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走在半梦半醒之间(赏析)

精品 【菊韵】走在半梦半醒之间(赏析) ——简论汤显祖戏剧艺术的闪亮风骨与凄美的浪漫主义思想


作者:鹏鸣 举人,405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10发表时间:2019-05-17 12:16:11

【菊韵】走在半梦半醒之间(赏析)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戏曲家莎士比亚的诗剧力作,诗剧描写了一对有情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因受封建家族的毒害,最终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的故事。该剧是数百年来最浪漫最凄美的爱情故事之一,罗密欧的深情哀唱,那充满激情的对白,让我们时刻感受到爱情在心灵中的归属地位,生为爱活着,死为梦缠绕。
   无独有偶,在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遥远的东方,也在上演着相似的一幕,汤显祖的《牡丹亭》,述说了杜丽娘梦会相思人,死后与有情人柳梦梅经过死生的磨难之后,终成双飞燕的悲喜结局。牡丹亭畔寻梦曲,悲欢情缘惊千年,那“生死生”的情感之旅,充满了奇幻和艰辛,寄予着作者的理想与深情,也让观众的情感境界在悲极而喜的情感运动中得到了理性的升华。
   《牡丹亭》一出,一度盖煞元戏曲高峰期王实甫的《西厢记》,“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强烈地追求幸福,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积极浪漫主义理想,杜丽娘之死写出了她要找到爱人是不可能的,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执笔者汤显祖也在弃官避居“玉茗堂”后完成了他的杰出代表作,他的个人从政与为文也因此呈现出一条波纹,让我们窥见一代名人的人生走向,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认定汤显祖已经从身不由己、如梦而已的施政期到了能看清自身的精神状态。
   退宿或归隐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儒家仕文化不进则退主导下的宿命,阵痛伴随着挣扎,他们追慕前人的路,有的却很难看清自己脚下的归途。汤显祖对自己的现实处境看得很透彻,在污浊的环境中他不愿放纵自己,不趋权势,不慕位高。
   他的求仕心境一直是保持清醒的,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存在差距,现实的过度压抑在戏曲中得到充分的释放,这从他的诸多戏曲中都有梦境的出现就可反映出。在如梦初醒的环境中作者力图展示自身的能量,人在梦中生,有情成梦,因梦成戏。按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的梦分析学说,“梦是愿望的满足,梦的形成是脑袋思维的另一种反映,生命由此得以支持”。因此汤翁在知命之年,退隐“玉茗堂”,著文邀友赏月议政,生活上追求淡然洒脱。临川四梦中有三篇成于退隐期间,可以说他的后半生也是在半梦半醒的戏曲中度过的。
   汤显祖把戏曲的理想化与现实的残酷性相结合,他的人生得到进一步的抒发。在这一点说,杜丽娘之死所表示的作家对现实的态度是特别清醒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特色,其“有讥有托”的笔墨不言而喻。
   出身于四代习文之家的汤显祖,自幼经文习礼,祖父道济人的思想从小对他影响甚大,豪情满怀,一腔热情,自幼做着少年游侠梦,这可以从他的第一梦《紫钗记》第一出就可以看出,“熏衣客强合鞋儿梦”,作者在淋漓尽致地描写霍小玉的真情挚爱之外,还特别叙说了霍小玉遭叵测时,黄衣豪士奋勇而出,霍小玉破镜重圆,义为情出,作家逃不出自己的理想人生信念。要想在当时,儒家礼仪在人们的思想中是多么的强大,汤显祖身为儒礼后人,却在不经意间道出了他的人生梦想,可在现实的境遇中,他却不能走进自己的梦境地。
   如果说《牡丹亭》是“情”的哲学,《紫钗记》是在重温作者少年旧梦,那么临川四梦之一《南柯梦》,则生动地反映了作者改革政治的思想,该梦记得是为民所爱、热衷改革、惩腐励政的淳于棼县令却被遭遣返,作者苦心何在,联想汤显祖在遂川作别为民所缅的场景,不难看出作者的心情寄托。最后一梦《邯郸梦》可以说是作家退隐乡里的写照,他渴望追求的是另一种佛家心境,他不愿再目睹统治者黑暗糜烂的生活,只想双手一拂,得失荣枯,宠辱况味皆在身后。尤其是当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之后,以退为进,挂印归去寄情优戏,用情歌舞去唤醒天下有情人。一代雄杰就此雅息,亦喜?亦悲?
   纵观汤显祖的旧梦,我们不难看出作家的思想所在。现实的伸手触足是多么的不自然,于是,思想成就了他如梦如醒的人生,少年时期的汤显祖曾求学于罗传芳,罗乃脱颖于王阳明的主观主义心说,当政非如意时,追求完美、自由、平等的思想天平发生倾斜,思想嬗变具有明显地的人道主义性质,唤醒天下有情人,敢作敢当。但是,由于人道主义思想环境的稚弱,加上压倒一切的儒家大气候,他很难排除“五伦四科”的影响,汤显祖在创作中也就不可能完全清醒,他只能在如梦初醒、醒来乍寒梦已回的现实情境当中。还有更直接的原因,他一踏上仕途就受到首辅张居正的权欲打击,之后又不附申时行的利用,为官起落,他的理想能一擎即起吗?
   宦海沉浮多年的汤显祖,心有千千结,从仕经历一出现在他的作品里,即以梦的形式来缅怀,发展到后“二梦”的创作,他不仅写了“入梦”,也写了“梦醒”,在“梦醒”之后回头看梦,显然就会更加真切、深刻。由“入梦”到“梦醒”的全过程展示,也表明作者是“半醒”着创作的,并不全在“梦”中,正因为“半醒”着,所以他又可以不顾一切地写出他的梦想,在梦中道出自己的人生理想。
   用“情有独深”来形容汤显祖对梦的感觉和认识,一点都不过分,这位接触的戏曲家不仅以创作“临川四梦”闻名于世,而且还写下了20多篇记梦吟梦的诗文作品,他对梦有着独特的爱好,自己做梦要写。
   对他人做梦,他也要写,如《赵乾所梦遇仙记》、《赴帅生梦作有序》;而在传奇创作中,他常采用造梦的手法来设置情节,塑造人物,表达思想。尤其是他笔下的梦大都具有清晰的梦境或梦象,有着明确的情感指向性,每个梦都显示为一种充满意义的心理结构,并在清醒状态下的精神活动中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
   可以看出,汤显祖是借梦写梦的高手,同时,他又梦喻人生中批判着人生,生活的是非就更如同梦一样。在其“梦亭”诗曰:“知向梦中来,好向梦中去,来去梦亭中,知醒在何处?”正是将人生喻为一梦,借以表达自己无路可走的迷茫和苦闷。
   《南柯梦》《邯郸梦》都取材唐人传奇,他对梦幻的体验感受也比李公佐和沈即济强烈得多,尽管两剧都描写了官场的黑暗,暴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面目,矛头直指明代的腐朽政治,显示出参与现实的倾向,其总体构思却是要借梦境表现作者在对现实不满乃至绝望之后对现实的彻底否定。
   整个人生像梦一样虚幻短暂,一切都如过眼烟云很快消失,一切似乎都不值得人们去追求和留恋。由此可见,因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创作中的虚幻性让作者韵味更足,作者往往凭借这双重虚幻来发挥高度自由的审美创造,梦幻体验沟通了梦与人生的联系,赋予作者打破梦与人生界限的艺术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创造梦幻般的人生境界或犹如人生的梦境,自由地展现自我。
   风骨铮铮的汤显祖,在《论辅臣科臣疏》之后,一直遭到官场禁忌,未被重用,晚年的汤显祖退居江西临川。他曾题诗咏叹玉茗以自喻,显而易见,汤显祖在晚年亦坚守自己的情操,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惟愿有玉茗一样高洁纯白的花魂,将现实置在身外,他更多地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传奇的梦说之中。孰梦?孰醒?

