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爸妈的故事(散文)
在农村,爸妈那个时代的婚姻很多不是自愿的,大部分人由于成分的原因不能自主寻找心中的爱情,婚姻也就成了传宗接代的工具,“换亲”在那个时代是很普遍的一种结合方式,爸妈也成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外婆在妈妈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外婆去世的原因也是对婚姻的绝望),家里只剩下了外公、二外公、三外公和妈妈的爷爷四个单身汉。妈妈当时的念头就是要给这个家换个女人过来,不然的话她一走了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家里的4个男人怎么办?谁为他们打扫庭院?谁给他们拆洗被褥?谁又能为他们做顿热饭?掐灭了对爱情的幻想,熄灭了对未来的憧憬,只要有人答应过来,妈妈就愿意过去。
妈妈是独生子,很罕见的小学毕业。年轻时的妈妈绝对是美女一枚,好多人家都不敢应允。曾经有一户跛脚的人家,妈妈都没嫌弃,那时就想着等孩子出生后好好为孩子活着,可是那户人家害怕妈妈呀!那么优秀的一个女人怎么能待得住呢!
那时候“换亲”的女人能找个门当户对的家庭简直是痴心妄想,年龄相当也是白日做梦。男方家里穷不说,成分差不说,没本事不说,单就年龄方面,一般男方都比女方大10多岁,因为谁家都想让年龄大的孩子先有个归宿,年龄小的还早呢。
妈妈见面的对象不是爸爸,而是大伯,也比妈妈大10多岁,可惜见了几次面后大伯就去世了。大伯的故事也很曲折,大伯与大娘登记的时候,大娘被村支书给霸占了,从此大伯就落下了病根。大伯去世后,妈妈着实难过了一段时间,好不容易盼到家的女人又要不翼而飞,谁还能成为下一个目标呢?
就在妈妈感觉走投无路的时候,媒人捎话来了:“老大没了就让老二吧。”妈妈当时很开心,因为虽然是与大伯订的亲,可每次送妈妈回家的都是爸爸,张罗事的人也是爸爸,最主要的是爸爸只比妈妈大两岁。直到现在妈妈还说,让她自己找也未必能找到像爸爸这么有能力有本事对自己又好的人,这也就是所谓的好人有好报吧!
婚后的生活忙碌而又平淡。
在我们小的时候,所谓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在父母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小弟的出生使得家里顿时变得一贫如洗,全家人赖以生存的物资全靠大姑的救济和邻居们的帮衬。爸的脾气也在那时疯长,妈的隐忍也跟着水涨船高,爸发脾气便成了家常便饭。没有太大的原则问题,也许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次不经意的眼神,一顿不合胃口的饭菜,乃至我们的调皮捣蛋,都有可能成为争吵的导火索,战争的引火线。其实妈妈和我们都知道,那是因为爸的压力过大而找个释放的地方,我们是孩子,爸舍不得对我们发脾气,妈妈就成了爸的出气筒。妈很理解爸,无论爸怎么对待妈,妈都不生气,因为她知道爸养着一大家子,真的不容易,绝对的是男人挣钱养家的模范。
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妈还是那个妈,爸却不是那个爸了。火爆的脾气少了,温柔的眼神多了;男人的架子少了,家务活干得多了;伤人的话语少了,暖心的问候多了。妈妈讲过一件事,说:“你爸心细着呢。有一次,我们吵完架后,你爸出去了,怕我一人在家里想不开,支使了自己的一个伙计到家守着我,直到他怒气消了,自动回家,那位伙计才离开。”就在说这话的那天早上,妈说天气有点冷,爸就立刻把炉子点着帮妈取暖,会过日子的妈妈却嗔怪道:“碳快烧没了,看你怎么办?”爸说:“还不都是为了你!”我在《常回家看看》中写过,妈住院时,爸说:“如果可以把我身体素质的好一部分匀给你们的妈妈,让她不再受疼,我身体素质不这么好我也愿意。”爸爸还说:“我现在的陪伴胜过你们任何一个人,你妈妈一刻也不想离开我。”这就是我听到过的最美好的夫妻情话,也是我体会到的最幸福的婚姻真谛!
我很感动爸妈那个年代的人们对爱情的忠贞和责任。大部分的人只要选择了在一起就会安分守己地度过一生,少部分人可能会选择自我了结的方式结束痛苦的婚姻。无论哪种方式,他们都坚守着自己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甜蜜执着。
所以,我想对现在的夫妻们说几句话:两个人既然选择了在一起,就应该好好的珍惜,没有什么所谓的感情不合、性格不合,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思想不同、三观不同。只要你们的目标一致,把父母孝敬好,把孩子抚养大;只要你们能相互尊重对方,把爱和责任放在首位,哪怕偶尔的争吵也无伤大雅。因为好的婚姻,不是一辈子不吵架,而是吵架了还能一辈子。年轻时的争吵也只会成为年老时的一种阅历,熬过了就会别有一番天地,熬不过就有可能会孤老终生。所谓的琴棋书画诗酒花也只是个神话而已,哪一对夫妻不是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里度过!当你决定要将对方舍弃的时候,想想你们当初的结婚誓言是怎样的一种豪言壮志吧!希望你们能时刻铭记着:“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你们就一定会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地走过这一生的。
最后,祝愿所有的夫妻都能从一而终,白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