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家园】吴镇长扶贫(小说)

编辑推荐 【家园】吴镇长扶贫(小说)


作者:牛心山 白丁,27.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48发表时间:2019-05-09 14:14:22
摘要:吴镇长是位年轻漂亮的女同志,刚刚调到辛集镇,就遇上了精准扶贫这档子事儿,她要选三户精准扶贫户帮助他们在两年内脱贫。这可是总书记抓的事情,不能马虎,于是,她让办公室主任在全镇范围内找三户不怎么样的人家包抓脱贫。

吴镇长扶贫(小说)
  
   一
   吴镇长是位年轻漂亮的女同志,刚刚调到辛集镇,就遇上了精准扶贫这档子事儿,她要选三户精准扶贫户帮助他们在两年内脱贫。这可是总书记抓的事情,不能马虎,于是,她让办公室主任在全镇范围内找三户不怎么样的人家包抓脱贫。办公室主任是老人手,全镇各村的情况都知道,就安排她去距离镇政府最近,村子条件最好,精准扶贫户最少的太平村。他给太平村支书说了这事,让他安排,一定要吴镇长满意。
   太平村支书想:既然吴镇长要包抓扶贫户,那当然要选几户家庭情况不好的户了。于是就选了三户人口多,拖累大,经济条件差的户,邀请办公室主任前来实地考察。办公室主任考察完后说:“你们找的这几户不行,就是开个银行,这三家也扶不起来。你们没有搞清楚我的意思,吴镇长要扶的这三户,是在贫困与非贫困介乎之间的户,你们想啊,如果在两年内扶不起来怎么办?那还不丢了镇长的人吗?另选。”
   太平村支书说:“你也不早说,我还以为是真扶贫呢,原来是做样子看呢,这个好办,我们村有这么三户,第一户6口人,儿子、媳妇在苏州打工,老两口给弟弟的绿化公司打工,两个孙子上大学。第二户5口人,大儿子在西安打工,他本人在苏州打工,小儿子上小学,妻子和母亲在家种地。第三户妻子和女儿在西安打工,儿子上中学,他本人在家种地。”
   办公室主任说:“我一听你们就没有搞好精准识别,这样的户也是贫困户吗?”
   太平村支书说:“我也难,镇上给我们分了指标,还不能减少,我们只好这样了,反正是矮子里边拔将军,介乎之间就可以了。”
   办公室主任说:“那好,就是这三户了,镇长下午要上门看呢,你们要通知人家不要远离。”
   下午,吴镇长和办公室主任来了,她们进了第一户,吴镇长见是漂亮的砖混房子,就说:“条件还不错吗。”
   主人说:“盖这个房子花了15万元,两个孙子上大学也要钱,你不要看门面漂亮,就是缺钱啊。”
   吴镇长说:“你是扶贫户,政府会扶持你们的。”
   到了第二户,家里只有户主的母亲一个人在,村支书说:“镇长看你来了。”
   户主母亲看了吴镇长一眼,说:“你是镇长啊,咋没有衣服穿啊?看你穿了娃娃的上衣,那么短的,我给媳妇买的衣服还没有穿呢,送你吧。”说着,就取出一件漂亮的皮衣服递过来。
   原来,吴镇长穿了皮上衣,是流行的超短衣,好像架在半背上。她脸红了,说:“老人家,谢谢你。”
   支书说:“老人家不懂时尚,我们走。”
   到了第三户,吴镇长见户主坐在那里丢盹,就问户主:“晚上没有睡觉吗?”
   户主说:“昨儿晚上打了一晚上麻将,乏的很。”
   支书瞪了他一眼,他赶紧说:“过去打麻将尽是输,昨儿晚赢钱了。”
   支书又瞪了他一眼,他又说:“真的,我不骗你,赢了2000块钱。”
   吴镇长什么话也没有说,就带头往出走。回到村委会,吴镇长批评支书胡整,这样的人也是扶贫户,精准识别是怎么搞的。支书说:“你们有名额限制,我有什么办法。”
   吴镇长说:“前一段时间纠错,你们是怎么纠的?现在批评你也迟了。算了,前半年要有一部分人脱贫,赶快让他们脱贫吧。”
  
