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舞】因为春天(散文)
春天开始发出请柬,以乳白色、紫红色玉兰花的悄然开放、柳树的裹青披绿,向人们宣告春天的来临。
我走过自己居住的小区,任铺天盖地的迎春花映入自己的眼帘。顶着三月灿烂的阳光,走在城市宽阔而笔直的大道上,倒垂柳的枝条发出了嫩芽,婀娜多姿,和风中尽情飘逸,给人们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我走过生机勃勃的田野,看到一垄垄返青的麦苗在和风中尽情流露葱绿,比肩接踵的桃花不加掩饰地透着嫣红,就是梨花也争先恐后地绽出淡白和浓白。花草树木是最懂阳光的情怀,一丝一缕逃不开它们的眼睛,所以才有了如此热闹非凡的春色,如此蓬勃向上的、闹腾腾的生机。
我从小生长在沂河岸边,老家的任何地方,都有着关于春天的记忆: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的大雁在头顶飞过,小鸟飞处翅膀偶尔掠过宽阔的沂河水面,落在水面的藤蔓会在涟漪中轻轻摇拽;大路上,勤快的乡邻们赶着“哞哞”叫的耕牛奔向田野,推着满篓农家肥的大叔、大哥们精心伺弄自己的春地;还有房前屋后,买来的杨树苗放在挖好的树坑内,浇水、培土,希冀树苗尽快发出嫩绿的新芽,绿化这春的大地;蔬菜大棚内,嫩绿带刺的黄瓜开出朵朵黄花,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草莓带着露珠,一筐筐运到了超市,绿色食品走进了城里人的厨房、餐桌,鼓起了乡邻们的腰包,丰富了城里人的日常生活。
而今,在老家,人们在春天这美好的时光里,更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初春的一天,当我回到老家时,被老家现在的一切所深深吸引。初入村口,迎面而来的是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在春天艳阳照耀下闪着黑黝黝的光,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作为点燃乡村夜晚的景致,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愈发挺直。道路两侧竖有“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大型宣传标语,仿佛给整个村庄增添了无穷的信心和力量。村里建起了放心农产品种植基地、放心家禽养殖基地,让全村村民“抱团”搭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这里还建有设施齐全、服务优质、价格低廉的敬老院和幼儿园,村里无儿无自我生存能力的“五保户”在敬老院享受晚年幸福生活,咿呀学语的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在滑梯上久久飘荡。
村党支部书记是我的发小,还是我小学时候的同学,见到他,格外感到亲切。谈到村里的这一切变化时,他告诉我:“新时代、新发展、新作为,必须趁着这最美的春色,撸起袖子加油干,秋天才能有好的收获。”那语气里既充满自豪而又显示出迫切发展的心情。
我工作生活的沂南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古称阳都,是一代智圣诸葛亮的出生地和成长地,也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和沂蒙红嫂精神的诞生地,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过去由于交通闭塞、信息隔绝,经济发展缓慢,是省定贫困县。近年来,特别是2018年,乘着新时代的春风,全县上下改革创新、拼搏奉献,全县经济和各项事业实现突飞猛进发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8.9亿元,增长3.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亿元,增长8.8%;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877元、13044元,全县早已实现整体脱贫。
如今的沂南,仰望天空,碧空如洗;俯瞰阳都大地,绿意浸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沂南人引以为傲的“家底”,也是90万沂南人在春意勃发的仲春季节,向着“宜业宜居宜游”沂南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发展优势。
人勤春更早,奋进正当时。2019年3月,乘着全国人大、政协“两会”胜利召开的春风,沂南县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改革发展措施,那就是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民生实事,进行精准招商,积极打造双创科技园、电商物流园、密胺产业园、体育产业园。同时,还要把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沂蒙红嫂党性教育基地和沂蒙泉乡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片区,打造齐鲁样板的沂蒙高地。目标非常令人鼓舞。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这是《诗经》里描述的中国上古时代,春天万物萌发、淑女们采摘桑叶养蚕的景象。春天是耕耘和播种的时令,是编制和展示美好愿望的季节,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真正启航。而我们有幸赶上了这新时代之春,即便你生命的历程充满了风霜雨雪、雷鸣电闪,经历了酷夏、残秋、严冬,你也要珍惜这新时代的春天,不要再徘徊,快快踏进这春天的门槛,快快扑向这春天的怀抱,做搏击长空的雄鹰,遨游大海的蛟龙,穿云破雾的海燕,向着目标,向着梦想,奋发努力,努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