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鲁班记

编辑推荐 【晓荷】鲁班记


作者:石梁松 布衣,10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98发表时间:2019-04-08 20:02:08

【晓荷】鲁班记
   记得还是去年的一个冬夜,在县政协文史委工作的何志平先生用微信向我发了条信息:“离开和平镇一晃八年了,真想找个时间回来访访友,再去和平每个古寨并沿着巴利驿道走一走、看一看。”收到他的信息我很是兴奋,马上回复他:快回来呀,我在和平等你。随后我又把我们的聊天截屏发给了镇党委何书记。何书记回消息说,希望能尽快成行,但时间最好选择周末或节假日,这样他也可以抽出时间一起去。
   后来我们又用微信多次聊到和平镇境内的九寨十坪、巴利驿道上的古迹。可是志平先生公务缠身一直不能成行,直到上个星期四的晚上,他又向我发了条信息:我与何书记联系好了,周六和平见!得知他的和平行马上就要实现了,心里很是激动。
   周六一大早,何书记邀上我一起去马鞍石观瞻红军石刻标语群,这里以前就是巴利驿道必经之地,通往县城的公路也经过这里。不到九点,志平先生匆匆地赶了过来,我们在红军石刻标语群前汇合后伫立片刻,便驱车向“秀险可赛十三乡”的天成寨进发,愈接近天成寨,山势愈发陡峭,公路盘旋在林茂的山坡上,一路上陪伴我们的是欢唱的鸟鸣声和被山风从白云边撕下来的薄雾。弃车步行穿过几个荆棘岭,一片开阔的山顶台地呈现在眼前,台地四周的蕨丛中依稀散落着筑寨用的巨型条石,当年这里是“宽平能容千万户”的大寨,而今已被历史堙没在荒草丛中。转完天成寨,我们一行马不停蹄地踏访了和平村的石佛寺遗迹及山麓中的“蛮洞子”、鲁班村的圆包寨、宋朝洞村的宋朝寨,然后又寻访了两处古墓碑。时间已是下午五点了,何书记提议再去鸣垭村五社鲁班记看看。
   鲁班记这个地名我早有耳闻,却一直没有去过。约摸二十分钟的车程,翻过鸡鸣垭,我们把车停靠在山腰处的田坝里,满田坝的油菜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的金黄。在这金黄的田野上步行几分钟,一块巨石赫然映入眼帘,同行的文化站张站长介绍说这块石头就是鲁班记。远远地望去,不过是一块有棱有角的页岩石,处在大巴山南麓的和平镇境内所有的山体都是由页岩石构成的,所以并不稀奇,不过这块巨石突兀在田野里也许便成了奇石。当接近这块奇石时,心中居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被征服的感觉。石头静卧于良田之中,形似陀螺,但顶部有两三平方米的平面,平面正中又凸起来两个质地与基石完全不一样但形状甚是相似且较为对称的石鼓包,经介绍这两个石鼓包就是鲁班当年留下来的。
   传说当年鲁班带着徒弟赵巧来到和平境内,登高一望清花江从青杠坝流向三汇溪,然后在三汇溪急转从山背后流向吊儿嘴,又在吊儿嘴急转到孟家山背面穿过石龙沟流向甑子坝。清花江在和平境内形成三缠两绕,河道斗折蛇行。鲁班心里一想,这样的河道容易积涝,不利于行洪。为何不将吊儿嘴相对的上游山体凿开一缺口,让河流改道直行呢?鲁班把这一想法讲给赵巧,赵巧听后一想,这里的山体虽不算高,但浑圆雄厚,新开河道谈何容易。于是他劝师傅还是算了吧,在和平好好歇息一夜后天亮了继续赶路。鲁班听后很生气,看来赵巧没有悯民之心,于是决定自己用一夜的时间来开挖新河道,利用开挖新河道的弃土填埋在迂回曲折的老河道里,这样可以增加千顷良田。将来这里会是沃野一片,谷物丰产,又命令赵巧马上赶制各式箱柜,以便日后百姓用以储藏粮食。一定要在黎明鸡叫以前做完这些事,不能耽误笫二天的行程。