   二
   吴镇长第二次去扶贫户家里是帮助制订脱贫计划,她还是在办公室主任陪同下去了这三户。他给第一户户主说:“我来给你们制订一个脱贫计划,你想干什么事情?”
   户主说:“听说有扶贫款,你给我们10万元算了。”
   吴镇长说:“扶贫款不是这样给的,如果你们要盖房,就可以享受8万元的移民搬迁政策。”
   户主说:“给8万也可以。”
   吴镇长说:“你们的房子已经盖好了,不需要移民搬迁。”
   户主说:“那是我拿钱盖的,没有享受国家政策,你给8万元不出圈圈。”
   吴镇长说这不符合政策,只要发展产业,就会扶持。户主就强调自己没有人手搞产业,就是要钱。吴镇长看看说不通,就走了出来。
   到了第二户,户主恰巧在家,她说要帮助制订脱贫计划,问他想发展什么产业。户主说:“我什么都想搞,就是缺钱,你们能给我多少。”
   吴镇长说:“要现金不给,只给种苗。”
   户主说:“我的房子盖好了,不需盖了,我要养猪,需要猪娃。”
   吴镇长问:“养多少?”
   户主说:“三头。”
   吴镇长笑着说:“太少了,要是养100头还可以。”
   户主说:“那可养不起,猪娃不要钱,粮食要钱呢。”
   吴镇长说:“你先答应下来,粮食的问题以后找政府。”
   户主说:“政府向来说话不算数,我不相信。”
   到了第三户家里,户主听说要制订脱贫计划,就说:“我除了打麻将精以外,再不会干什么,我想办个棋牌室。”
   吴镇长说:“这个政策不支持,你说是盖房还是养殖、种植?”
   户主说:“我不想盖房子,盖房子麻烦,我们以后要去西安买房子。我媳妇、女儿都在那里打工。听说买房子也有扶贫款,你们也给我钱吧。”
   吴镇长说:“买房子的政策还不明确,你还年轻,栽100亩核桃怎么样?核桃苗子不要钱。”
   户主说:“我没有那么多的地。”
   吴镇长说:“土地可以流转吗,我可以帮助你流转土地。”
   户主说:“核桃苗子不要钱,土地流转要钱呢,人工要钱呢,如果啥都不要钱,我就栽。”
   吴镇长说:“政府只给苗子钱。”
   户主说:“那就免谈。”
   吴镇长在帮助扶贫户制订脱贫计划上碰了钉子,就在脱贫措施一栏什么也没有写,贴在了墙上。
  
