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再说如何利用“真实事件”(随笔)
前一段时间,就“真实事件”,写了两篇随笔,一篇叫《真实事件能弥补写作手法上的不足吗?》,这篇的主旨,主要是抨击那些明明写作手法上欠缺,却依然狡辩说,这是真实事件。似乎这样一说,大可弥补了写作手法上的不足。似乎可以心安理得。而这样的辩解,似乎有点不思进取的味道!
当然,这种指责,是很得罪人的!虽说自认为说出来的都是些忠言,但毕竟忠言逆耳,听后令人犹如坐在针毡上,心内或多或少,有那么点不舒服。
为了让人能平心静气,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又写了另一篇,题目叫《如何利用“真实事件”》。文中列举的篇章,虽指出为“真实事件”,却已是陈芝麻烂谷子了。这些例证,虽冠上“真实事件”之名,但在肚内细量,还真有点勉强!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今天以《再说如何利用“真实事件”》为题,继续来谈如何利用“真实事件”的问题。
先罗列几个篇章,《省长来了》《诚实的代价》《工伤疑案》《遥控诊治》《分钱》《自残》。
以上篇章,均已发表在“江山文学网”上,有兴趣的文友,可去观睹一下。
为了能更好地说明如何利用“真实事件”这个问题,现分两个小标题来说明:
一、选择适当的文体
一个素材到手,以何种形式表述出来?这是很考量一个写手的。
为什么?
因为要把这个素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就要选择合适的文体予以表述。
如《省长来了》,如《诚实的代价》,如《遥控诊治》,如《分钱》,他们为什么都要以相声的形式表述出来呢?
因为它们虽为“真实事件”,但却有喜剧效果,稍加运作,大可娱乐大众。
省长来了,这是个大事,全厂动起来,也不为错,但那些走形式、僵硬、呆板的做法,难免有些令人哭笑不得。如惊动了厂长,如限制在一个地方,如探雷样反复清扫,都属于形式、僵硬、呆板的表现。另外,它又讽刺了那些只玩花活的干部。如果平常都这么重视,管他省长来不来?我自依然生产!何须停产搞卫生?
要想达到这一点,唯有相声才行。尽管小说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但其效果,似乎又差了那么一点点。
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如果改用相声的形式表现,相信其讽刺意味更浓!
《诚实的代价》也是。
都说诚实好,我却因为说了实话,被滞留在保安室。虽然相声里表述说,是因为遇到了明主,才得以脱险。而真实情况却又不是这样的。说白了,是因为与保安熟,才得以解脱。保安虽未上交,得以免除处罚,但在公司内部,却遭到了警告!因为你证明不了,这些烟就是你的私人所有!这叫“黄泥巴落裤裆,不是屎也是屎”。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不是在教唆人说假话吗?不!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为何要这样说呢?很简单,瓜田李下,避避嫌,总没坏处。一旦查出,真的难以辩解得清!
而这则事例,也只有用相声,才能发挥其最大值!
随着科技的发达,把以往不可能的事,变为了可能!遥控诊治,就是变不可能为可能的例子之一。但因出现的次数不多,新鲜,唯有用相声,才能扩大其影响。但,遥控诊治变不可能为可能,也会因其病因、条件的限制,非万不得已,不可使用!另外,采用遥控诊治,也要担当一定的风险!而这次出现的遥控诊治,不是嫡亲的姑舅老表,谁敢这样不遗余力?受指挥的医生,也不会这么心甘情愿!打起官司来,他没有任何风险可担。闹好了,还可从中学点经验。
最后说《分钱》。
真实事件是怎么样的呢?
有个工友向组长请假,组长同意了。后来,这个工友给了一百块钱。钱由四人分了。有人不服,理由是,组长并未说,那个工友的活由谁做,而是说由大家一起做,共同完成。结果,分到钱的人,笑呵呵;没分到钱的人,满心不快。
处理这个事件时,干脆以分钱作开场,之后,进入辨理阶段,组长最后沉默不语。看似无结果,其实,结果已在人心中。那就是,要有集体观念!
那么,还有两篇,《工伤疑案》《自残》,为何又采用小说的形式呢?
这就涉及到了第二个问题:调动自身储存。
其实,《工伤疑案》与《自残》都属同一类,就是出现了工伤。却又各有不同:《工伤疑案》属他伤;《自残》属自伤。
其实,作为用人方与被用方,都不希望出现工伤事故。出现了,用人方烦心,被用方伤心,平平安安才是真。那么,既已出现,又该怎么办?这就是各人各方的反应。而他伤,之所以说成是“工伤疑案”,是因为摆明摆白的事情,竟招人猜疑。设计成“工伤疑案”,一有博人眼球之嫌,二也是为这个工伤的复杂(其实,应该说是人为的复杂!),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出现事故,究竟该以何种态度为最佳?沉默?据理力争?
而第二篇的《自残》,整个事件其实很简单。老陶上工,别人打包,他坐着无聊,拿块刀片划纸玩。结果,手指划开,他也回家。但在写时,你却不能这样来写,你得找一找原因。而我替他找的原因,就是昨天做的事要返工,他无法,只得如此去做!这样一设计,这次自残,显得师出有名了。而能这样设计,却需要写作者来调动自己脑中的储存,把简单,变成复杂;把不合理,难以琢磨之事,变成合情合理,且还不被人猜忌!这也叫添油加醋,五味调和,呈上桌面,看后,令人赏心悦目,食欲大开!
而这一切的症结所在,就是要消化、吸收、重组等这样几个过程。
但它却也考量一个写手的心性:写作,只有在平心静气之中,才能出佳活!
2019年4月16日作于东西湖新烟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