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人赏江山文】做儿女幸福的基石(柳岸) ——裴善荣绝品小说《最后的渡口》赏析
一
柳岸社团裴善荣老师的《最后的渡口》是一篇直透人的心灵触动人物内心世界的好小说。
小说主人公姚老黑在河上摆渡了一辈子,可如今这里马上要修桥,他眼看就要失去这份生意了。这还不是他最纠结的事儿,女儿的婚事让他寝食难安。女儿恬妞处了一个对象,准女婿程溪也很勤快,基本让他中意,只是彩礼的事挑战着他,他心理线,不肯割断。当地有这么一个风俗:有房有车,外加“万紫千红一片绿”,十五万彩礼钱,胜过明媒正娶。彩这这儿方圆千里沿袭下来的规矩,谁家里收的彩礼多,谁家就光鲜无限,爹娘老子走起路来,腰杆也挺拔起来。
姚老黑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他很爱自己的女儿,彩礼钱他一分也不会动,都会花在女儿身上,可程溪却拿不出这么多彩礼,央求他放他们一码。他不要彩礼,别人会怎样看他和女儿?以后他和女儿还怎样做人?可要彩礼,准女婿又拿不出那么多钱,为这事女儿寻死觅活的。这件事该怎么往下走?他陷入矛盾的漩涡,他想起妻子临终前对他的忠告:“你不是你自己,非要找到鲁班,你才能知道你是谁,你才能给咱们女儿幸福。”妻子的话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女儿的婚事又让他举棋不定,他心事重重地摆渡着船在河上打转转。
正在他郁闷的时刻,他遇到了曾经为他写过赞扬文章的报社记者田敏,田敏给他讲述了关于桥的许多故事,讲到了为了寻找这座桥寻找最后一块石头的故事。他诚恳地劝姚老黑不要为了十五万耽误了女儿的幸福,忠告他:我们都是架桥者,给友情架桥,为亲情架桥,给自己的爱架桥……要为女儿架一座通往幸福的桥梁,此桥搭起的是幸福路,架设的是心灵虹桥。他们的桥已经修得差不多了,就差他这块石头了。
他坦率直言:今天,我要做一回鲁班,打造你这一块还没有灵性的石头,完结恬妞幸福桥的顽石。
听了田敏的话,姚老黑想起妻子的临终遗言,终于醒悟:自己人生中的鲁班终于出现了,自己的疙瘩解开了,思想扭转了,桥通了,人的心也不堵了!
他和女儿来到妻子坟前,告慰妻子亡灵:“妻子啊,我找到你说的鲁班了,我也知道了我的身份,原来我是咱们宝贝女儿幸福桥梁上的最后一块灵性石头。现在桥通了,心也不堵了!”
二
小说成功地塑造出一位数十年如一日,热心为当地百姓摆渡的船老大形象,他虽然面临着桥即将修通,即将丢掉饭碗,可他还是为百姓的出行方便了感到高兴,即使他丢掉了饭碗,也心甘情愿。
小说描述出一位父亲,在世俗的陋习中,无奈、挣扎的心情。他看着曾经清澈见底,现在变为浑浊的河水,不由得发出感叹:这样的浑水,就像社会上一股儿女婚姻流俗的风,本是两全其美,却因为天价的彩礼变了质。姚老黑也痛恨这种恶习,他虽愤世嫉俗,却还要活在世俗里。因为此时的他没有勇气去挑战世俗的观念。放弃女儿的彩礼,意味着他要面临着世人的耻笑,女儿和他在人面前低人一等。带着封建的枷锁,处在世俗的重压下,他极力想挣脱,却又身不由己,深陷世俗的漩涡中不能自拔。
当他内心的矛盾和社会风俗发生了冲撞,该何去何从?这是在考验一个父亲的勇气,女婿千般好,可彩礼不给,就要听世人的流言蜚语,唾沫星子也会淹死人,同样受到人们耻笑的还有他的宝贝女儿,女儿会被人嘲笑下贱,不尊贵,以后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影响,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女儿就是他的全部世界,让宝贝女儿受委屈,让他情何以堪!
背负着沉重的负担,他在人生的最后渡口中徘徊,他可以选择同流合污,也可以选择超凡脱俗。最终,在记者田敏的循循诱导下,他有了心灵感悟,走出了人生的迷茫区,勇敢地抛弃了世俗的陈旧风气,成为了一位冲破封建枷锁,超凡脱俗的好父亲。他决心为了女儿的幸福铺路搭桥,甘当最后一块石头,这对于一个处在世俗漩涡的父亲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他卸掉了身上的包袱,自己也完成了心灵的过渡,把自己从苦海中渡向了幸福的彼岸。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的举动,震动了封建传统遗留下的陈规陋俗,他是在尘世间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勇士!为这样一位勇敢的父亲点赞!
