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心灵】真情难说(随笔)

编辑推荐 【心灵】真情难说(随笔)


作者:铁磨 白丁,2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66发表时间:2019-04-17 08:20:01


   什么是“真情”?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爱情、友情、感激之情,等等,总之是好的、积极的、善意的感情,而且须程度很深,一般礼节性的表达不是“真情”。“真情”并非“真实的感情”,因为它不包括愤怒、憎恨、厌恶等等感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面对或表现“真情”时,都有内容及措辞、场合、时机、方式、数量、分寸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要考虑这么多?表达感情的一方,希望对方能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感情,能赞同自己的感情;接受表达的一方,希望自己在接受时能够表现得优雅、适宜。所以无论是表达的一方,还是接受表达的一方,他们都害怕两点:一是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二是被人笑话,笑话自己“呆傻”或幼稚或做作。笑话“呆傻”的词汇最丰富,比如“傻瓜”、“傻冒”,甚至“傻×”;说幼稚的,如“菜鸟”;说做作的,如“有意思”——我们很害怕这些词汇落到自己头上。正因为此,以我的经验,表达“真情”时,最好只有两方,只要另外有一人在场,在心理上,我们就会担心这个“第三者”会不会笑话我们,而且,“第三者”有可能会干扰我们的表达。
   如果将戏剧、影视、小说、散文中表达感情的对话或段落,其中与实际不合之处稍加改动,然后记熟,然后象日常说话一样,向对方说出来,会是什么样的效果?无疑显得这个人“呆傻”或幼稚或做作。这是因为表达的措辞不适当造成的。同样是表达爱情,实际生活中的措辞肯定与影视剧中的不同。同样是表达感情,实际生活中往往是简单、概括、浅显、平实,而影视剧或文艺作品中往往是复杂、具体、深刻、夸张。
   表达“真情”,如果选择表达的场合不对,就会显得“呆傻”或幼稚或做作。时机的问题往往是及时与否的问题;比如表达感谢,不是当时,就是事后,如果相隔时间过长,恐怕就会招致怨言——大部分的人是“施恩就图报”的。而方式分直接的,多用语言或文字;与间接的,即借用某种具体方式或寄寓于某种物件,比如用玫瑰表达爱情,用礼物表达尊敬。“数量”也关键。“分寸”更不容易说清,有时候“夸大”也许是适宜的,如同常言所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还有风俗习惯的问题。如果这些方面选择不适宜,是很容易被认为“呆傻”或幼稚或做作的;在政治人物或类似政治人物之间,甚至可能会影响前途命运,更或身家性命。《傲慢与偏见》中,柯林斯在“内瑟菲德舞会”上的“讲话”就表现了他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但这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社交能力和经验的问题。
   人们观看戏剧、电影、电视剧,甚至新闻报道如《道德观察》一类表现“真情”的节目,却并不感到幼稚或做作,反而会被“感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是此类当事人,你会怎么样?好多人会对此感到“难堪”——难以措置。
   为什么两者会不同?在观看戏剧、电影、电视剧的“真情”的中间,我们不必考虑如何措置的问题,我们只须尽情“感动”就可以了,因为作者或编导早就设计好了。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我们是“真情”的表达者还是接受者,我们在心理上都是“难以承受”的,即使我们实质上会深受感动,而在外表,我们都会象做了错事一样地“难堪”,不知所措;或者,我们只能流出泪水——“情何以堪”正是就此而言。如果我们进行“潇洒”的表现,恐怕又会被人说成是轻浮,而对方可能会因这种轻浮而产生对表达或接受的后悔。这中间,我们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措置的问题,特别是在有“第三者”的情况下。如果这种“真情”还不讲时机、条件、场合,那么除了接受方感到“难以措置”,“第三者”还会因其“呆傻”或幼稚或做作而笑话之,不管是当时还是事后。这说明,在观看影视剧或新闻报道这样“非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因作者或编导的艺术或技术手法,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身临其境去受“感动”,而忘记了去“笑话”;我们的宽容心也会让我们忘记当事人会被“笑话”。也就是说,“非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在这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在现实世界中,无论是表达者还是接受者,如果社交能力和经验足够,就不会被认为是“幼稚”,而是“适宜”;而作为“非现实”世界旁观者的我们则没有社交能力和经验的问题。
   那种在公开场合求爱或求婚的事情,我想大部分环节也已设计好了,因此才会显得潇洒、适宜,甚至浪漫。如果有“粉丝”在公开场合突然向漂亮女明星求爱,还会这样浪漫吗?无论怎样,“真情”的表达只是表象,说明不了“真”或“深”,更说明不了“久”——这些是“体现”而非“表达”或“表现”的,如“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等说法;即使是浪漫的求爱求婚也不能保证爱情或婚姻的幸福,这些只能靠“识人之明”与“谋事之深”。所以,“真情”难“说”,虽然“真情”的“说”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2010-7-7——2010-7-15
  

共 19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是情感动物,懂得感情,也懂得要表达自己的感情,但表达就有时机适度适宜等问题,如果不懂这些,表达感情的时机不对,或者是方式方法不妥,或者是语言太过,那么很有可能就会让表达感情的一方和接受感情的一方都显得尴尬,显得“傻,幼稚,做作”,都达不到情感表达的目的。这篇随笔性的作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作品不长,但传达的信息却很多,其中还穿插着一些引用等,这就让作品不太显得“太说教”,从而更容易被读者阅读和接受。谢谢赐稿,期待更多佳作呈现。【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4-17 08:20:37
  拜读大作,讲得有道理,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4-17 08:21:04
  期待更多作品呈现,也期待着题材更加广泛。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4-17 08:21:24
  恭祝身体健康,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