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人赏江山文】心怀大爱,共筑和谐(丁香文学) ——浅析绝品小说《那山•那雪•那狗•那豹•那人》
和谐社会,是全人类的追求。换句话说,没人愿意生活在不和谐的环境中。自古以来,由不法分子造成的不和谐因素,给全人类带来了很多无法估量的损失和无法预料的灾难,很多人丢了家园,丢了自己的幸福,甚至也丢了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见,和谐社会是多么的重要。我认为,半川柚子老师这篇绝品小说,正是通过文章中的精彩故事,表述出内心深处的想法: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是护林员,是森林里的所有宝贝的守护神。他对自己肩头肩负的使命,是明确的;他更清楚那些宝贝都需要他。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即将到来的暴雪,他带着他的老伙计哑巴狗,辞别了亲人,离开了温暖的家,踏上了守护森林中的宝贝的道路。哑巴狗,不是普通的狗,不是因为不能叫唤,是因为身上有狼的血,骨子里也有狼血腥的一面。虽说它一直跟着他,他也始终用自己的爱来抹掉他骨子里的狼的野性。看似,它是毫无狼的野性的,但面对他在森林里捡来的女儿草鹿时,它的野性彻底爆发了,变成了和狼一模一样的样子,还招来了自己的亲兄弟,和它们一起分享摆在眼前的绝对无法逃脱的“美餐”。
草鹿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呢?它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遇到了他,在他的袒护下暂时安全了,但不是绝对的安全;他的老伙计,此时已经变成了狼,早已蠢蠢欲动。尽管它被他关在了门外,但屋里的美餐还是迫使它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招。他上当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刚刚认的女儿在自己的眼前丢了命。他无奈极了,无法改变眼前的事实,他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老伙计呢?他决定惩罚它,不理睬它的亲昵,恶狠狠地训斥,好让它明白自己犯了无法饶恕的大错,在日后又该如何面对比自己弱小的生灵。虽说它的身上有狼的血,也会在特定条件下变成狼,但和豹子比,差得老远了。豹子真的来了。它被吓得破了胆,比以前害怕自己的草鹿,还要胆怯百倍,或许它在那个瞬间明白了它错了,也没了之前的勇猛,钻到床下不断颤抖着。他没空管那些,先要想出法子赶走豹子。按理说,他会不会把它直接丢到外面喂豹子呢?要知道,它刚刚和自己的兄弟吃了他的女儿,难道他不为女儿报仇吗?他没有。可能,他是不忍心吧;也可能,他还有其它考虑。他把门顶得紧紧的。豹子在外面使劲地抓门,试图冲进去。门,没被攻破,豹子不甘心地离开了。但并没有走远。他想。
但紧接着,就在吃饭的途中,他想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豹子出来觅食了,那金钱豹呢?会不会?惊得他后背马上冒汗了。他决定去找森林里的最值钱的宝贝——金钱豹,探个究竟。但他的伙计,不愿意去,或者说是不敢。它闻到了可怕的金钱豹的味道。他心里一喜,它却是极其胆怯的。他生气了。它极不情愿地领着他继续往前走。结果,他真的猜对了:金钱豹被困住了。他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金钱豹的爪子被铁夹子夹住了。但他并没有马上解决问题。金钱豹暴怒着,他无法近前,必须要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才行。他暂时离开了。
有了。他想到了法子:把安眠药塞到香喷喷的腊肉里。这个办法是很有效的。金钱豹被困了有段时间了,对肉的香味是极其敏感的。肉也很容易就刺激它有了食欲,但它并没有吃他递来的肉块。他一点也没觉得意外,慢慢地劝它,耐心地劝,和蔼地劝。它吃了肉,连续吃了好几块,很快就迷糊了。但意识并没有模糊。他绑着它,帮它取夹在爪子上的铁夹子时睁开了眼,发现了他的一举一动。用他的话说:金钱豹聪明着呢,知道他是在帮它,就当没看见,继续做梦。
金钱豹的获救,他和他的伙计哑巴狗,都是有功劳的。要是他在当时失去理智,打死或者打伤他的伙计的话,他连金钱豹在哪儿,都很难找到,更别说其它了。要知道,时间是金贵的,尤其在那个时候,一秒都不敢耽搁,未知的因素太多了。再说他的老伙计,是犯了错,但也要给个立功的机会,好让它去赎罪。挽救一个人的最佳办法,不是狠狠地揍,是要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他错在何处,又该如何将功补过。基于此,他处罚他的伙计的办法,是正确的、得当的。他的伙计在经历危及生命的恐惧后,也就懂得了该如何对待比自己弱小的动物了。
