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警】镜子、影子、鞭子与孩子(随笔)
近日,某高校连续发生两起令人惋惜的自杀事件。媒体“海、陆、空”地争相转载并着力渲染。
一是某大学附中的初中女生因被老师批评,回家后又遭父母数落留下遗书从24楼“飞”了下去;二是本科生因学业、恋爱的问题与女友从高楼直接遁入“天堂”。
在为年轻的生命惋惜之余,我只能是毫无边际的思考。
记者通过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无可厚非,可悲的是媒体及有些记者并不是从关心下一代、关爱生命的人性高度去进行解析,以给学校、家长以及孩子们以启示,而是一味地通过恶炒捞效益,以猎奇、追求哗众取宠为自豪,大有“唯恐天下不乱”之嫌。
今晨街头过早,旁边的老妇指着报纸说:“XXX市报,丑事天天报哇”!连平民百姓都看到了媒体问题所在,不知道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哪儿去了,良知又何在?
污染生态环境固然可怕,践踏精神环境更怕是要引起社会的混乱了。
父母心疼子女是个无需争辩的事实。媒体人在制造新闻、编审定稿时可否用对自己孩子那份爱的1%份额去关心一下孩子的同龄人,或是用修正的心态去关心涉孩事件,这样的话轰动效应可能没有,社会效果则有可能更为妥帖一些。
没错,新闻报道是一面镜子,既要照“妖”,更要照耀。毕竟镜子的功能体现在审视和纠正仪表,让其修正心灵未尚不可呢!?
可悲的当然还有孩子的家长们。“特宝儿”的政策虽然合国情但却不尽人意,它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爸爸妈妈娇生颐养自己的宝贝,使个中华民族爷孙辈份来了个颠倒。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说,连孩子基本的人性、人格都被省略了。
有位教师朋友问我信不信:“家长怕孩子累着,主动去完成家庭作业”,我哪能不信呢。领导吩咐一位年轻下属将垃圾倒掉,这位“公子哥”很诧异:“啊,我在家从来不干这些活的”,领导只得边摇头边亲自解决问题,这可是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儿。
换个角度看问题,假如爸爸妈妈们给孩子营造营养的、科学的成长氛围,针对性地开展挫折教育,我想孩子们了结生命的悲剧也许会少很多。记得在我以前的文章里说过:“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是孩子的领航者,而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悲剧发生后,不少父母或找学校问责,或将问题干脆归咎于老师,这个现象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了。前述的惨剧论责排序首先是家长,其次方才是学校和老师。“应试教育”体制当属罪魁祸首,由此衍生的“唯分数论”的许许多多观念、许许多多做法都令人恐惧。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都愿意做长子的。受“重点学校”、“火箭班”、“分数排位”等刺激的不仅仅是急功近利的老师,更有望子成龙的父母,孩子们可不就惨了。
教育局用考上多少重点高中来衡量初中教育的好坏,高级中学当然以考上清华、北大为竞争标准,鄙视低分儿、诋毁过错生、高分低能、低分高能也就见怪不怪了。
假如可敬又可怜的老师在学子失意、失败、失错的时候伸出绵援之手,献出关爱之心,高分高能的孩子可能会更多,结束生命的念头可能也不复存在。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既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份量。校长们、老师们,把持好你的鞭子,鞭创成绩与鞭策人格其实都很重要。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更是国家的未来。父母和老师大多已经清楚,而孩子们似乎就不太明白了。经常有孩子反问父母和老师:“凭什么要我读书”?“我考好了你就可以多拿奖金”......孩子们哪,你们一定要明晓事理,读好书,做好人受益的其实就是你自己,哪有为父母、何从为老师发奋呢!
当然孩子自己,初中生,尤其是高中生、大学生们要努力提高在经济社会这个“万花筒”里自立、自律、自省、自强的能力,善于明辨是非,勇于面对挫折,即要对家庭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
许多教室的黑板上“苦,怕吃苦,苦一世;苦,不怕苦,苦一时”在提示着你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高楼堕下的深坑与四溅的鲜血则在警示,何不让生命赋予崇高的意义。如果真的这样,孩子就能成为家庭的柱子,国家的梁子,而不仅仅是爷爷、孙子与老子了。
记者、家长、老师们,不要让悲剧继续上演,不能让年轻的鲜血白流。镜子既要照亮孩子们的侧影,更要四射青春的魅力;影子既要映出生活的真实,更要映出孩子前进的方向;鞭子既要指点孩子的分数,更要鞭唱美好的心灵。
孩子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200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