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夏日风情”征文】夏夜里的萤火虫(散文)
华灯初上,看着迷人的夜色,不由地乡村夏夜里那一盏盏飞动的小灯笼,不,那是一颗颗乡村夜空里的小流星,也不对,那是飞翔在我心中的萤火虫。
萤火虫,是乡村夏夜里的精灵。夏夜在门前大街乘凉的时候,时不时见从路边、菜园边草丛里飞起一盏盏红红的、绿莹莹的小灯笼,在夜空中飞舞着,给寂寥的夏夜带来灿然和灵动,给我和小伙伴们带来了玩兴。每当萤火虫飞来,人群中总会发出“啊哦、啊哦”的吆喝声。每当听到吆喝声的时候我们就会一跃而起,朝着萤火虫飞来飞去的方向奔跑着、追逐着,身后留下的是大人们的一片欢笑声。
萤火虫似乎很爱凑热闹,总爱飞到人多的地方,闹着玩似的凑到一起飞。有时忽发现一只萤火虫飞来,紧接着就会飞来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我和小伙伴们追撵着前面的没追上,后面的又飞来了,接着又追。这时的萤火虫一如一个个超级飞行员一样,逗引着孩子们玩。
萤火虫一会儿高飞,一会儿低飞,打着旋儿飞,绕着圈儿飞,引逗着我们不停地跟着跑,穷追不舍,一会儿高高跃起,一会儿弯腰捕捉,一会儿追到东边,一会儿追到西边,一会儿追到南边的小菜园里,我们快追,它们快飞,我们慢追,它们慢飞,有时追到三四百米远的村北头场院里,我们累得不追了,它们就贴着地皮慢慢地飞。
那时的我特别渴望能捉到萤火虫,只要一见萤火虫的踪影,就一溜烟地跟在它屁股下面、后面跑,追也追不上,够又够不到,追着追着,萤火虫就远走高飞了,都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我便晃着小脑袋“唉、唉”地无奈两声。
到了十几岁,也是在门前大街乘凉的时候,我捉到了第一只萤火虫,可把我高兴坏了,高声喊着:“捉到啦!捉到了啦!”五指紧紧地把它攥在手心里,攥紧了怕攥死,攥松了怕跑掉。咋捉到萤火虫没经验,捉到后跑回家找瓶子,好不容易找了个透明玻璃瓶子,小伙伴们一齐围拢过来看热闹,我稍稍松动下面的手指,让它慢慢落进玻璃瓶里,我借着月光便仔细端详起它来。噢,原来它并不大,它怎么不在头上发光而在腹部下面发光,长的跟别的虫子没什么两样,也没啥机关,怎么还能发光呢?这个谜一直没有解开。
自从捉到第一只萤火虫后就一发而不可收,后来经常捉到萤火虫。再捉到萤火虫的时候,我们就利用了萤火虫发光的功能。我和小伙伴们找来一个白色玻璃瓶,把萤火虫放到里面,盖好盖子,等捉到两三只后就可以照明了。我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商量:“咱们到长岭坡那里捉虫去吧。”小伙伴们齐声说:“好!”于是乎提着装萤火虫的瓶子,一路灯光闪闪,一路欢声笑语,小跑似的奔向三四里外的的麦田里捉萤火虫。
刚站到麦田里不多会儿,一种叫“瞎哄哄”的飞虫就朝着装萤火虫的瓶子飞来,因为这种飞虫只会朝着光亮的地方飞,到处瞎碰乱撞,因此叫“瞎哄哄”,也有叫“瞎撞”的。我和小伙伴们见“瞎哄哄”飞来了就伸手去捉,一晚上能捉几十个,带回家用油一炸十足的野味。
那时玩萤火虫,在单调乏味年代里玩出的是一种好心情,萤火虫就成了我和小伙伴们心目中的宠物。
后来进入中学生物老师给我们讲了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我们常见到的萤火虫,它的发光就是荧光素在催化下发光的一连串复杂生化反应,而光就是这个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将来的生物学里若把萤火虫的荧光基因嫁接到树体内,树就可荧光了。”解开了一个谜,又带来一种新奇,我对小小的萤火虫更喜欢了。
写到这里恍然,萤火虫与我还真有缘。萤火虫飞来飞去,辛劳一生,给人们带来光明;我和电力同事辗转南北不辞辛苦,为人们播洒光明,真像一个个为人类送光明的辛勤萤火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