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古城文化的“前世”和“今生”(散文)
古城文化的“前世”和“今生”
张昆
历史文化名城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年轮,古城的千年历史沉积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很多人的眼里,西安市正是仰仗着“前世”的辉煌,开创了“今生”的荣光。
沿着西安的顺城巷一路走来,恢宏和大气伴随始终,参天大树中那一圈儿又一圈儿的年轮刻画出的岁月痕迹投射着王者的气概——汉唐雄风的包容之量、消化之功一度影响了太多的民族。往事虽已矣,来者尚可追。千年的封存积淀后,子孙六十年的建设和挖掘让古城焕发出昔日大唐的豪迈之情。
在老一辈人的脑海中新中国成立好长的一段岁月里,西安古老的有点破败,古城人一度在粗狂中小气着,因为,那时古城的文化形象任由传统在风雨下消融,市民的文化心态在柴米油盐的困顿中越发的俗气起来。
当凝聚着人类文明精华的北京旧城、南京城墙被无情肢解的时候,西安的城墙保存了下来,成了中国唯一一座完整的古城堡。在这座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墨雅于彩,素色为上”的宝贝之外,陕西历史博物馆以淡雅取代浓丽,空前大胆、彻底的简化,白、灰、茶三色勾画出“素面朝天”的自信,“返璞归真”的洒脱,古城人民初步感受到了盛唐时期中华民族雄视天下的大气。此后,兵马俑的发掘、西大街的改造、曲江遗址保护工作的启动、顺城巷的改造、大明宫遗址的重建,西安在文化形象的塑造上开创了先河。有形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大遗址的保护、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在保护传统创新剧目上西安在世界上是领先的。
尤物漂亮的脸蛋固然讨人喜欢,投射着气质的婀娜多姿更叫人心动。丰富的文化形象撒造出的西安古老和现代融合的独特气质吸引着世界,倩丽的古城成了名城。文化事业阔步前行的同时,文化产业的繁荣兴盛也与时俱进,《梦回长安》、《长恨歌》,大剧场、剧院在戏台和电影院沉浮数十年后,借助现代声光电技术频频在古城掀起阵阵冲击波,碰撞出现代都市的火红生活。有人讲舞台演出比起过去不景气,这种不景气是正常的。因为过去礼拜天干什么?就是看看电影、看看戏,现在呢,消费的选择非常的多,就冲击了舞台演出了电影。
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叽里咕噜地讲起了外语,动辄几十亿的外来资本无法撩起西安人“狼来了”的思量;车水马龙下,古城张开骨架吞吐着南腔北调的来客,讨价还价中,西安本土方言碰撞影响着其它的口音;活力西安、人文西安创建中,古城人民的粗狂有了理性,文化心态中聚合着包容的气度,消化的智慧。现在西安已经是世界非常有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我们在西安文化形象的塑造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空前的,使西安就成了一个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古老的又是青春的美丽城市。
汉唐雄风有这样一种心态:包容之量,消化之功。唐皇城复兴计划主要是我们要具备汉人、特别是唐人那种博大的胸怀,那种气度。这几年,西安人越来越大气,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汉唐那么一种包容之量,消化之功,这种文化心态对西安的发展极为有利。
古城文化的“今生”扎准了自己的根,在对“前世”文化元素的选择、改造、升华后丰富了自己,而“前世”也凭借“今生”的躯壳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活力。作为文化形态的城市,西安拿捏好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