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家教(随笔)
七月五日,天气非常炎热。由于小外孙感冒刚过,在家呆了整整一天,吃过晚饭后,我便和妻子带着他,来到张载广场想透透气、下下凉!
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有跳广场舞的,有跳双人交谊舞的,有唱卡拉0K的,还有自乐班吼秦腔的,也有打太极拳和健步走的运动健儿。偌大的一个广场,到处都站满了人。
我们来到广场西北角舞台的北边,刚刚站定,眼前就发生了十分惊险而耐人回味的一幕……
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少妇,戴着一幅金丝边眼镜,文质彬彬。只见她两手拖着一个十多岁的男孩,不停脚踢拳打,一个手拧小孩胳膊,一个手不停地在小男孩脸上抽打,嘴里还不停地说:“今天我非打死你这个畜生不可!”这一举动,引来了很多围观者,人们纷纷劝这位少妇别这样对待孩子了。小孩被吓得直哭,少妇还依然难解心头之恨,她不顾大家的劝阻,将小孩拉扯到舞台北面的公路上,将小孩头按到在马路上,还在不停地将他向公路中间拉,嘴里怒吼道:“我今天非让车撞死你,如果撞不死,我也非开车撞死你不可,免得你长大祸害社会!”小男孩被吓得全身直打哆嗦,哭喊声不停,这时过来了很多热心人,都数说这位妇女太过分了,纷纷上前护着小男孩到路边道沿石旁。这个小男孩身上伤痕累累,泪水不住地流,这位母亲见有这么多的人呵护孩子,竟愤愤然离去……
人们问小孩,打他的妇女是否为自己的亲生母亲?小男孩点着头,原来,孩子的父母已经离异,母亲带着孩子。由于男孩不听话,这位年轻的母亲便怒不可遏,于是,就出现了上面的一幕。一会儿,孩子母亲骑着电动车来要带孩子走,孩子死活不愿跟他回家。这时,大伙你一言我一句,批评这位少妇,不应该这样教育孩子。但这位母亲非常固执,说“我打自己的孩子,你们管得着吗?”她硬拉小男孩回家,但,孩子坚决不肯,嘴里还喃喃地说道:“让警察把我妈妈抓起来,关了永远别回来!”这时,有一个路见不平的大妈当面同这位少妇吵起来,一会儿,来了三个治安民警将小孩同这位母亲带走了,现场才恢复了平静。
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一石击起千层浪,不由得对离异家庭和孩子教育问题产生了思考。
在当今社会,一切向钱看,由于人们追求价值观念的扭曲变形,一夫一妻,恩爱一生,白头偕老的家庭传统美德受到了极大冲击。有些年轻人婚前缺乏足够的了解,闪电式结婚,而又闪电式离婚。有的结婚有了孩子,后来却极不负责任地离婚,造成孩子生活在了单亲家庭。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回到家里不能好好完成老师布置作业,母亲便恨铁不成钢,将离异后对前夫的怨气全部发泄到了孩子身上。好像辱骂、怒打孩子了,方能解掉心头之恨、心头之怨,我想眼前这位母亲对仅上五年级的孩子以这样的态度和方式,,就属于这个原因吧!
做为单亲家庭的母亲,教育孩子不比正常家庭,也许这位母亲已再婚,与第二任丈夫还生育了孩子,也许她还没有再结婚,孩子的成材成为自已的唯一追求。但不论什么原因,这种粗暴式虐待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极其错误的。是不可取的。孩子也许不争气,在校打架斗殴,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但这些不足于构成母亲对孩子动怒的理由。人常说:“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样胡乱发脾气,只能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过去那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说法已时过境迁,对今天的孩子已不管用了。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静下心来,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促膝谈心,大人应和孩子建立一种朋友式的亲情关系,而不是居高临下,训斥暴打。如果这样,只能使孩子对母亲恨之入骨,孩子长大后也会具有暴力倾向的。
孩子的教育,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互相配合,才能相得益彰。家庭父母亲的教育是关键,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教育既要教书更要育人,社会教育主要是履行监管职能,未成年人不能进网吧,进有黄赌毒的色情场所。所以,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互相配合,携手努力,才能保证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奉劝那些年轻的父母亲,一定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要孩子亲自动手,培养孩子去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习惯,从小养成知恩图报的爱心意识。对待孩子的教育,要循循善诱,切不可简单粗暴,孩子的成长,任重而道远!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