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军娃探亲(散文·旗帜)
我的父亲是一名职业军人,我从小在父母军营里长大,父亲在部队调动不断地变化,我们这个家也随着父亲脚步而不断地迁移。我上的幼儿园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上到毕业,我只能随着父亲部队的调动而不停地转幼儿园。
在我幼小的记忆里,我所上的幼儿园从小班到大班全是全托,刚刚熟悉了小朋友又要转学,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幼儿园,我都会伤心的大哭一场。在我哭泣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上前来安慰我,只有同班的小朋友看着我哭,有时候我的哭声会影响其他小朋友跟着我一起哭。每次换幼儿园我都感到一种无助与孤独,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可以不用全托,可以回家,而我却不能?在我幼小的心里感觉我和别家的孩子不一样,一切都得靠自己。
在幼儿园里我得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学会洗脸刷牙,学会自己吃饭,学会上卫生间自己擦屁股。虽然幼儿园有保育员,可一个班里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只有一个阿姨,根本就照看不过来,主要还是靠自己的独立能力。幼儿园三年的时间锻炼了我的自理能力,这对我以后参军入伍到部队过集体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幼儿园小伙伴的父母都是一个部队的,等到我幼儿园毕业了,又适逢父亲部队换防,我只好恋恋不舍,离开了幼儿园的小伙伴们。
我小学一到四年级是我最安定的时候,可到了小学五年级父亲又调动了,这次父亲是去上虞五夫任职。因此我们家搬出了军营大院,到了离父亲军营最近的绍兴。我的母亲为了追随父亲脚步,放弃国家公务员的岗位,来到了企业人事科做组织工作。这一年我被安排在鲁迅小学读书。经过N次的转学,我也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很快融入到了新的环境,不像在幼儿园的时候,每次换学校就大哭大闹,不愿意到新学校。一是长大了渐渐的懂事了,二是每个军娃都要经历过的这个历程,心理也随着年纪不断增长而成熟,在父亲军营不断的搬迁中,小小军娃也变得百练成钢。
12岁那年学校放暑假,我和我父亲一个部队高师长的二个女儿,一起到父亲军营看望父亲。高师长的大女儿比我大一岁,二女儿比我小一岁,我们三个小姑娘被母亲送上了火车。我母亲因工作在身不能送我们,就让我们三个军娃自己去军营找军爸,母亲和列车员关照了一下,到了五夫叫我们下车。
五夫是一座老式车站,低矮、简朴、沉稳的民国建筑风格,显得破旧而苍凉,候车室大门上方墙面上,凸显着的“工”字形火车头铁路标志和“五夫站”三个大字,在青色砖墙映衬下,给人一种肃穆而凝重的感觉。五夫站这个带着军事标记的特殊小站,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在南宋时期岳飞的部将牛皋曾在这里安营扎寨。抗战时,五夫是国民党精锐部队88师的所在地, 一二.八沪淞战役爆发,有一万多国民党兵从五夫出发参加了战役,到最后回来仅仅数百人,可见这场战役有多惨烈。1941年4月,日寇占领上虞,驻五夫日军经常窜至附近村庄杀、烧、抢劫,五夫记载着弱肉强食的屈辱历史。
星移斗转,如今的五夫是我军独立一师的所在地,五夫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在我心里却和家乡同样重要,它在我少女时期记录着一段美好的记忆。父亲的军营在我心里占据了重要位置,它伴随着我的一生。这是一种扎根在心里挥之不去的东西,它在我心里是最空的满,对我今后人生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火车带着我们三个小姑娘来到了五夫,那时候的我两个小羊角辫,一身花连衣裙。下了火车就看到一个解放军叔叔来接我们,以后我们再到父亲军营,都由我们自己走到军营。五夫站走到父亲军营一共有十里路,我们三人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兴奋开心得不得了,十里路并不觉得很漫长,一眨眼就到了。一进军营满眼的军绿色,我好羡慕穿军装的解放军叔叔们。进了军营接我们的解放军叔叔,带我见到了父亲。我高兴叫着“爸爸”,父亲对我的到来特别地高兴,父亲太忙,我们父女很少单独在一起,这是我参军前和我父亲在一起最长的时间,每年暑假我都会到父亲军营过,直到暑假结束。母亲一点也不担心我,她知道我自理能力很强,带到父亲这的东西我自己都会准备整理好。在我的眼里父亲的形象是高大的,是庄严的,是伟大的,父亲值得我仰视,也是我心里位置最重要的人。
我喜欢父亲的军营,这是个庄严而又神圣的地方,它是那么威风严肃而又神秘的地方。我们喜欢看警卫班叔叔擦枪,也喜欢到解放军叔叔的宿舍去玩,宿舍里每样东西都摆放得特别整齐,就连牙刷头都朝同一个方向,被子叠得跟豆腐块一样,方方正正的。我们最喜欢的地方就是父亲的骑兵营了,这里有各种战马,有黑的,有白的,也有棕色的战马,解放军叔叔骑在战马上好威风。心想将来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和他们一样穿上绿军装。
最开心是军营里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三个小姑娘在一片军绿颜色中显得额外注目,放影前的拉歌声响切云霄,我们也扯着嗓子跟着叔叔们一起唱,这些歌我们早已耳濡目染,多少年以后这些儿时唱过的军歌,早己扎根在了心里永不褪色。
现在步入老年的我,每次看到军人就感到特别亲切,而且看到军队不断强大就会感到非常自豪。因为我是军娃,父亲的职业整整影响了我的一生。16岁那年我穿上了绿军装,步父亲的后尘来到了军营,在军营里流着汗,吃着苦,十多年的军旅生涯我终于读懂了父亲,为什么热爱军营,视军营为自己的根。那是因为军营已深深融入了我们的血脉,进入了骨随让我们终身难忘。
军人的形象在艰难生活中更显高大。
更难能可贵的是,军人情结,军人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问好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