
   我的回答是:你问的问题很有水平。原来的国民党时期的伪中央资源委员会的确是依靠美国扶持的国家决策机构,所以湘潭电机在建厂初期直至解放初期都是沿袭美国西屋电子公司的工业制造技术、设备和建筑改造技术。就如同1958年兴建的海军潜艇军工车间一样,一直是沿袭苏联援建的设备和技术一样,只是技术层面的扶持与资助,而非全部的建设投资,从而不能笼统地说是美国建立的。所以,就连南国村那十几栋美式建筑盖屋顶用的机瓦标志,也烧制的是当年中美两国国旗,美国是星条旗,中国是青天白日旗。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7 楼        文友:浩瀚        2024-06-12 17:23:55
  静夜思
  
   今晚的月亮
   像摇曳在星空波浪中的一勾龙舟
   我躺在病榻上
   遥望月亮光临窗棂忽明忽暗
   仿佛看到了屈原
   放荡不羁的身影……
   突然发现
   自己太过于追求真实
   却找不到保持纯真的理由
   于是,我想
   大凡世事苍穹
   被加工的真实
   才是最终的真实
   要不然,就不存在
   那么多津津乐道
   和世事纷争……
   曾记得
   自己构思过一部小说
   《南国村的故事》
   没有动笔就夭折了
   原因竟然是题材太过于真实
   南国村到防修村
   还有竹山园的故事
   又回到南国村
   再反哺粟塘
   近百年的历史纠结
   多少精彩瞬间
   几多奇葩怪异
   浓缩的真实却是走不出的晚年血雨腥风
   这世界
   谁都知道对号入座
   无论是三顾茅庐
   还是三起三落
   活得长一天
   都是笑到最后的筹码
   因此,襁褓中的长篇
   偷樑换柱成了中篇
   题目也改成了《金玉案》
   血淋淋的入室杀人也脱胎为金玉珠宝丢失
   社会的变迁软化成争风吃醋佐料
   把红色标签撕毁的
   正是声嘶力竭贴标签的人
   折射出异常的光环
   有如今晚的月亮
   天天光耀人间
   却偷偷摸摸
   又羞羞答答
   出演在我的梦魇
   ……
  
   写于龙舟竞渡的2024年端阳节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