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并非领导故意欺负我(随笔)
静坐思已过,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每次涉及机构调整人员变化,最后被调动岗位的往往总是我,只有少数一二次除外。难道真的是我太老实吗?难道真是我不会说话吗?难道真是领导故意欺负自己吗?
去年我对2002年“一般干部双向选择”至“2018国地合并”17年时间自己的工作变动情况进行了一次统计。县局分局科室之间调动工作达八次之多,平均每两年调动一次单位。分局内换动岗位6次。共计变动工作岗位达14次之多。在评估科五年多,我结识了老刘头,平时我们比较谈得来。我们相同点是政治上都没去要求上进。老刘头比还大两岁,当兵出身,至今也还是科员一个,也没去申请入党,我也是科员一个,也没去申请入党。但我们价值观上又存在很大差别,老刘头常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我常常讲的是“一切顺其自然”,这就把命运交给别人。
除了思想观念不同,实际上我们查帐方法也完全不同。老刘头查帐是抄录凭证式的顺查法,每查一户企业都抄录几页“检查记录”,每次都能发现很多问题,问题一大堆,如此一来,不但自己掌握主动权,也给纳税人讨价还价主动权,同时给领导决定更多主动权。通过几年我对老刘头查帐观察,老刘头查帐是从来不从电脑里打印报表进行分析,都是直接翻凭证式查帐,老刘头查帐也确实发现不了企业核算上的“重大逻辑性错误”问题,这应该不是故意避重就轻,因为只有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才能发现核算中的逻辑性错误。就象我报表分析法不能发现他查出的无数“中小”问题是一个道理。而相比之下,我查帐一向是从报表入手,我每户企业一般只查一个大问题,而查出的问题都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如此一来,一旦查出大案,自己没了主动权,也没给企业讨价还价余地,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给领导出难题。如我写入《逻辑性查帐方法》中的“原材料待估入帐骗税案”就是给领导出难题。这是我今天写本随笔时才思考出来的。我离开评估前查的某金融企业就一次补税入库二百多万元,好在这是国有性企业,如果是私营企业又是给领导出难题。
如果象老刘头翻凭证查帐,自然也能查出很多中、小问题,随便拿几个问题出来,自己、企业、领导各方面都有主动权。原先不懂,即便现在懂了,说实话,如果要我继续反回评估科查帐,我可能也不会去学老刘头的方法,还是会坚持自己的查帐方法。也许这就是性格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吧。
老刘头几十年都在查帐,从利益上讲他也许比我占了很大便宜,但我换动了十几个岗位,我的人生工作经历比他更丰富,否则我也写不出上百万字的随笔。人生有些东西是不能完全用金钱来衡量。因为从基层分局几上几下,我曾经怨恨过领导,也骂过无数次领导,现在回想起来,十七年十四次的岗位变动都是自己的观念和思路决定,即不是因为我老实,也不是我不会说话,更不是领导故意欺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