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尼泊尔拾零(散文)
尼泊尔,是我国的邻国,与西藏一山之隔,喜马拉雅山山北为中国,山南为尼泊尔国。多年来,尼泊尔在许多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神秘的国度,翘首以盼,希冀前往那里一游,以揭开神秘的面纱。
我们由北京乘机出发,先后在成都、拉萨中转,最终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多次出国旅游,使我悟出了一个体会,要想更全面、直观地了解一个国家,其街面便是最好地切入点。那里的人文环境、社会风貌,能够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经济状况,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准。从而,能够与我国进行比对,发现先进与落后的差距。
尼泊尔虽是以农耕为主的国度,但感觉其商业也十分活跃,城镇街头,乡村小道,随处可见店铺。这些店铺大多为个体的,面积不大、装饰简朴,店主即为房主。我们下榻的宾馆位于市中心,是一条十分热闹的商业街,店铺林立,车辆、行人络绎不绝。凡店主见我们一行从门口路过,或进入店内,便热情地打招呼:哈罗,Chinese。看来,中国人是他们的消费主体。可不是吗?满大街的中国游人,连许多商店、餐馆名称都是中国字:成都饭店、火锅川菜、我爱博卡拉。
尼泊尔绝少见到装饰豪华的高楼大厦,民宅一般2到4层,主体造型为亚洲风格,方正规整、颜色单一。马路、街道不宽,全国似乎没有一条高速公路,路面坑洼不平,似乎到处都在修路。晴日,满天扬沙,遮天蔽日;下雨,泥浆满街、污水横流。电线裸露室外,横竖拉扯,杂乱无章,一堆堆一团团,捆绑于电线杆上。
马路上人车混行,互不相让,交通秩序十分杂乱。尤其是骑摩托车的,速度飞快,左突右撞,行人远而避之。机动车的类型繁多,车况不敢恭维,高档车有之、低档车有之,手扶拖拉机、轮式拖拉机冒着黑烟满街跑。公共汽车人满为患,像挤沙丁鱼一样塞得严丝合缝,车门无法关闭,售票员就站在门口,手拉扶手。见我们站在一旁拍照,他们不好意思地将脸捂住,或者避开镜头。由于空气污浊、秩序嘈杂,值勤的交警普遍戴着口罩,高峰时吹着尖利的哨音,指挥交通。
这情形既熟悉又遥远,但还残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我们形象地称其为“我国70年代的翻版”。如今的首都加德满都,其城市整体面貌,充其量与我国落后的县城相差无几。落后的城市基础建设,在短期内恐怕难以有质的改观,好在该国加入了一带一路的建设,创新步伐加快,在不远的将来会实现腾飞。这是当地导游对我们说的,也是发自内心的希望,由此可见中国对他们的影响。
参观位于首都市中心的博达哈大佛塔,那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上最大的佛塔之一。那天,下着小雨,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景点门前的整条马路泥淖难行,游人苦不堪言。如此知名的佛教圣地,其周围的环境如此之差,真是委屈了大白塔!
从加德满都到博卡拉只有260余公里的路程,由于没有高速,仅有一条又一条的盘山公路,且路况较差,颠簸难行,竟走了8个多小时。沿途可见,汽车排着长队,经常发生拥堵;手扶拖拉机、超载、超宽的货车爬行如牛。马路当中还时常有黄牛在慢腾腾的行走,旁若无人,汽车见状便让行。
在尼泊尔期间,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狗和黄牛随处都见。黄牛可大摇大摆地行走在大马路上,狗可登上大雅之堂。在大佛塔,在斯旺那布寺,狗就仰卧于大堂里、神龛下,享受着悠闲的待遇。我特地询问导游,导游说,尼泊尔人对黄牛十分崇拜,他们视黄牛为“神”,将其比作“母亲”,并规定为“国兽”。对狗也如此,他们崇拜狗的原因据说狗是耶罗马亚的使者,因而,每年都要举办提哈节。在节庆期间,尼泊尔的印度教徒们会敬奉狗、黄牛等动物,以取悦神灵、礼赞生命、庆祝丰收及祈求富裕和光明。尼泊尔全民信教,且有90%的印度教徒,不食狗、牛肉。
