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母亲的唠叨(散文)
小时候,每天出门,母亲都会唠叨几句:“听老师的话,好好读书”,“别跟人家扯皮打架”,“走路靠边,小心拖拉机和自行车”,“放学了,早一点回家……”
而我,总是不温不火地用三个字应付她:“嗯,好的。”那模样顺从得只剩顺从,那语调乖巧得也只剩乖巧。许多时候,我甚至连她唠叨的内容都没有听明白,就先允应了下来。
母亲的唠叨似乎比每一天的早餐更有营养,更为重要。即使我成家立业了,出门时,她依旧把持着她的唠叨:“我就不啰嗦了,好好工作,注意安全,下班等你回来。”
约莫80岁的样子,她改变了自己的唠叨方式,原因是岁数大了禁忌多了起来。她告诉我早上“啰嗦”不太吉利,而是改成每一周一次将我拽到身边,掏心掏肺,千叮万嘱。
每当我出门时,她总是收起自己的老态龙钟,快速移步到阳台上,紧靠着第二扇窗前,俯送我走出单元门,然后消失在9栋东头拐角处,那姿势依旧是在唠叨:“儿子,妈等着你,早点回来!”
每天傍晚的那个时刻,她铁定靠在早上目送我的窗台,巴望着9栋东头的拐角处出现我的汽车,或是我的影子,直到我急匆匆地进入单元门门前响起“噔噔噔”的上楼声。
每当我冲屋里没头没脑,没大没小地招呼“我回来了”时,“若无其事”地靠在沙发上的母亲,总会在心底荡漾着“无恙无量”的幸福,然后唠叨一句:“造孽,累死了,吃了饭好好休息。”
而每一天回家时刻的精、气、神,无一能够逃过她的“法眼”,在每一周的训话时她都会一一作出点评,并唠叨:“你以为你不讲我就不知道,你在外面吃得苦遭的罪我能够猜着八九不离十。”
“您家放心吧,什么事必须做好,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该注意,什么事该把握我心里都有数,您不用惦记。”听完了我的表白,她总是会心一笑,然后接着唠叨:“哼,不说你呀,你就忘了!”
偶尔,母亲的唠叨也会把我惹毛。记得有一次,冲着她嗷嗷大叫:“你把我当成什么啦?我是小孩吗?我是二百五吗?!”面对我的怒怼,她不温不火地从怀里摸出一个被她捂得暖暖的苹果递给我:“乘热吃了,莫凉了胃。”
“一摸三跳,跟我年轻的时候一个臭德行,说你是为你好。算了算了,我不说了,你现在出息了,说不得你了,等我以后走了,你想我说我还懒得跟你说咧!”母亲唠叨时,丝毫没有生气的意思,而是满脸堆着笑。
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走了差不多六年了。正像她唠叨的那样,她走了,再也没有那么贴心暖背的唠叨了。我也是如母亲“骂”我的那般“贱骨头”,居然时不时想念着她的唠叨,重重叠叠的唠叨。
“好好工作,莫让人家说闲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安全第一,我只剩你这么一个儿子”,“你都五十了,要学会照顾自己”,“跟人家说话要好好的,一句好话三多暖”,“做事是一时的,做人是一辈子的……”
母亲的这些个唠叨时常在我脑海里萦绕,尤其是早晚那个时刻。母亲虽然去了天堂,她的那些个唠叨却依旧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