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礁石】复兴传统曲艺,郭德纲居功至伟(随笔)
曾几何时,相声没人听了,大鼓听不到了,快板书、山东快书没地方说了,别说各路绑子、苏州评弹、秦腔、四川独角戏,就连京剧都走向了末路……
莫说时势造英雄,却有英雄造时势!德云社经历了跌落谷底,经历了艰难爬坡,也曾遭遇了全场只有一位听众的尴尬。好在,他们挺过来了,他们凭着一股子不服输、不信邪、不怕遭瘪式的执着,挺过来了。
郭德纲的德云社的横空出世,绝非只是挽救了相声这门濒临绝境的艺术这么简单。德云社的出现,给中国的百姓带回了久已失传的民间小曲如《探清水河》,让当代的年轻人知道了相声四门功课里的唱是太平歌词,知道了戏曲《西厢记》之外的《大西厢》,晓得了什么叫“贯口”,一曲超越HighC的《叫小番》,几声“嘎调”、“高腔”,重新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戏曲的追捧,从小剧场搬进了大剧院,更是走进了万人体育场,更是登峰造极地把纯粹的汉语的语言艺术带出了国门,带进了美洲大陆,带到了大不列颠,带到了澳洲……
嫑说现在的年轻人只追时尚不爱传统,君不见,德云社无论走到哪,追逐的、紧随的、献花的、极尽各种手段热捧的,可都是当下最时尚的年轻人!而且,女孩子居多!据说,张云雷曾经有过一个专场演出,到场的居然全部是女孩子;一个岳云鹏的《五环之歌》居然被唱到了烂大街的程度,逼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原唱蒋大为老师出面表示“没想到,很理解”;张鹤伦的“心态”、“无所谓”居然成了年轻人的口头禅。这么“骚浪贱”的几个相声艺人,这么一群活宝,居然就硬生生的把相声演出拐带成一场场豪华的星迷大聚会!居然就勾引起各地曲艺社团如雨后破墙边的小蘑菇层出不穷、风起云涌!
这叫什么?这就叫“功德”!
嫑总说人家是三俗。芸芸众生,绝大多数都是俗人,民间曲艺来自民间,反映民俗,不俗,还有俗人看吗?凡世里,满大街都是俗人,即便大雅之人不也得吃喝拉撒睡,再绅士不也都有七情六欲,不也需要开心一笑去烦恼?谁又离得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民间曲艺,就是给俗人的俗生活添加佐料的俗玩意儿,没有了俗,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何况,“相声就是逗您一乐”,人家老郭也从来没有标榜自己是什么阳春白雪,他们也不想做什么旗帜,而是一直把“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挂在嘴边,记在心里,落实在演艺过程中。
德云社的演出,既可以爆棚小剧场,也可以塞满万人剧场。这叫什么?这叫百姓喜欢。随你什么家协会狗屁主席怎么打压,能叫百姓乐呵了,这就是份儿“德行”!你行吗?你行你也来呀!来两段传统段子,逗大家伙真乐一回,咱也见识见识。
这些年,我们的官媒一直在主张、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呼吁“文化自信”。在郭德纲和德云社面前,那些个打着正统旗号霸占着主流发声渠道的“曲艺家”们,你们自己自信了吗?我们的主管机关,一直在四处呼唤文化自省,你们觉醒了吗?
不管你是凭心而论,也不管你是平胸再论,你们真得欠老郭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