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竹语萧萧(散文)
我夏日寓所的楼头,倚着一片茂密葱翠的竹林。竹梢拥抱着屋墙,亲吻着窗棂,抚摸着阳台。竹影在窗前摇曳,跳着婆娑的舞。竹林与我,便成了朝夕相伴的挚友。暇时注目窗外,我仿佛在细品着一幅清新雅致的画卷;静坐阳台,又像是在长吟着一首韵味悠然的诗篇。
清晨起来,披衣步出阳台,看竹叶一身清露,听晨露滴沥有声。那笃笃的细碎的懦响,点点滴入心房,若春雨初起,似夏荷沐浴,浩然翁的“竹露滴清响”,大约应该是这样的意境吧!于是房舍、果林、芳草、炊烟,都屏住了呼吸,凝神地倾听着这竹露的喁喁心语。我分明感到一股氤氲之气在林间弥散,在身边飘游,在心中荏苒。鸟儿的啁啾声,唤来一缕阳光,朦胧地覆上竹梢,竹林便次第披上了一抹金辉。那凝露也缤纷晶莹起来,如大大小小的珍珠儿,泛着熠熠的光,不断向林下悉悉索索地跳落着。竹林则益加地层次分明了,低处深沉暗绿,高枝鲜嫩鹅黄。大山的早晨啊,因了这竹的风韵,在静谧、安详之中,出落得这般清爽,这般妩媚,这般多姿而又多情!
夜幕降临,人声初静,鸟音渐息。斜月透照,窗外风摇竹影,簌簌有声。这声响,不似秋风落叶的淅沥萧飒,也不似澎湃松涛的豪迈爽朗。它如春蚕啮桑,沙沙啦啦,似秋蝉泣露,续续断断;它如细雨穿林,密密咂咂,又似夜溪漱柳,细细沉沉。有道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我似乎领悟到那竹林风语隐隐幽幽的禅机了。听这声响,自然联想到板桥翁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句子。这诗句,每每吟之,都如黄钟大吕,撞击着我的心灵。桥翁能从夜间的萧萧竹语中,听出老百姓的疾苦悲怆,联想之丰富,出语之奇绝,令人至为感佩。尤其是他那深沉真挚的慈悯情怀,更是感人肺腑。这首诗,不仅让人对他的才思叫绝,更对他的慈爱心肠,高标人格由衷倾服。在那个等级森严,尊卑有序,贵贱分明的时代,作为士大夫,能对百姓的疾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是何等难能可贵!思古及今,总叫人生发出许多的慨叹来。
最销魂的时候,莫过于蒙蒙细雨淋漓竹梢,淅淅沥沥的光景。那翠绿的叶面、叶尖上,鱼贯地缀着的小水珠,蹒跚蠕行,玲珑剔透。于是这深沉的翠色便越发地生机勃勃起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鲜活,以及那鲜活中的纯真与浪漫。那竹梢负重,竹枝摇曳,似江南舞女抖起的袖,舒缓,悠然;似小蛮姑娘扭着的腰,轻盈,柔美。这竹风细雨的协奏曲,时而让人心旌动摇,时而让人沉静安和。思绪,心跳,呼吸,便都渐渐融入了这一叶叶,一声声的空阶滴沥里。什么烦恼,忧愁,俗念,都随这淋漓的簌簌声,化为烟雾,化为清风,付与那竹魂雨韵中去了。
人们赞美竹的气节,竹的虚怀,那大抵都有些主观附会的意蕴。在阳台凭栏,在竹林漫步,我所感知的,只有竹的清雅,竹的韵致。当我面对竹林,迎风弄雨的时候;当我闲坐竹荫,品茗听鸟的时候;当我林下捧卷,凝思沉吟的时候;当我踏着月光,听竹枝咿呀清唱的时候……人生的淡泊,身心的悠然,魂灵的沉静,生生地臻入至纯至真的境界了。
长向竹园品风雨,潇湘梦里慰心痴。别园有日,惜梦依依,思情酽酽。但愿能再伴那凤舞龙吟的竹苑,再听那风雨萧萧的竹语,常悟那潇湘迷离的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