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定格时光(散文)
2017年清明前夕,我回家乡武汉省亲期间,与刘仁安老师相约,一同参观百年老街江汉路。这里的每一幢楼房,每一寸土地都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承载着几代武汉人的永恒回忆。
那日上午,天阴沉沉的,小雨时下时停,空气中弥漫着氤氲,师生俩徜徉在这条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老街之上,彼此在脑子里竭力搜索着那些曾经的过往……我是在这座城市长大的,又是从这座城市走出去的,对江汉路是再熟悉不过了,毫不夸张地说:当初,这条街面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印着我的足迹。然而,当获知这条老街又重新进行了改建的消息后,身处异地的我有一种失落感。此次回到武汉便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要寻觅我印象中的街景,要拾回我遗留在这条街上的时光。
曾几何时,我流连忘返于这条繁华的街道,由六渡桥至江汉关,又原路折返而归,只为观看沿街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聆听民众乐园内传出的悠扬悦耳的乐声,嗅闻小吃店里珍馐美馔飘荡在空气中的鲜香。时隔数10年,这里早已旧貌换新颜,就连昔日最高的建筑物“水塔”,也被淹没在高楼林立的钢筋水泥的森林之中。今天,我与刘老师旧地重游,一路上,我俩还调侃道:两个老人逛老街老有意境!可不是吗?我已年逾花甲,刘老师也年近八旬。岁月这把利刃,不仅无情地在我们脸庞上雕刻了皱褶,而且也将一条曾经熟悉的老街变得面目全非。
时至今日,许多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老街,而这些老街便成为城市的名片,是游人熟识和了解一座城市的最好切入点。因为老街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是凝固的文化和历史的积淀。我曾去过全国许多城市的老街,逐渐养成了一种对老街情有独钟的偏爱情结,如具有南洋风情的海口骑楼老街,具有古典风貌的扬州东关老街和具有民族风韵的丽江四方古街。我也有幸走完了被称之为中国大都市的“五朵金花”,即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天津的和平路、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和武汉的江汉路。这“五朵金花”都有着明显的三大特征:均有百年以上的街龄;都是商业一条街;都遗留着洋人的建筑物。然而,让我难以释怀的是:为什么老街都是一个劲地往“高大上”发展呢?所谓老街,贵在“老”字上,应具有历史感、沧桑感,一概富丽堂皇,其结果必然是千街一面、千篇一律,还有什么独特的“老”字可言呢?!
历史上,江汉路自沿江大道至花楼街段,曾是清末英租界的“洋街”,此段以东为广利巷。清末,随着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此段兴建了不少银行大楼,街道也拓宽至12米,主权为英租界侵占并改名为太平街。从1906年起,一位名叫刘歆生的东西湖区柏泉人,由放鸭娃发展为实业家、地皮大王,他首先从江汉路一带的湖塘填起,逐渐填成江汉路后花楼至铁路外土路基,形成歆生路。辛亥革命后,华人资本家迅速兴起,不到10年时间,江汉路一带变为汉口繁华的商业街,逐步形成:“前花楼接后花楼,直出歆生大路头,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的繁华景象。1927年,我国收回汉口英租界,太平街和歆生路改名为江汉路。如今,在江汉路遗留下的13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便是江汉路繁华商市的历史见证。踱步在这条街上,我耳畔仿佛响起刘歆生那豪迈的声音:“都督创建了民国,我则创建了汉口。”都督,是中华民国第二任总统黎元洪。好大的口气!这是刘歆生当面对都督说的话。
今天,这里被辟为步行一条街,宽敞整洁的马路,绿地、花坛和休闲广场,两旁的高楼大厦展示着色彩斑斓的商业橱窗、传统的老字号商铺,以及耳熟能详的小吃店。然而,我们需要寻找的是老面孔,人老了容易怀旧,老面孔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怀旧的情结。于是,我们找到了掩映在林立的楼房中的民众乐园、璇宫饭店和银行大楼,依稀瞧见了昔日的几缕时光。
突然,我们眼前豁然一亮,来到了“启新照相馆”门前。1974年毕业时,我班同学即将奔向社会,饱含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激情,大家相约来到了江汉路,要让这条百年老街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于是,我们走进了启新照相馆,借助光影定格了那段燃烧的岁月。照相完毕,刘老师征求大家的意见:照片上写什么字?我毫不犹豫地说:风华正茂!那一年,我正好20岁,即将奔赴广阔的农村大地。哪料到,43年后,我竟然又来到了这里,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成了花甲老者。我正沉浸于回忆之中,刘老师告诉我一个隐私:我与夫人的结婚照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哦,原来百年老街,也定格了刘老师的浪漫时刻!
我们走进了武汉美术馆,这里正在举办油画展,各展厅挂满了东西方色彩的艺术作品。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另外“四朵金花”还没有在这寸土寸金的老街上设置文化艺术机构。这的确是“九头鸟”的精明之处,当初也是在这条繁华的街面上设置了“武汉图书馆”。百年老街,既需要物资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让“两个文明”的巨轮,驱动百年老街一日千里的驰骋。在参观中,巧遇一70来岁的老人,他也是特地从外地来江汉路参观的,我一眼猜中他是一位学者。他有感于我们之间的相谈甚欢,真诚地说:“我是一名大学教授,喜欢艺术”。继而,他话峰一转,用夸耀的口吻说:“学生与老师一起来这里参观,真不简单!”于是,在一个多小时的参观期间,他始终在与我们交流。至此,我明白了,来百年老街也折射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时光的流逝亦将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