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栀子花开了(散文·家园)
随着五月的到来,窗外的栀子花树便如往年一般,开始“孕育子嗣”了。那棵栀子花树枝繁叶茂,好似被人特意修剪过,如一把大伞,上面打满了子弹一般的,青色的花骨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五月底的时候,这场孕事也算圆满了。片片洁白的花瓣,撑开包在外面的那一层青色的包衣,次第开放成一朵朵美丽的花儿,为这世间增添着美丽景致的同时,还散发着独特的芳香,窗外若有微风,打开窗子,就会芬芳徐来,清香怡人!
清晨,我总是喜欢站在阳台上,打开窗户,看我最爱的颜色,闻这独特的清香。每每此时,我总是想起那个把我留在家里,他却独自外出的男人。想到他对我的好,心头顿时一暖,嘴角便情不自禁地勾起;想到他对我的坏,心里一痛,眼眶酸涩的同时,便有眼泪瞬间从眼眶溢出;想到他的不容易,有些后悔曾经惹他不快,在心里和他说着:“其实,我并不想惹你不快,愿我们还有机会一起看最美丽的花开、听最缠绵的音乐。只是可惜,你又要错过这个花季了!”
一天清晨,我如常走到阳台处,打开窗户,看那在晨露下开得正鲜的花朵,闻着让人舒心的香味儿,突然看到一个身材挺拔,长相英俊的男子从我窗外的小路上走过。在经过我的窗前时,他低下头看着自己身上的衣服,也或者是在看脚下的路,有着一双大长腿的他,举手投足间尽显风流潇洒,从他走路的步法,和他脸上一直微笑着的表情,可以看出此刻他是满心喜悦的,就好像正要去赴约那心里惦记着的情人一般。因此,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我的窗外有好大一棵栀子花树,也根本就没有去看周遭的环境,更不知,窗内有个女人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的他!
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由伤感!我虽已人至中年,即将四十不惑,可却依然心性未熟,总爱幻想着美好的情感,内心总怀着美好的向往,总是在忐忑不安中,想要寻一份安心,故而时常伤春悲秋,自寻烦恼!我总是想着,那个我时常惦记着的人,是否会想起我,又是否会如我思念着他一般,思念着我?也许,他亦如从我窗前经过的那个男人,正专注于他想做的事情……
闲看人生百态,静听世事无常,无论花花世界如何,内心终归要回归自我,寻一处安放。而我总是有种迷茫之感,糊涂之间,竟不知人活着到底是为何!若说为了父母,我早在十六七岁时便已开始四处漂泊,为生活奔波,即便结婚成家,也都是住在婆家的,回报父母的与父母给予的根本就不能成正比,更别提孝敬。若说为了孩子,我已将他们带大,此时我就像护小鸡的老鸡一样,总想将他们放出我的羽翼之外,让他们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自己去学习。若说为亲朋,根本就不能够,因为各有各的,没事鲜少相聚,有事也只是尽力而为。没有血浓于水,没到用情至深,谁又能为谁付出多少呢?最终,我才发现,其实我们还是为自己而活,如此,便该扪心自问,自己想要有个怎样的活法!
我们的生命来自父母,从小在父母打造的家里长大,待到“瓜熟蒂落”,我们这个“瓜”便离开了父母的“藤”,然后我们就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再如我们一般……代代如此,便成就了传承之力。如此说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也就是一种力量的延续。人类是情深义重的,故而人人铭记祖训,我们,也终将成为后人的祖先,也许碌碌无为,很快被后人遗忘,也许为后人奠定一定的基础,成为世代口耳相传的荣耀。
其实我们人类也和花草树木以及牛羊一样,都是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生物,只是我们人类更强大一些,主导了其他生物,成了这个宇宙的主宰者。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使命,前方领导者有家国安定的使命,后方百姓有创造生产的使命,说大了,但凡是中国人,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说小了,各自都要有社会担当、家庭担当、自我担当。能力强的扛大旗,能力小的扛小旗,如我这般,生活在最底层的弱者,也只能在随波逐流中,拼命地生活着的同时,尽量以文字给社会传播正能量,胆大些时,也偶尔写些鞭挞讽刺之文,揭露一下社会黑暗的一面,主要还是将我们感知到的真善美书就,来娱己悦人,正如鲜花,即展现美感,又传递芬芳。
任何鲜花都来自开出鲜花的那棵花树,那花树就如我们人类的父母。它们孕育了满树的花朵,有的最后结出了裹人口腹的果实,有的即便不能结出果实,也尽情地绽放着,或高雅,或妖娆地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我喜欢栀子花,如喜欢梨花一般,喜欢它的白,喜欢它的独特。从小到大,每到栀子花盛开的季节,我总是喜欢摘一朵扎在辫子上,即让我没有任何装饰的头上有了花儿美丽的衬托,还时时能闻到那淡淡的清香,心里感觉极美。我还喜欢用瓶瓶罐罐盛些水,养上几朵开得正好,和含苞待放的带有枝叶的花朵,即看着赏心悦目,还有一室芬芳,待它们开败枯萎时,我也在花树之下,为它们来一次林夕葬花。
在每次葬花时,我没有吟唱《葬花吟》,而是回想着这些花朵的生命历程,想着我该如何释放自己的能量,来展现自己这一生应尽的使命。
也许,我葬的不光是开败枯萎了的花朵,还有那满腹的愁绪,和一季的相思!也许,我不光是满腹愁思,还有对美好的渴望!也许,我还有无尽的力量,去攀登我那至纯至高的梦想!
栀子花开了,引出了我的向往;栀子花败了,坚定了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