小说的主题在于和谐,在于友爱。小说中有很多不和谐、血淋淋的情节,难道与主旨有冲突吗?仔细想想,这也是合情合理的。森林里的动物,世界上的人类,都有过很多很多血淋淋的争斗。全人类之所以对和谐社会的追求是极其强烈的,只因他们不想身处灾难,不愿意过心惊胆战的日子。要是人人都心怀大爱,懂得以爱心来对待周围的一切,懂得以爱来感化那些被恨迷失了自我的犯了错的人;要是人与人之间,没有算计,始终以真诚的态度相处,就像他对待森林里的一切,社会怎么不能和谐呢?有首歌的歌词很有道理: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难道不是吗?肯定是的。
这篇小说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主旨,写法、语言,都很棒,值得反复研究,反复推敲。小说开篇的第一节第一段,描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天降大雪。文章中雪的精彩描写,给予雪无限的灵性,有人的思维在其中。在半川柚子老师的笔下,雪是懂得显摆的,雪是懂得厌烦的。这样写,读了,感觉完全不同。再看每个人物的形象描写:大多数是短句子,以通俗易懂的俗语为主体,虽说文字不多,语言也是很朴实的,但由文字转换成的画面却是丰富多彩的,细读,和看电影时的感觉一模一样。小说中大篇幅地采用白描,包括人物的形象,坏境的衬托,故事情节的推进,还有文章中大量存在的心理描写。他和他的伙计,从来到森林的那一刻起,以及后续的每一次变故,都有大篇幅的心理活动。这些内容,对于小说本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虽说他和他的宝贝们之间的对话是极少的,但通过那些丰富的心理活动,就很好地补充了,给读者不断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感受。
通读这篇小说,不难发现小说的整体架构是半川柚子老师经过认真的思考才那么设置的。他和他的伙计,先是遇见草鹿,草鹿被杀,再遇到了豹子,最后是解救金钱豹,中途还穿插着一些补充之类的情节。如此构思,是非常巧妙的,对于小说主旨的逐渐加深以及故事情节的推进,是很有利的,也能紧紧抓着读者的眼睛、牢牢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比如:解救金钱豹的那个场景,我们都想马上知道他见到金钱豹被困后是怎么解救的?可结果呢,我们并没有马上看到。半川柚子老师马上笔锋一转,又提笔写其它事,一下子把话题扯得貌似有些远了。这么设置,是好,还是不好呢?显然,极好。如何解救金钱豹?方法是什么?这些问题始终在读者的脑海里翻腾。他不紧不慢地在做饭,脑子里想的却不是做饭,是还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他和读者心里想的是一样的,只是还没有想到好的法子。他想着烙锅盔,马上想到了需要酒糟,就在那时,他顿时灵醒了,也有了办法;但为了确保足够安全,他最终以药加肉的办法来解救金钱豹。这样一来,整个故事就显得有了看头,否则,显得平平淡淡枯燥无味,没啥吸引力。
小说最巧妙的情节设置在于结尾处的寥寥几笔。虽说篇幅是极少的,可带来的震撼却是极其强烈的,小说也在此处达到了高潮。躺在家门口的死猪是怎么来的?小说中并没有给予说明。但我知道,所有读者都明白那头死猪是怎么来的。读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读者的兴致还在,可小说已经完了,可以说是“意犹未尽”啊,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金钱豹是懂得感恩的。为何呢?肯定是和他有直接关系的。是他救了金钱豹。金钱豹理应报恩。正是他以自己的爱的举动感动了金钱豹,才有了最后的结果——知恩图报。
动物懂得报恩。那人类呢?很显然,人与自然之间需要和谐,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和谐,世间万物都需要和谐。要想和谐相处,就要心怀大爱、慈悲为怀。面对恶魔,不是以武力征服,是以爱心来感化的。爱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能够战胜所有的恶。要是每个人都心怀善念,友好地真诚地做事待人,世间也就没了恶,整个社会也就理所应当地和谐了,永远地和谐了,再也没了血淋淋的你死我活的残酷争斗。
原文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825291.html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