赵巧无奈地领命而去,鲁班先用撮瓢向山头撮了一瓢,感到改造新河道的弃土填在迂回曲折的旧河道中还远远不够,得去旺苍境内的大山中运些土石来。于是他带上运土工具到大山里搬山,哪知路途遥远,一去一还就得四五个钟头。当他耗尽力气快要把远方的土石运到的时候,赵巧认为没有必要为一个地方如此费心,于是就在钟山观山腰里胡乱地做了十二个箱柜。然后悄悄地爬到刚才师傅用撮瓢撮开的山垭里学起了鸡叫,鲁班听到鸡叫声后,以为天快亮了,看来开挖新河道将前功尽弃,十分沮丧,愤怒地把扁担一扔,跪地长叹。鲁班所跪之地正是在这块奇石上,上面那两个石鼓包便是鲁班膝盖留下的印记,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石称为鲁班记。又说那天晚上鲁班挖土的地方变成了今天旺苍境内的普济坝,而鲁班向身后扔的扁担落在了木门河中,化成一道石梁横卧在河底,就是今天木门镇内小地名叫横石梁的地方。而赵巧制作的箱柜至今毫无秩序地摆在钟山观山腰,变为石头十二抬。他学鸡叫的山垭口就是现在的鸡鸣垭。
   历史的车轮在不停地行进,地理封闭的四川盆地为了加强与中原的交融,先后在崇山峻岭间辟出了南北走向的金牛道与米仓道。当两条蜀道翻过大巴山分别进入四川盆地内两大重镇巴州(今巴中市)和利州(今广元市),亟需一条东西走向的支线联络。经过漫长的探寻,一条出巴州经甑子坝过和平,然后由木门至普济抵利州的道路逶迤在巴山南麓,这便是上抵陇南、下达苍阆的巴利驿道。和平境内山合水绕,巴利驿道沿清花江左右两岸并行齐发,行至鸡鸣垭再归于一途。翻过山垭不过一华里便是鲁班记,站在这里遥想当年,西进东出的达官显贵、商贾路人一定是熙熙攘攘络绎不绝。鲁班记这里是平坦的原野,翻过山垭后人们歇息的好地方。歇息的人多了,这里便慢慢地热闹起来。歇息的时间久了,鲁班记的传说被更多人铭记下来,又传散在巴利驿道上。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鲁班,便在距鲁班记约百米之遥的另一块形似坟塚的巨石上凿出一石龛,龛内凿塑有鲁班神像,这躯半身神像栩栩如生,石龛外壁上刻有班门休恩古稀弟子徐清贤题写的联语:造马醒神身载物;刻鸢显圣翅飞天。是啊,鲁班的创造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鲁班的工匠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精益求精地追求,连鲁班途径和平就连夜开河想造福百姓,难道不是像大地那样宽广厚实,像大地那样承载万物和生长万物吗?我们在神像前凝视良久,突然间我发现联语旁布满苔藓的石壁上似乎也有凿痕。当我把这一想法说出来后,大家一下子就兴奋起来,马上去老乡家借来抹布和刷子,何书记和志平先生立即小心翼翼地清除石壁上的苔藓,不一会儿,“想是木鸢飞”几个字清晰可见。这时我想到几天前在县志上翻阅过嘉庆年间南江县令汪恩所作的《鸡鸣垭》一诗:古木坠斜晖,荒祠入翠微。风来林鸟噪,想是木鸢飞。难道就是这首诗么?随着苔藓一点一点地剔除,石壁上的文字全部显现出来——古树带斜晖,荒祠入翠微。风来林鸟噪,想是木鸢飞。落款为“南江县正堂汪恩”。两处的五言诗仅有两字不同,今天看见的更为工整。诗的起句古树虽与古木同义,但树字与合句中的木字避开了,更符合古体诗中的用词要求。起句“古树带斜晖”道出了汪恩是在傍晚时分来到了鲁班记,看见落日余晖透过鲁班记后圆包寨上的参天树林照射过来。“荒祠入翠微”——鲁班记前有缓缓流淌的清花江,后有古树参天的圆包寨,中间是阡陌人家的田园风光。在夕阳斜晖的映衬,这难道不能称之为“翠微”吗?本是“翠微”美景,诗人为何又描述出一座荒祠呢?