   三
   吴镇长第三次去扶贫户家里是为了和扶贫户照相,上级说了,帮扶干部要和自己的帮扶对象站在院子里照个全家福,上传到精准扶贫系统里边,让上级领导在系统里边就能看见。
   吴镇长到第一户家里照相,户主说:“儿子媳妇在苏州打工没有回来,两个孙子在延安、西安上大学,就是我老俩口在家。如果行,就照相,不行就算了,叫他们回家照相不可能。”
   吴镇长也觉得叫他们回来照相不现实,就和老两口照了相。她去第二户家里照相,户主刚刚打工走了,大儿子在西安打工过年时候也没有回来,只有妻子、小儿子和母亲在家,妻子听说家里人要全,就叫来小叔子和侄儿。吴镇长见5口人齐了,就站在中间照了相。
   在第三户家里照相的时候,只有户主王不留一个人在家,村干部让他找三个人一起照相,他出去找了一会儿没有人愿意帮忙,就回来了。吴镇长见时间大了只好和他站在一起照相,王不留见吴镇长漂亮,就往她跟前靠,照出来的相片好像结婚照一样。
   吴镇长走后,他对支书说,把我和镇长的合影给我一张,我要留念。支书不知道他的目的,就发到了他的手机里边,他就拿着照片到处张扬。
   吴镇长在自己包扶的贫困户家里一共去了三次,三次都遇到了奇葩的事情。在乡镇领导会议上,她说了自己的见闻后,感慨地说:“这样的精准扶贫真的有作用吗?我看,咱们再不要按照县上的安排去扶贫了,这样怕30年也扶不起他们。”书记问,那依你说,怎么扶贫合适?吴镇长说是咱们首先要摸准扶贫户,不要让有的人浑水摸鱼。比如我包的那三户扶贫户,一户是奸巧鬼大的,一户是可扶可不扶的,另一户是纯粹的懒汉二流子。我看全镇都有这种情况,如果不把基础工作做好,扶贫就会出问题。我说咱们不要等扶贫办安排了,首先来个回头看,再精准识别一下,把那些人情扶贫户弄出去,把那些真正需要扶贫的户放进来,再考虑扶贫措施。书记采纳了他的意见,安排全镇开展精准识别回头望。
  
   四
   吴镇长的那三户人家被去掉了两户,只有那个叫王不留的懒汉二流子留了下来。吴镇长在新添的两户家里看了看,都是懒汉二流子。一个叫杨宝玉,一个叫杨宝生,都没有媳妇。这两户是弟兄俩,杨宝玉是哥哥,患有大骨节病。但是嘴甜,经常去镇上县上找有关部门要救济。有关部门看他可怜,他一去就给东西给钱,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气。两兄弟30多岁,虽然是大骨节,却有劳动能力。他们把自己的土地包给了别人栽烤烟,天天游手好闲吃低保。村委会安排他们去砖厂打工,他们说是一打工就享受不上低保了,死活不去。吴镇长听了村上的汇报,就说先去看看弟兄俩。
   吴镇长在村党支部书记陪同下去了杨宝生家,他正好吃西瓜,赶紧起来笑着说:“吴镇长来啦,吃西瓜,吃西瓜。”他把西瓜牙牙往吴镇长手里塞,吴镇长不要,他还不依不饶地说是你们干部嫌我脏啊。我人脏西瓜不脏,不吃就是看不起我。搞得吴镇长没有办法,只得接了西瓜拿在手里。他又给其余陪同的人也一一往手里塞了西瓜。杨宝玉说是,吴镇长,我早就认识你了,你在村民大会上讲过话,你是女中豪杰。吴镇长说,村干部说你嘴甜,还真是的。我给你说,你是我包抓的扶贫户,要在三年内脱贫,有没有信心?杨宝玉说是我不脱贫,脱贫以后就没有低保了。吴镇长说了几次,杨宝玉还是那句话,不脱贫。吴镇长笑着说:“你不愿意脱贫了,我就不吃你的西瓜。”她把西瓜放在桌子上,往出走,其余人也学她的样子,放下西瓜跟了出来。
   吴镇长到了杨宝生家里,他正在睡觉,被村干部喊了起来。吴镇长说是我包扶你三年脱贫,有没有信心?杨宝生说是,如果能给我扶贫一个媳妇,我明天就能脱贫,一句话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吴镇长说是天底下哪有扶贫媳妇的事情,媳妇是人,不是商品,如果是商品,政府给你在商场买一个。只要你有信心脱贫,媳妇会有的。如果照你这样懒下去,不要说娶媳妇,连你自己也吃不饱,还怎么养活媳妇。你没有看见现在的媳妇穿戴吗,一天就把你花倒灶了,就是给你照顾一个媳妇,临了还是别人的,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杨宝生连连说是,但他还是反复强调没有媳妇就没有信心脱贫。吴镇长说是你身体结实,养猪是一把好手。政府今年给你10个猪娃养着,明年扩大规模,后年就成了养猪大户。猪养成功了就有钱娶媳妇了,就成了咱们村的脱贫状元了。杨宝生听了吴镇长的话,就同意养猪。
   吴镇长跑完三户扶贫户,就有了主意。心里说,要让他们都同意养猪,那是不可能的,先给他们送去猪娃养着再说。
  
