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时光重叠在新叶(散文)
一、南塘倒影
溪水清了又黄,黄了又清。
岁月走了又来,来了又走。
原以为回不去的过去,因为一种机缘,仿佛又回到了过去。
从新叶村回来,我像是从唐风宋韵里钻出来一样,脑海中似乎刻满古风吹过的痕迹,满脑子都是古人的身影。挥之不去,回味久久。
那天,我们社团编辑一行九人,从建德风月轩码头坐车前往新叶村。一路上,沿着新安江迤逦而行,不到半小时,来到新叶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被油菜花覆盖的田野。
同行的阿彪说,到了,到了!
下车,步行约百米,突然听到溪水潺潺。沿溪水穿过一条窄窄的小巷子,便见一方水塘,天光云影,豁然开朗。后来知道,这就是新叶村遐迩闻名的南塘。那天,当我把纷飞的雪站在南塘石板上的影像,亮相在空间时,正在钻研油画的好友“雪里飘香”留言:“水中的倒影像一幅幅油画,真漂亮。”
我答:“看似一幅画,实际也是一幅画。”
是的,朦朦胧胧中,感觉从湿漉漉暗绿色的深巷里,向我走来的第一位古人正是诗人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诗人贺知章在唐玄宗三年,辞官回乡即今天的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春秋。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的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了《回乡偶书二首》。诗作语言纯朴,情感逼真。二首中我特别喜欢其二,那天我正好是从萧山到建德,南塘那一泓幽幽的湖水,于我恰似时光倒流,像诗人贺知章一样,有一种阔别多年,回到故乡的感觉。
我的心中也有无限的感慨,只是没有诗人的天才;于是,当天的日记,我把诗人的《回乡偶句二首》改了一下,凑合成了一首七绝:
粉墙黛瓦新叶村,
沧桑不移八百岁。
南塘池水似明镜,
春风不改旧时波。
南塘,是我们一行采风的第一个景点。
二、山风岚院
一直没有理由,喜欢东坡这首词,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尤其是词中的金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让当年青春年少的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
每每读这首词,总想重叠这样的风景: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这样的机会,好像来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从乡村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传统文化的美,与乡村环境、乡村建筑密不可分。
一个人的童年或少年最好在一条幽静的巷子里度过,巷尾有一口幽深的古井,井旁有一株亭亭如盖的大树,香樟树、桂花树、桑树、槐树或枣树皆好。树底下及其周围有一片单纯、和平、肃穆的风景。
在南塘景点拍照完毕,我们一行在阿彪的引领下,七拐八拐,停留在山风岚庭院门口。
庭院大门,是用宽三米高两米的泛黄的竹子做成,大门用普通的铁锁禁闭。正对大门,左边有一块木牌,上面书写:人间有味是清欢;下面接着是:我在等风也等你。
庭院的建筑依然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黛瓦、粉墙、深宅。院子里有一棵枝干虬髯的古香樟树,高过院子,杈向天空。山风岚木牌的左边,我看到春光,正以仰视的身姿拍摄风景,于是好奇地问:“这里有特别的风景吗?”
春光指着院墙上空说:“你看上面,第一层是爬满青苔的瓦,瓦的上方是生长着嫩嫩的香樟树新叶,叶子的上空是淡淡的云朵映衬的蓝天,是不是很有意境啊?”
文章讲的是美感,善于在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美感,我想这是一个文字写作者的基本功。难怪春光的文章写得又好又快,由此可见一斑。
知道“人间有味是清欢”是大诗人苏轼的句子,还是近几年的事,但在这个竹门紧锁、古朴盎然的院子,我朦朦胧胧感觉到苏轼当年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哼着他的《蝶恋花·春景》。竹子门里,虽然没有少女荡着秋千,但围墙外的我,却看到了流年文学社团家里人的欢笑。
在时光的隧道,新叶村,我“重叠”的第二个古人自然是大诗人苏东坡。
山风岚院,是我们一行采风的第二个景点。
三、印象阿婆
“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树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春风。”
元好问是金末元初的著名作家。由于元朝统治者的野蛮暴虐,作为金代遗民的作家,便有远离红尘,避开闹市,希望能寻求一个与清风明月为伍的世外桃源。诗中的“窗中远岫,舍后长松”,我想就是诗人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吧。
我喜欢山涧明月,当然没有理由,喜欢元好问这首词,是源于词中的金句:“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新叶村,位于建德西南大慈岩镇,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距今正好有800年的历史。在其800年的历史中,就是这样一个“窗中远岫,舍后长松”的世外桃源。新叶村至今仍保留着16座古祠堂、厅堂、古塔和200多幢古名居建筑。
我无暇统计,但走进新叶古村,我像是走进了一首首古朴典雅的诗词里。
崇仁堂始建于明宣德年间,由崇八公主持兴建,耗资大量黄金,衙门式建筑风格,是过去新叶人实施家法之处。堂前有半月塘、演戏的两亭,有“庭前槐树成荫,阶下兰荪罗列”之景。规模大,雕琢精。
从小在小镇和巷子里成长的我,感觉比起大城市的繁华大街,乡村巷子更有人性或人情味。乡村经济突出特点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从山风岚庭院出来,移步百米,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签署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叶村乡土建筑“双美堂”。
穿过“双美堂”旁边的一条无名小巷,就是“大门里”。正是在大门里,有一位像画家罗中立油画《父亲》中的人物——头带暗紫色帽的阿婆。阿婆的旁边是一只花白猫,静静坐在时光深处,晒着春天的暖阳,双目微合,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神态怡然。阿婆安静的醉态,让我联想到元好问的小令《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江上之风,耳得之而为声;山间明月,目遇之而为色。这声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读古诗,需要这样的意境。如果有一位演员在这样的意境中表演,更是别有风味。大门里的阿婆,真真是最好的演员。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金代诗人元好问,是我在新叶村“时光重叠”的第三位诗人。
大门里是我印象中的第三个景点。
四、午后阳光
喜欢北宋词人秦观,当然不是缘于他是苏门四弟子之一,而是他写的那首爱情千古绝唱《鹊桥仙·七夕》。
在诗人秦观看来,爱情的分分合合都是美的。你看,合也美: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离也美: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确实要感谢新叶古村,感谢一次难忘的午餐,让我更喜欢上秦观的这首《行香子·树绕村庄》: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依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应该说,我们一行的运气真好,新叶村以明媚的春阳欢迎我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新叶舌尖上的美味:猪肉灌腊肠、笋干蒸菜包、黄豆磨豆腐、清炒野菇、清炒菜心扁豆,这些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常菜,但味道,却有新叶特有的阳光味。动情之时,微信图片家人,得意地说,我今天品尝到了真正的“农家乐”味。
午后的新叶村,湿润的空气中夹带着花草的清香。记得,当“花开”在油菜花丛中像蝴蝶一样与花朵合影时,我喜欢的第四位古诗人秦观,就这样悄悄地来到了我跟前。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你看,如果把“几间茅草屋”改成“数间双美堂”,把秦观的这首《行香子•春景》翻译成今天的白话,不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新叶村吗?
五、新叶意义
新叶意义,我是说新叶古村保存的意义。
1990年,一位外籍朋友为费孝通祝福80岁生日时,提出一种美学共存的观点:“各美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古老的乡村文明,她的实质是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
中国的农耕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从这里我们可体味乡土文化的乐趣和美好。历史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社会的文明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的。不忘初心,对乡土文明我们要有感恩之心,同时也要给乡土文明一席之地。
我想,这是新叶村给当今中国最大的意义,也是我们一行旅游的最大收获。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