不同的风俗与文化,有时让我们这些老外对有些现象难以理解,难以释怀。在奇特旺,导游建议我们去蓝毗尼,参观释迦牟尼的出生地。那是一处风景秀美的地方,传说净饭王的夫人摩耶产期将至,按照当地习俗应回母家分娩。夫人在途经蓝毗尼花园时,在一棵婆罗树下从右胁生下了释迦牟尼。于是,释迦牟尼出生在尼泊尔,成佛在印度,为佛教的创立人。
这是自费项目,550元人民币,需租车前往。难得来一次,我们欣然上路,那料,175公里,现代小轿车走了足足4个半小时。那日,天气热得像火炉,手机显示42度,一下车,身上蒸出的汗水将衣服湿透了。
进大门时,被告知,须脱鞋子进入,这是风俗。脱了鞋子,穿着袜子走路才发现,地面温度远远不止42度,起码60度。那地,是青石板的,光秃秃的,吸热,脚踩在上面发烫。为了瞻仰释迦牟尼,大老远赶来,忍着吧。谁知,进入大门时,又告知,背相机进去者,要另外购买一张相机票,15元人民币;录相机30元。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第一次遇到参观景点还要购买相机票。
几乎是跳跃着进入了园内,好在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建在室内,能够免除“足烫”之苦。走进门内又被告知,一律不得照相、录相,满屋子的工作人员将游客看得死死的,绝不可偷拍。真让人哭笑不得,收了照相费却不让照相,找谁说理去?相信,凡来此处参观的游人,遇到这种管理方法,游玩的兴致即刻荡然无存。
感觉,发达国家,比如欧洲,对教堂的管理,精神层面的要求多一些。许多闻名于世的场所,游人免费进入,让心灵得以净化。然而,欠发达国家,比如亚洲,商业气息似乎越来越浓。教堂,佛堂,乃神灵圣地,我不敢妄加评说,更何况一国有一国的规矩,千万别亵渎神灵。
在余下的行程中,我几乎是走马观花,或按照程序走完了无足轻重的几处景点。在即将出门时,我突然感到胸闷、头痛,呼吸急促,一阵晕眩,那症状从未有过。同行的一位老大哥说:可能中暑了。
来到一处休息室,电风扇呼呼吹着,夫人送来一根冰棍,大哥送来一瓶冰水,吃进冰棍,喝下冰水,症状似乎渐渐消退。42度的高温,在国内罕遇,即便在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也很少有,然而,在异国他乡却有幸遇到,且今年提前过了个夏日。
尼泊尔人过日子十分精细,如此酷热的气温,却绝少使用空调。如在饭店,在宾馆,热得大汗淋漓,只有少数几台电风扇呼呼吹着。我们租用的汽车,司机也特讲究,汽车跑起来,便打开车窗吹自然风,关闭空调,省油。遇堵车,或有沙尘,便关闭车窗,开空调,他也怕热。
即便如此,当地导游还催促我们给司机小费,给了小费我们心里也不舒服。这是我在尼泊尔遇到的唯一一个当地导游,他说中文十分蹩脚,我们听起来更费劲。职业水平虽不怎么的,然要小费却是老手,几乎在所有的场所,凡与我们打交道的人,他都出面要小费。据说,尼泊尔是个小费多多的国家,如果心情舒坦,给小费理所应当;倘若心里别扭,小费岂不给得冤枉?
尼泊尔的小孩倒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特地由中国带去一斤糖果,见到小孩便发几粒。小孩高兴,大人喜欢,见到我们便竖起大拇指,Verygood!这使我想起了一段往事,改革开放之初,我带孩子去长城游玩,几个外国人看到小孩,觉得好玩,便跑上来摸摸头,送几粒糖果。我当时也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很自然拉进了与外国朋友的友谊。现在情况发生了逆转,走了许多国家,我越来越感觉到,还是中国好!稳定、安全、自在。
总的来说,尼泊尔人很纯朴,友好,有件事我深受感动。那日夜,晚餐后组织观看节目,我一人往回返。餐厅距离我们的宾馆有10多分钟的路程,要穿过几条街巷。来时,是白天,回去是黑夜,我走迷了路,又没带手机,心里有点着急。幸好,我带了宾馆的钥匙,上面有名称、地址。迷糊之间,恰遇一家人正在外面吃饭,便指着钥匙,连声说:NO,NO。他们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连说带比划地告诉我如何走,见我正在犹豫,一年轻人放下饭碗,拉着我走到大路,指着前方,然而往右一拐。我立即明白了,连声说:Thankyouverymuch。
回国后,听几位同行的旅伴说尼泊尔不好玩,我倒是觉得很有收获。人生犹如旅游,需体验不一样的经历,只有尝遍了酸甜苦辣,才能堪称完美的人生,才不枉在世上潇洒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