共 27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沙士比亚塑造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一直激励西方,甚至是世界各地一代代为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年轻人,在当时很有影响力。沙士比亚成功塑造罗密欧一个封建礼教的勇敢斗士。而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杜丽娘身上,也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至情”思想,体现了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与抗争,体现了对自由爱情的歌颂,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理想人生的向往。两部中外名著都体现了生为爱活着,死为梦缠绕的意境。牡丹亭中情节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由的光辉理想。在我看来 ,杜丽娘也是古典戏曲中最具典型也是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而此刻深读鹏鸣老师的赏析文。从杜丽娘身上还体现着一个人的本真追求,对生命美好的渴望。本文则以文学作品为依托,试从德才貌兼备的大家闺秀、论述这个情与理的矛盾体。鹏鸣老师精湛的笔墨洞悉这篇千古名著更深层内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是逐梦者,在各自的国度试图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生经历,沙士比亚只是一个戏剧家,他一生只追求舞台上实现自己的艺术之梦。而汤显祖性格刚正不阿,满怀“治国平天下”的踌躇之志,梦碎之后在诗文和戏曲中宣泄自己一腔愤懑。一篇好的赏析,比读原文更为透彻了解当时作者的写作初衷。先题注析精典,后续缀与缤纷。鹏鸣老师好文,好赏析!超赞!【编辑:素心若雪】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518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9-05-17 12:22:52
  一篇好的赏析,比读原文更为透彻了解当时作者的写作初衷。先题注析精典,后续缀与缤纷。问候鹏鸣老师夏怡顺遂!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