这也是小说的亮点:主人公在旧观念和风俗的压力之下,勇于冲破心理障碍,突破世俗圈,完成心灵完美的过渡与塑造。
小说还成功的塑造出记者田敏的光辉形象。他堪称是位优秀的心理疏导师,他懂得该怎样做姚老黑的思想工作。刚开始,他和姚老黑接触并没有正面去谈女儿彩礼的事,他利用姚老黑对桥和摆渡深厚的感情,找出了和他交流的切入点,用感人的故事和诚挚的话语,循循善诱地撬开了他思想缝隙,点点滴滴地启迪他的心灵,让姚老黑被金钱迷惑的心窍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敞开心扉地和他交流。
小说通过描述一位父亲为女儿的彩礼纠结过程,深刻地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阴暗面,在社会变革中的给人带来的阵痛与阵痛中的思索,高价彩礼给家庭带来的矛盾和隐患。警示世人:要像田敏忠告的那样:做个架桥者,给女儿幸福架桥,为爱架桥,敢做架起女儿幸福桥梁的最后一块石头。渡人如渡己,渡己亦渡人。要做姚老黑式的慈父,做女儿幸福的基石,为孩子的幸福架起一座幸福桥梁,让他们的爱情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
在写作手法上,小说的构思十分巧妙,作者并没有像一般小说那样,开篇去介绍主人公的身世和叙述他的矛盾纠葛,而是把他置身在他一辈子工作的环境,以河水为背景,移步换景,心随景动,触景生情。从河上的桥柱中,牵出即将修建的桥,从两只嬉戏的鸭子牵扯出他对女儿的爱,从女儿的看鸭子时伤感话语,妻子临终的忠告……作者的思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巧妙勾连,层层铺垫,明线暗线巧设铺开,把故事一步步展开,通过段落营造出意境,能够使人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烘托气氛,切入主题,也是在为田敏的出场做铺垫。
当他心神不定,要有明眼人指点,也是妻子说的鲁班,来打造他这块顽固不化的强硬石头,田敏的出场便呼之欲出了。
田敏出场,是在姚老黑在船上最纠结的时刻。他一句幽默的问话:“嗨,老黑!你干啥哩,河里捞鱼哪?”把正在河上徘徊的姚老黑唤醒。接着,他又是一句试探性地问话:“怎么,堵心了?”他的话让姚老黑感到异常的蹊跷,也提高了警觉,他怀疑难道程溪让田敏来当说客?他就绷紧了神经,假装不经意的样子,反问道:“啥事儿能堵了我姚老黑的心?”
他这是摸石头过河,看看田敏这个经过风吹雨打的家伙究竟有什么底牌。
“说不堵心谁信!你看这架势,桥三两天就修好,到时候你还不得蹲到河滩上张着嘴喝西北风去。”田敏没有花言巧语,说得倒还认真。
姚老黑放松了警惕,还不失时机地幽上一默:“昨儿,我做了个梦,茫茫大士,告诉我,在哪儿摔倒,就在哪儿趴下,自有人来扶。”
接着姚老黑的话题,田敏在船上,像是拉家常一样和姚老黑随心所欲地,心无隔阂地交谈。他先从正准备修的桥谈起,他谈到古桥经历的沧桑历史,谈到当年为了修这座桥张伯量遭受的种种磨难,讲述他苦苦寻找那最后一块石头的故事。谈的话题都是姚老黑感兴趣的,喜欢听的,消除了姚老黑的戒备心,他一下子放松了警惕,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田敏从讲述的故事中,导出关于桥的故事,有灵性的石头来历。最后对他忠告:他要做鲁班,打造他这块顽石,让他做架起女儿幸福桥梁的最后一块石头。最终,姚老黑在田敏诱导下,幡然醒悟,姚老黑心上的石头落地了,落在了应落的地方,落在了一座精心架构的鹊桥上。
小说就这样通过对话的形式把姚老黑思想转变过程顺理成章,合情合理描述出来。美满结局就是这样循序渐进,由虚到实,层层剥茧,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作者采用柳叶刀的风格,剥开了肌肤,任手术剪在人物的腹腔里开刀,因为人物的灵魂已经接受了这把手术刀,不是因锋利而却疮破脓,而是有着挠挠痒的酥痒,完成了人物心路的转折过程,真如在电脑上看手术刀在肚子穿行,让人懂得了,什么是掏心掏肺的感觉。
在小说中,隐喻始终贯穿整篇文章。污浊的河水隐喻社会上一股儿女婚姻流俗的风;姚老黑隐喻女儿架起女儿幸福桥的最后一块石头;田敏隐喻打造姚老黑这块石头的鲁班,最后的渡口隐喻为姚老黑最终心灵的过渡,桥通了隐喻为姚老黑的心通了……这些隐喻使小说语言精粹,更形成了小说品位极高的特色。围绕这些隐喻,故事环环相扣,巧妙衔接过度,使小说前后连贯,有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之感;文意自然从一个层次转折到另一个层次,内涵十分丰富,穿插着修桥的历史传奇故事,故事中套故事,人物不多,却以对话的形式,演绎出一场震撼心灵的人间父爱故事。尤其是田敏的出场,他叙述的那块有灵性的石头传说,让文章更加厚重,有底蕴。
小说无论是营造意境,还是谋篇布局,紧扣主题,结构紧凑,人物形象鲜活饱满,优美生动的环境描写,一波三折的情节进展,睿智精彩的人物对话,生动形象的比喻,打造出了一篇丝丝入扣的好文章。不愧为思想性和艺术性极佳的绝品佳作,令人叫绝。
小说精美的文字,曲折多变的情节,人物的丰满,就是一块精心打磨的基石,同时,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弹出了一块精美的玉石,温润质感,璀璨熠熠,成为一段婚姻的祝桥石。
原文链接:【柳岸】最后的渡口(小说)_江山文学网http://www.vsread.com/article-87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