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重叠的时光(散文)

精品 【流年】重叠的时光(散文)


作者:燕剪春光 进士,1087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74发表时间:2019-04-29 20:02:32

【流年】重叠的时光(散文)
   一个春雨迷蒙的上午,我与建德三江口不期而遇。
   由于事先没有做好功课,我并不知道我们要去的三都渔村,就在著名的三江口。直到耸立在江边的那块巨石赫然出现在面前,我才意识到,我不仅走近了一段重叠的河流,也走进了一段重叠的时光。
   车到村口,冒着毛毛细雨,我们一行人兴奋地向江堤奔去。穿过一条长长的绿色走廊,眼前便是一汪浩瀚苍茫的江水。一块巨石,在风雨中傲然壁立,上书三个遒劲的大字:“三江口”。原来这就是三江口,还有毛主席的题词呢。“北戴河冷了,庐山高了,这里正好。”这是一九五六年夏天,老人家视察三江口时发出的感叹。
   你们快来呀!我激动地招呼落在后面的同伴。
   伫立江边,极目远望,乌龙山云雾缭绕,北峰塔、南峰塔高耸入云,梅城古镇氤氲在一片雾霭之中。新安江,如一条绿色巨龙,自西向东,奔腾不息,至此,投入富春江的怀抱。兰江从南边蜿蜒而来,如一位从容睿智的老者,不紧不慢地,在此与富春江握手言欢。三江合流,激荡交融,一条黄金水道,从亘古流淌到今天。
   此时,虽不见浊浪排空,也不见孤帆远影,但山水相依,水天相接,和风细雨,微波荡漾。几只水鸟,一会儿贴着波浪翻飞,一会儿又在空中盘旋。三两条木船,不经意地横斜在水边,组合成一幅写意的江南水墨丹青图。我仿佛也成了水墨画中的一笔,一袭红色衣裙,撑着蓝雨伞,静静地,凝视着江水滚滚东流。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记得有一首校歌里有相似的句子,却原来出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东汉时期的严光,字子陵,与光武帝刘秀是抵足而卧的同窗好友。可是,他却一次又一次拒绝刘秀的延请,隐姓埋名,退居到三江汇合之后的富春江边。这里的青山绿水,安放了一代名士的肉体和灵魂。他不慕富贵、不图名利,独与白云和清流为伴。他的崇高风范,深得后世文人景仰,故地以人名,严州府名扬天下。恰巧,前一天晚上,建德作协的汪老师宴请我们的地方,正是严州府酒店。
   “……江流去不穷,山色凌秋旻。人世自今古,清辉照无垠。”我默诵着唐人权徳舆的《严陵钓台下作》,一时间,恍惚了时空。透过迷离的江水,我似乎看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身披羊皮,端坐于江边岩石之上,手握鱼竿,正在专心垂钓。他,就是严光、严子陵吗?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从前背诵孟浩然的这首《宿建德江》,压根儿就不知道建德江在哪里。而今站在孟夫子吟咏过的新安江畔,体味着他当年科考失败、纵情山水的心境,对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美丽的新安江,你明镜一般的江水,还有倒映在江中的一轮明月,曾经抚慰了一代文豪仕途的失意,羁旅的愁思。
   孟浩然应该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乘船到达建德的。他在哪里离船上岸的呢?又投宿在江边的哪家酒店?我想一定是在三江口的码头。这里,当年是水路交通要道,商贾云集,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一千多年前,孟浩然阅览过的建德江,即是我现在的目中所见。我现在站立的地方,走过的路,也曾留下过他的足迹。
   我低首思忖,仿佛我的足印正与孟浩然的足印重叠在一起。我不禁神思飘忽,穿越到一千多年前,与“风流天下闻”的孟夫子并肩而立,一同指点眼前的山水胜景。
   我承认自己孤陋寡闻,来建德之前,并不知道范仲淹曾做过半年睦州知州,并揭开了睦州文化的新篇章。他修缮严祠,为之作记,并建立了一套长久的保护机制。这是建德文化史上的一桩盛事,功莫大焉。
