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古韵今弹】古墓生幽情

编辑推荐 【古韵今弹】古墓生幽情


作者:葬心 秀才,2158.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62发表时间:2019-05-24 16:00:31

我们追溯历史,探寻已逝的岁月烟尘,大多是在史书典籍,文献辞赋中,去还原它的世态景象,来构想其间的情缘风貌。然而,文字如篱墙,已然斑驳沧桑,故事老旧泛黄,终有不虞之隙,衍生不了生息回环的悸动。遗世之风的触摸,还需实物的承托,有形可见,才知其方圆;有物可度,方晓其洞天。光阴跌宕,人世蹉跎,留存至今的古代风物,给了我们真实的温度。那个沉睡于地下的幽冥世界,因为物藏丰富,神秘悬疑,与人无限的神往和怀想。
  
   古人一直信奉,肉身可亡,唯灵魂不灭,且逝者之魂魄可以福祸后代。魂之升天,魄之入地,最后回归于天地之气,庇护后世生命的荣衰。故崇尚厚葬之风,丧葬制度,礼仪繁复,声势浩大,无论王侯将相,市井庶民,皆视死者为大,竭尽所能,让其体面而有尊严的入土为安,遵属人之孝道。墓室的建造,阴宅的风水度定,如阳间的门庭,不惜人力物力,悉心又郑重,这种视死如生的礼制,得以一些生前的器物用具,及为死者精心准备的礼器,都随死者一同入殓陪葬,各有所需地安置在九泉之下的居所。康熙朝之前,也多有奴婢、侍从陪以活人殉葬。
  
   在众多古墓出土的文物面前,我们深深感谢古人的丧葬形式,他们用一种特殊的礼仪,绾结起与今人交接的纽带,以物透人,冥冥之中,诉说着他们亲历的烟火生活,世情人生。我亦深信,地下那个未知天地,非是沉沉的死寂,戚零的寒凉,当有人间的鲜活与温情。这一感觉,在目睹辛追夫人雍容现身的刹那,我便惊愕不已,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审视,完全倾颓了时光的壁垒。
  
   这位汉代长沙国的轪侯夫人,千年尸身不腐,仪容服饰绮丽光鲜,身着各色质地华美的罗衫锦袍。一件素纱禅衣,薄如蝉翼,轻似烟雾,罩在她工艺精细的缠枝云纹图案之外,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衣袂飘然而过,恍如天仙临凡。在王室后宫悠闲的日子里,她轻描淡扫,粉饰容颜。你看,那红底黑饰的妆奁漆盒,雅致精巧,错落有致的隔断,内有玉簪金钗,铜镜篦梳,胭脂小盒。晨起,止水鉴容,流水沐浴,也曾,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每一道定妆程序,哪会比我们时下爱美女子简约半分啊。
  
   辛追也着意食物的琳琅,麻布袋里装载着稻谷黍豆,漆簋盛满清汤藕片,陶皿飘逸着香醇的美酒。盛夏六月,午餐之后,有西域的甜瓜,时令的桃子,佐以消遣。案头罗列着卷卷竹简,闲暇时读诸子经书。身旁有歌伶乐女,击磬敲钟,歌舞升平,养尊处优地过着闲适的贵妇生活。未曾料想,某日,不幸突发疾病,命赴黄泉,儿孙体恤她的心思,这些生前司职的器具,喜爱的食物,死后也随她同归于墓穴,继续供她受用。她生活起居的用品,两千年后重见天日,仍光彩如新,精美绝伦,每一件物什无不氤氲着人世的气息。物物牵情,世世流转,你何以分辨出阴阳之别呢?
  
   在死亡之海的罗布泊,黄沙漫漫,了无人迹,生灵难以逾越涉足的地方,却有一座沙山,上面密密匝匝地排列着木桩,恍如枯死的胡杨林,西风呼号,森然恐怖。近处观看,木桩都有人为斧凿的痕迹,且柱子的顶端浑圆光滑,下移数寸,还有雕饰的棱纹,酷似男性生殖器。其实这些木桩之下,就是一座座古墓群,这里面埋葬着数十具木乃伊。大漠干旱的自然条件,让他们保留下来,穿越四千年的时光,与我们面对面地倾谈。一眼可见,他们是源自异域的种族,栗色而卷曲的头发,深邃明亮的双眸,棱角分明的面部轮廓,独具西域风情。层层叠加的原木形棺椁,简单而粗犷的毛织衣物,传递着纷繁的人文信息。
  
   那时的罗布泊水泽丰盈,树木植被茂盛,一群翻山越岭来自欧洲的白种人,在这里栖息定居,他们与汉人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因为人丁稀少,他们极力地繁衍生息,追从生殖崇拜,以男根为信仰的图腾。自然环境的流失,水源地的枯竭,使他们被迫离去,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而独留那些木乃伊安详于沙漠,等待了千年又千年。古墓,也是一部档案馆,陈列出一个区域、种族的兴盛与衰亡。蛛丝马迹的遗痕,拽扯着风俗的藤葛,解密着文化的根脉。
  
   古墓的情愫,还耽溺于聊斋里那些狐媚风情的女鬼。多是荒郊野外,孤坟野冢之地,有容貌俊朗而途经的书生,寒酸卑微,温文而雅。古墓里的幽魂,则幻化成技艺高超,温柔漂亮的女子,设计与书生不期而遇,或危难时施与援手,美人救主。于是,两厢生情,恩爱缱绻,成就一段美满姻缘。此时,古墓变身成爱的港湾,世外难寻的桃花源。人鬼情深,如歌如泣。为爱,不怕飞蛾扑火,不惧修行全无,纵异类之爱,亦不乏人间的忠贞与深情。
  
   这个穹宇,若有生死轮回,那古墓里的林林种种,何尝不是我们前朝的生活印记?奈何桥上,忘川河畔,被你我不小心遗失,如今得遇,竟一见如故地欢喜。甄识那出自时光深处的风物人情,剥离层层积垢的尘土,一并去往灵魂寄望的故乡,那个心安的一隅之地,也不外乎来生的古墓。然,与来世,你我可有信物相赠?!
  

共 19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人的厚葬,原本是为了他们心目中的“孝道”,而在作者看来,这种厚葬却也让我们得以通过被发现的古墓而了解早已淡出我们生活的古代的“真实生活”。用作者的话说:“这个穹宇,若有生死轮回,那古墓里的林林种种,何尝不是我们前朝的生活印记?”文笔流畅,值得推荐。问候作者【风之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舞风        2019-05-24 21:09:25
  哎,古韵如古墓,也只有几个掘墓人能见识到里的林林总总了。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2 楼        文友:水之梦        2019-05-28 06:45:57
  又见到关于太阳墓的解说,寥寥数语,还有古楼兰的,都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只是坟墓文化总有点诡异莫测,除非你是唯物主义者,不然心里总是难安。
在美面前,万物平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