当时我们几个人一起揣摩诗人的笔法、写作意境,然而并没有明白些什么。风来林鸟噪——夕阳西下时微风拂来,归巢的鹊鸟在树枝摇摆的树林里叽叽喳喳地鸣叫。听到鸟归巢的鸣叫声,诗人便联想起木鸢起飞的情景。木鸢正是鲁班发明的,能在空中展翅翱翔三天三夜不落。徐清贤的联语也称颂“刻鸢显圣翅飞天”。汪恩诗中又写木鸢,既是对鲁班工匠精神的崇尚,也可能是应和徐清贤联语之精妙。我们在一起赏析这诗、这联、这书法,不知不觉中天色暗淡下来,当我们去老乡家归还借来的水桶、刷子、抹布时,老乡己经为我们泡好了茶,一边喝茶一边听他介绍。石头后还有三格二十多龛石像,以前他听人说过可能是唐代造像。不远外还有一块石头上镌刻有红四方面军的宣传标语和文革时期的标语。就在他房屋旁边,有一块地叫“庙基坪”。过去有座供奉鲁班的祠庙,后来庙子没了便垦出了一块地。听到这里我恍若有悟,汪恩诗中的“荒祠”莫非现在已掩埋在庙基坪的泥土里了?无奈天已经黑了下来,我们只有向回走去。
   鲁班记,我已经来过一次了。我看见了夕阳西下时金黄的田野;我也听到了你那悲壮的传说;石壁上的神像和文字錾刻在沧桑岁月里,又历经岁月的沧桑若隐若现。今天我要把这些见闻烙印在脑海里。希望哪一天能再邀约几个文友,来细细地寻求——寻求和平的水韵;寻求和平的古寨文化;寻求和平的鲁班传说;寻求红军在和平留下的足迹……
   应该承认,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影响时,山的韵味就如同雾气弥漫,久消不散,也是一个地方显现出的人脉文风。如此,我很想借用《勿拯》一诗来结束此篇,以表达对和平山水的敬意:
   东风之意万物懂,春浓已染苍之岭。
   日影丽时花影暖,黛色深处峰色冷。
   千红万紫亿蕊怒,风光如酒人酩酊。
   我已陷之难自拔,且让吾醉勿相拯。

共 34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并不是一篇传记式散文,鲁班记乃一地名也。跟随作者的引领,我们一步一步走近和平,走进鲁班村,走进鸣垭村,一睹鲁班记的风采。鲁班记的传说是个可爱的故事。鲁班之所以能够名传千古除却他出神入化的精湛木艺外,更难得的是他身上的把解除人民疾苦当作己任的精神,作者一再赞颂的工匠精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鲁班精神在一代代传承。不忘过去,重温往昔,无不是为了激励我们前行的脚步。鲁班精神适用于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只要我们心怀大爱,中国梦之塔定能早日铸就。【编辑:至简至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19-04-08 20:03:09
  感谢老师赐稿晓荷,老师辛苦了。
回复1 楼        文友:石梁松        2019-04-08 20:41:52
  谢谢编辑,敬茶
2 楼        文友:何叶        2019-04-08 20:07:38
  哎呀喂,感谢支持。绝对精彩!够朋友够意思!何叶问候老师,敬香茶一杯。期待更多精彩!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石梁松        2019-04-08 20:38:40
  感谢晓荷,感谢社长!
回复2 楼        文友:石梁松        2019-04-08 20:41:01
  谢谢社长的点赞,更期待不吝赐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