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沂蒙母亲 (散文)
沂蒙母亲
芙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王忠美女一九二零年出生,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后王庄人。自幼许配大店镇许家滩井许贵升为妻。十七岁时两人结为百年之好,一九四三年生一女儿,名字:许翠。
在那动荡年代里,沂蒙革命老区的军民,同心协力参军参战对抗外来侵略者,当时的口号是:“最后一块布做军衣,最后一粒粮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呈现出大批妇女送朗参军的热烈场面。王忠美身杯六甲,手牵幼女,亲自送丈夫上前线。这种场面包含了多少心酸?家中只剩下一个瞎眼的婆婆。
在这片神奇静谧的土地上,发生的那一幕幕动人的革命故事。只能用笔来描绘!
不久,儿子许振降生在枪林弹雨的淮海战役中。
前方打的炮火连天,后方技前大军昼夜不眠,做军鞋烙煎饼、护理伤员,全民皆兵拧成一股线,筑成钢铁长城。为掩护革命的火种,王忠美把自己的亲生儿子许振隐姓埋名寄养在后王庄娘家,自己却担负起抚养革命的后代—115师的孩子的任务。为逃避国民党地主恶霸的追杀,舍小家顾国家。
一九四九年夏山东解放,国民党垂死的挣扎,盘据在长江一南。沂蒙人民用小米煎饼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举世闻名的《大军南下》直捣敌人的心脏。许贵升随部队来到浙江开展地下工作,敌人十分猖獗,拧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为了保命,王忠美与丈夫离婚,许贵升同战友们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留在江南开展革命运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打土豪!分田地,人民当家做主人。王忠美自己凭着三寸金莲支撑着支离破碎的家庭。三年困难时期,节衣节食,吃菜咽糖,向国家交公粮,沂蒙人以自觉奉献为荣! 以竭力奉献为乐!这就是沂蒙精神不息的生命力!
一九五七年,在反右政治运动中,许贵升从浙江下放回山东老家,并携带六岁男孩许增,投奔前妻王忠美。
沂蒙山的女人心地善良、 胸怀宽广。王忠美毫无怨言的收留了丧魂落魄的许贵升父子
王忠美经历了土改、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亲眼见证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全部过程。
王忠美的亲儿子许振,在后王庄姥姥家长大成人,十八岁回到老家认祖归宗。加入了共产党,现在成了一名优秀的党支部书记。
王忠美一直随许振一家生活。儿媳于二零一七年病故。剩下孤苦娘俩,日子过的非常艰难,许振是莒南县出名的孝子,是 现代版的 孝子王祥。
时光绊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沂蒙精神必将折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脊梁!王忠美现在一百多岁了,头脑清醒,能记起很多往事,许滩井离115师很近,地下组织经常到村里做工作,还记得大眼晴王新兰(肖华夫人)。
王忠美说:“我一百多岁了 ,全托共产党、习主席的福! 吃的好,穿的好,政府每个月还给我发钱。我得好好活,看着祖国强大,老百姓过好日子”都到了这个岁数了,她还惦记着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