   范仲淹在睦州期间,诗兴大发,创作了一生六分之一的诗歌。著名的《江山渔者》,描绘的正是三江口的生活场景。“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浅易直白的语言,日常的人和事,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另有一事,颇具争议,我认为极有可能是真的。自古以来,人们只知道《岳阳楼记》写的是洞庭湖的景色,很少有人知晓,范仲淹是把三江口的景色移植到了洞庭湖。据考证,范仲淹并未到过洞庭湖。那么,他应藤子京之邀,为岳阳楼写记,总不能全凭想像吧?而他对三江口的景色,可说是烂熟于心。与藤子京一样,范仲淹也是因得罪了当权者,被贬谪到离京城千山万水的南方。公务之余,他必定会长久地站在睦州城头,俯瞰三江口的万千气象。若是淫雨霏霏、阴风怒号的天气,定会触发他去国怀乡的伤感;若遇上春和景明的日子,他的心情随之豁然开朗,充满了把酒临风的豪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一生忧国忧民,《岳阳楼记》这篇千古名作,不仅抒发了他的政治理想,也为世世代代的官员竖立了一杆高标。三江口何其有幸,与一代明臣范仲淹竟有这样一份不解之缘。而今,相隔了九百多年的漫漫时光,我们面对的还是同一条河流么?
   时近中午,雨渐渐停歇。我们一行人离开江岸,转身走向渔村。
   三都渔村与古老的梅城严东关隔江相望,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有着世外桃源一般的恬静安然。
   村口,一条古色古香的长廊横跨在水塘之上,一座曲尺型的石板桥通向村中央。站在长廊向村内望去,我为之惊叹。简直太美了!村庄依山傍水,掩映在绿树繁花之中。一幢幢白墙青瓦的徽派民居高低错落,韵律感十足。门前点缀着红色的灯笼,显得古朴而喜庆,仿若在迎接到此游览的宾客。一棵棵柳树,垂下嫩绿的丝绦,在微风中轻轻摇摆,传递着浓郁的春天气息。水塘清澈见底,村庄的全景倒映在水里,更显得古朴幽雅。
   九姓渔村?我在一面雪白的马头墙上看到这几个字,心里又是一惊。去年暮春季节,我第一次到建德,投宿在白沙镇临江的一家酒店。晚上沿江漫步,邂逅了罗桐九姓渔村码头。从此,我对九姓渔村的历史和风俗有了一定的了解。难道三都渔村也是一个九姓渔村?难道这个美丽的村落居住的竟是曾经以船为家、生活贫苦、深受歧视的九姓渔民?
   关于九姓渔民的来历有各种传说,但我相信他们就是陈友谅部属的后裔。有一首渔歌可以作证:“老子严江七十翁,年年江上住船篷。早年打败朱洪武,五百年前真威风。”
   我的家乡在鄱阳湖边,关于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的传说时有耳闻。朱元璋取得胜利之后,本想将所有的降兵降将斩尽杀绝。但军师刘伯温不同意,建议将他们贬为贱民,流放到钱塘江一带,规定他们只能生活在江上,不得上岸居住,不准与平民通婚,不准读书应试,上岸时不准穿鞋……经过一番权衡利弊,朱元璋同意了。据说这些降军主要有九大姓氏,即陈、钱、袁、孙、林、叶、许、何、李。这便是九姓渔民的来历。他们逐水而居,以船为家,衣食住行、婚嫁丧娶都在船上举行。直到解放以后,他们才陆续登陆上岸,聚居在不同的村庄,过着寻常百姓的日子,不再受到歧视。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九姓渔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至今还依然保存,人们可以从中了解这个水上部落曾经的生活印记。
   水上婚礼是新安江上九姓渔民的特有风俗,已纳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新安江文化的一张名片。
   遗憾的是,我没有亲眼目睹水上婚礼。据建德的朋友介绍,水上婚礼极具仪式感,主要包括:订婚时的送盘、结婚头三天的送妆奁、结婚头天晚上的谢礼、新娘起身时的训女婿、新娘拜祖宗父母、吃离娘饭,以及抛新娘、拜天地、分大小、入洞房、闹新房和三朝回门。
   我感到有点奇怪,这些风俗与我家乡的婚礼习俗竟然大同小异。只不过他们的婚礼是在船上举行,我家乡的婚礼是在陆地举行。另外,我家乡还有一项很有意思的内容:哭嫁。他们似乎没有。
   九姓九菜?我一下子被这奇特的名字所吸引。听朋友介绍,三都渔村位于三江交汇处,渔业资源相当丰富,几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渔家特色菜肴,最著名的便是九姓九菜:陈坛鱼跃、钱江飞燕、双木鱼排、桂李芙蓉、袁味酥鱼、褔孙满腹、一叶鳊舟、许愿鱼头、河源鲜烩。可惜的是,由于我们午餐另有安排,只好与九姓九菜失之交臂了。