   五
   有一天,杨宝玉正在门口打瞌睡,突然听到拖拉机的声音,睁眼一看,村委会主任领着人拉来了砖头。拖拉机开到他们兄弟俩门口不走了,从拖拉机上跳下4个人,他们一边下砖头,一边喊他的名字。杨宝玉问人家干什么呢,人家说是给二杨修猪圈呢。杨宝玉这才知道政府让他兄弟俩养猪脱贫呀,心里就不美气,他锁了门去找吴镇长。杨宝生一心想娶媳妇,就积极支持修猪圈。他给干活的工匠烧了开水,卖了茶叶和纸烟,还当起了小工。十多天后,猪圈建成了,政府给兄弟二人送来了20头猪娃,让放在一起养。杨宝玉没有积极性,杨宝生却承担了全部喂养工作。他对哥哥说是,你不管了我管,吴镇长说了,三年后我就成了脱贫状元,就有媳妇了,到时候你不要眼热。杨宝玉嘲笑地说,“喂猪的还能当状元,我不信。吴镇长哄你呢,三年后你脱贫了,就没有低保了。”杨宝生也不管哥哥怎么说,一心想要媳妇,就积极喂猪。
   吴镇长所包扶的三户扶贫户,都养了猪,猪圈都是政府给建设好的,猪饲料也由政府提供。王不留喜欢打牌,天天晚上打牌,白天睡觉,把猪娃饿得光叫唤,不几天就死了两头。十多天后,吴镇长到这三户家里看猪娃,杨宝生兄弟的猪娃活蹦乱跳,王不留的猪娃又瘦又小。她问王不留是怎么回事,他说猪娃不好好吃食,怕是有病呢。吴镇长叫来兽医员检查,他检查后说是猪娃没有病,主要是没有喂到时间上。吴镇长躁了,骂王不留是扶不起来的烂泥,给猪娃吃不上食。他让村委会主任派一个党员监督王不留喂猪娃,不要让猪娃死光。吴镇长得了教训,就开会安排全镇检查扶贫户养殖情况,不要让扶贫款打了水漂。这一检查,就查出不少问题。一些养殖户把自己的种苗送人或者卖掉了;一些养殖户的鸡娃死光了;一些扶贫户一开始就是假养殖。吴镇长想,这样下去,到上边检查扶贫产业的时候,拿什么让人家看呢?于是,吴镇长就开始考虑集体兴办产业,让扶贫户入股脱贫的问题。她在自己所包扶的村办起了养鸡合作社,让扶贫户全部参加合作社。其他村兴办了养蜂合作社和大棚香菇种植合作社,全镇400多户扶贫户都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给扶贫户每年分红300元,三年后退还扶贫户各5000元产业扶贫款。当大家都参加养鸡合作社的时候,杨宝生却不同意参加,他要搞自己的养猪产业。杨宝玉骂他是一根筋,他说要当养猪大户,要当脱贫状元,要娶媳妇。
   三年后,吴镇长所包抓的这三户扶贫户胜利脱贫,杨宝生当真娶上了媳妇,吴镇长也升迁为镇党委书记。

共 49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吴镇长扶贫》这篇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当下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复杂问题。小说的故事性很强,令人有一种阅读的期待。小说中存在的矛盾和斗争,比如办公室主任的心态,村支部书记的心态,几个扶贫户之间的种种表现,以及吴镇长真心为民办事的作风,体现得淋漓尽致!一篇好小说!推荐加精!【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19-05-09 14:15:38
  这是一篇很好的小说,值得一读!感谢赐稿人生家园!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