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光】心若如此,方到彼岸(随笔)
青黑色的天际,夕阳的余晖在人们的视线中渐行渐远。在这格外单调的天空中,不知从哪里飞来一群大雁。它们目标坚定地朝着一个方向安谧地盘旋着。看着它们在暮色映衬下远去的身影,我时而惆怅,时而惊喜,时而木讷。
看着那飞翔的鸟儿,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故园村落上空傍晚时分升起的袅袅炊烟,那是一种淡紫色的、纯洁的、温情的、充满了故乡味道的炊烟。暮色是它的保护色,它也是暮色的灵魂,在寂静的天空中显得格外耀眼。
我深知这炊烟背后是人们辛苦劈柴后的磨炼,经烈火炙烤,又经过一段漆黑的烟道,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它立刻就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它宁静而纯洁。以淡蓝或者淡紫色的身影,将整个村落弥漫成朦胧的梦幻色。那么美的一缕缕在那里,我无法触及,却可以找到、看到。
炊烟是很轻的,它的姿态是轻盈的。它一直往上升,我想最熟悉它的莫过于天空了吧?天空的胸怀的确很宽广,以一种义无反顾的心际接纳了它,因此我觉得它是有生命力的。在经历一段磨炼后,炊烟终于向世人展现出它纯洁曼妙的身姿。
所以,童年的村庄留给我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它了,也正是有了它,中国文人士大夫所期望的恬淡田园生活才变得韵味十足,且十分富有温情。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的“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哲学本源,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处于限制与被限制之间,也正是有了这个富有力量的枷锁,才可以彰显其各种价值。有时,我们的追求多了,反而就不精彩了。
和东坡居士一样,中国的文化内涵历来就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一系列的价值观,它以其巨大的正能量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以此鼓励后来的有志之士去探寻他们高贵的足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时代精神的彰显。
夕阳余晖下的大雁和炊烟告诉我们,即使是短暂的瞬间,只要自己敢于奋斗,敢于挑战,自己也就有了存在的意义。天地万物在世界中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力所能及,各行其事。即使在天地混浊的时候,也能让世人惊叹,从而达到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万物和谐。
我们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却不乏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中国“好人”在用自己富有时代印记的行动将他们的价值观完美诠释,让无数国人感动,并以此去重新审视和寻找自己的价值观。
感谢这个时代,感恩每一个“好人”给予我们的这份恩赐。
价值是一个虚无飘缈的东西,它看似不存在,但又以巨大的身躯站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在夕阳余晖下的“人”字雁群中,暮色中炊烟优美的弧度下,它无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