   “望古塔,瞭三江,闲游泛舟醉渔家。”离别时,我一次次回眸,美丽的三都渔村,让我流连不已。九姓渔民的前世与今生,重叠在我的脑海,久久萦回不去。
   三江口,我还会再来的。

共 32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雨中,无意间邂逅了建德三江口。新安江从西而来,流入富春江,兰江从南而来,投入了富春江,三江在此汇合,日夜奔流不息。三江口,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昔日的三江口,与一代名臣范仲淹有着不解之缘。范仲淹在睦州做过半年知州,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几乎有六分之一的诗篇是在此创作的,著名的《江山渔者》,写的就是三江口。还有千古名作《岳阳楼记》,虽然写的是洞庭湖,却有人怀疑,范仲淹把三江口的景致移植到了洞庭湖。除此之外,还有唐人权徳舆在此写的《严陵钓台下作》、孟浩然写的《宿建德江》。今日的三江口,三都渔村,粉墙黛瓦,恬淡静谧,山绿水清,让人仿若步入了世外桃源。这个渔村,也是九姓渔村。有关九姓渔村的来历,有多个版本,其中之一,比较有根据,说九姓,是陈友谅部署的后裔。当年,陈友谅兵败后,朱元璋将败兵贬为贱民,流放到钱塘江一带,规定他们只能在水上生活,不让他们受教育,不能与贫民通婚……这些败兵主要集中在九大姓氏中。此篇美文,以三江口为中心,描述了它当年的历史与文化。文章意蕴丰厚,知识性强,描写细腻,画面感强,读罢,让人受益。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50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9-06-08 07:48:19
  似乎该写点什么。
   伊人姐姐的时光,时代重叠,山水重叠,人与物的重叠,景与思的重叠,野说与正史的重叠……诗词的镶嵌,风光的描写,主观的判定与思悟,撑起了一篇情景交融、物我相生的佳作。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12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9-06-08 08:22:03
  每到一地,我一般不再先做功课,而是先看,现想,后笔记,再融合,几经周转,方才写些文字。姐姐的博识,让雁子敬慕。
   雁子,毛泽东的题词,有照下来了?有啊。我赶紧回应你。彼时,微风细雨中,我们一行,在三江口,流连忘返。
   “北戴河冷了,庐山高了,这里正好。”毛泽东题词。
   三江汇流。新安江、兰溪和富春江,激荡交融成一条黄金水道。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江流去不穷,山色凌秋旻。人世自今古,清辉照无垠。”唐人权徳舆的《严陵钓台下作》。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宿建德江》。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山渔者》
   ,描绘的是三江口的生活场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代明臣范仲淹《岳阳楼记》写的是洞庭湖的景色,很少有人知晓,范仲淹是把三江口的景色移植到了洞庭湖。这篇千古名作,不仅抒发了他忧国忧民的政治理想,也为世世代代的官员竖立了一杆高标。
   “老子严江七十翁,年年江上住船篷。早年打败朱洪武,五百年前真威风。”
   渔歌,(陈友谅部属的后裔)九姓渔民·水上部落的生活印记和水上婚礼。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13 楼        文友:风逝        2019-07-05 17:08:32
  富春江的美,俺都是在书本上文字里感知的,姐姐亲临现场,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加上自己丰富的学识,独到的感受,为我们烹饪出一道知识与美景有机交融的盛宴。谢谢姐姐分享!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