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打破常规,敢于创新(随笔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翻开历史的记录看,明朝时的“闭关锁国”就给人很深刻的印象、教训和反思。温故而知新,我们不能一味地享受现在的安乐,应该去创新。就像青蛙一样,不是在温水中死去,而是要从热水中跳出来。
有这样一句话:“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天才,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蠢材。”的确,对旧事物的唾弃和对新事物的热忱,对人类而言,像血管中流动着的汩汩的血液一样,与生俱来。鲁迅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从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毛毛虫实验吧!这个实验的主旨就是将一堆毛毛央放在碗边,一个挨着一个,然后这些毛毛中会一个跟着一个一直动,直至累死、饿死。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就是因为没有虫敢于爬出去,而是随波逐流不懂得创新吗?然而创新也并不只是与众不同,应该标新立异、匠心独运: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地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
人如果一直死守规矩,而不敢打破常规就会退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创新的勇气就会被这个世界所淘汰,视如今的发展社会,不正是因为那些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之人吗?如果没有当年贝尔发明出的电话,会有今天如此方便的联络方式吗?当年贝尔如果没有打破常规,发明电话,今天的我们或许还在用最古老的书信方式联络彼此。即便遇到再紧急的事,也要耐心等待信被对方接收。而今天有了贝尔打下了基础,后人才能一步又一步的通过电话走向了高科技、现代化。根据前人留下的经验,我们再去创新,那又怎么可能是错的呢?
说到电话,我们不得不再说一下灯泡和水稻等。试想,如果没有当年的爱迪生发明电灯会有今天的光亮吗?如果没有当年的袁隆平发明出来的杂交水稻,又会有多少人处于挨饿状态呢?他们因为创新为了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又有谁会承认这个创新是无意的呢?
创新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就像一道题可以有很多种解法,不要总是以一种固有的思维来维护固有的模式,换个思维,换个想法,会使问题变得简单。从小培养创新精神,不畏打破常规,让创新精神存在每个人心中,使我们的社会更加进步,更现代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