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致敬红军英烈(古韵)
摘要:2019年6月15、16日,我随湖南省江华县“研究历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采访团,到桥头铺牯子江村古渡口(中央红军后卫第34师师长陈树湘受伤地),以及广西兴安、灌阳等当年红军湘江战役旧址寻访,感触颇深,遂成此诗。
瑶都①文史续华章,六月荷花满眼香。
红色采风寻故迹,县乡省外调研忙。
江华有幸迎“红匪”,抢渡强攻牯子江。
后卫红军泽百姓,治疗疾病免钱粮。
民团有罪伤师长,百姓无缘救树湘。
桂北湘江遭重创,红军大半惨伤亡。
头抛血洒江河赤,枪响炮鸣鸟兽藏。
闽赣男儿家未返,饥贫民众蟹难尝②。
新圩③阻抗战场在,界首④指挥旧址苍。
酒海井中⑤英烈笑,恶狼脸上歹毒狂。
广西红旅开发好,烈士英灵耀馆堂。
我县脱贫今在望,瑶都壮美慰忠良!
注释:
①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瑶都”。
②1934年湘江战役,数万红军血染江河,沿河百姓三年不食河中鱼蟹。
③广西灌阳县新圩镇,红军在这里打响了著名的新圩阻击战。
④广西兴安县界首镇,红军长征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指挥部旧址在界首三官堂(为苍白色的青砖道观)。
⑤1934年新圩阻击战中有100多名红军重伤员来不及转移,被敌人活生生扔进酒海井里壮烈牺牲。
【编者按】这一组怀念当年红军事迹的古韵作品,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时。红色采风正六月,满池荷花即华章。红军走进江华,打下牯子江,为百姓治病面赋税,赢得人们的欢迎。恶劣民团伤害了红军师长,老百姓出手相救,本无缘分而成缘,红军伤亡惨重,但革命的种子撒满途。红军血洒湘江桂北,江河赤色,多少战士前赴后继,人们返乡再饥寒,也不食被红军鲜血染红了的河中之蟹,其惨烈不能忍睹。新圩、界首、酒海井中,都留下了惨烈的故事。红军足迹何处看,江华瑶都有忠良。作品以回忆的笔法,描述了当年红军在这一带的艰苦卓绝经历,缅怀英烈,传承红色,给人励志,推荐赏读。【编辑:怀才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