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哈辉,高贵与古典美的歌者(散文)
第一次知晓哈辉的名字,是在2003年的央视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上。
她出场时的布景特别雅致,有皎洁的月亮、娟娟的翠竹、古朴的凉亭、蜿蜒的小桥、青青的莲叶。她身穿一袭洁净素雅的长款白旗袍,蛾眉淡扫,眼神清澈,浅笑盈盈,袅袅地踏着细碎的步伐悠悠走出来,婀娜多姿,优雅柔美,她唱的是一首大众非常熟悉的《花好月圆》:浮云散,明月照人来,团圆美满今朝最,清浅池塘鸳鸯戏水,红裳翠盖并蒂莲开……
只此一曲,这个温婉清丽、歌声柔情婉转的女子便深深地印在了我心上。古典,柔美,温婉,娴静,淑雅,高贵,洁净,所有美好的词汇用在她身上皆不为过。她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很沉静的女子,高贵、典雅、庄重,东方女子特有的婉约、含蓄的美集于她一身。
这些年我一直关注她,她的博客,她的微博,她的照片,她的《新雅乐》,每一个动态都牵动着我的心。她有着精致的五官、白皙的肌肤、高挑匀称的身材,时而披着长发,时而盘起发髻,她平时爱素颜,穿旗袍,着汉服,用心研读国学,如《诗经》《楚辞》《全唐诗》《全宋词》等等,她偶尔画工笔画,写点小文字。
她的微博名为“杨哈辉”,丈夫是央视主持人杨柳,她把“杨”姓放在她名字之前,足见她作为妻子对于丈夫发自内心的那份由衷地爱慕与敬重。
更重要的是,从她的身上能感受到一个东方女子品格节操坚守的力量,在浮华的演艺圈她始终坚守自己的一方心灵净土,宛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正如著名作家周国平先生所说:“哈辉是都市里的清泉”。
哈辉既是中国古典音乐演唱家,新雅乐的代表人物,也是国学推广大使。她从2008年起由“民歌”转为“跨界古典”演唱风格,走上了一条独特的演唱道路,成为歌坛中一位与众不同的女子,散发着别样的魅力。多年来她坚持致力于中国礼乐文化与古典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以乐载道,以礼修身”的艺术宗旨,用她美妙绝伦的歌声推广国学,以纯正高雅的中国古典音乐陶冶人的灵魂,塑造一个纯净的精神家园。
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哈辉演唱的《礼》,旨在传承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礼仪文化,教导人们不忘做一个懂礼的人,礼从笑中来,礼从爱中来。礼是敬、是净、是静、是雅。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哈辉演唱的《关雎》,取自诗经开篇第一首诗《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她用特有的柔美清亮的歌声,将一个男子对心仪女子的思念演绎得淋漓尽致,仿佛看到了在那远古的河畔旁伫立着一位长发飘飘、美丽贤淑的伊人,令人魂牵梦绕。
我尤喜爱《子衿》那首歌曲,它取自于《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哈辉用深情、细腻、婉转的歌声将一个痴情女子在城楼上等待恋人的相思之情演唱得动人心弦、催人泪下,从望穿秋水的惆怅幽怨再到“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望眼欲穿,层层叠进,最后将忧伤的意境推向了高潮。结尾管弦与节鼓的乐声,更是将我带入了那遥远的古代,似见到了一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女子高楼独徘徊思念恋人的场景。
MV中的哈辉,一袭令人惊艳的蓝色汉服,挽起发髻,端庄持重,她眉黛轻锁、眼神幽怨,用多情忧伤的唯美歌声再现了一个痴情女子对爱人热烈表白的坚定执着之情,听罢令人为之动容。
视频中的哈辉着汉服盘发髻,笑容甜美,温婉淑雅,带领一群穿着汉服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欢愉地吟唱: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哈辉还有许多歌曲古朴唯美动听,《蝶恋花》《游子吟》《相思》《鹊桥仙》《与君饮》《茶香》,还有《女德》《忆王孙》《虞美人》《君生我未生》等等,把我带入了古典雅致纯净的诗词意境中,令我如痴如醉。
这些年哈辉成功地举办了孔庙国子监辟雍音乐会、以色列贝特锡安古罗马剧院新雅乐音乐会等,为宣传中华传统古典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典雅美丽的东方女性形象,给世界各地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哈辉真乃是中国歌坛上一位具有独特魅力的传奇女子,在我的心目中,她就是高贵与古典美的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