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盛夏乐游仁寿山(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盛夏乐游仁寿山(散文)


作者:舒乐夫子 布衣,16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81发表时间:2019-07-16 23:07:31
摘要:盛夏的一天去游仁寿山,但见仿明清民宅里都是农家乐式聚餐,温馨祥和。又转过几个弯,到了人工湖,坐游艇以畅游,后来又到百枣林好……


   仁寿山位于金城安宁刘家堡北麓的桃园之中。周围号称十里桃海,每逢桃花盛开之际,这里隆重举办桃花会,观者如潮。几乎岁岁年年,我是这如潮观者当中的一员。所以,桃花算是我之所爱的花卉之一。于是,知己者拿桃花运与我开涮,自然是莫名其妙,戏谑而已。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徜徉于桃海之中且登仁寿山以观之,别有洞天,自不待说。
   然而,时至盛夏,而游仁寿山,桃花会虽时过境迁,应当说,还是另有一番景致吧!
   今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汽车停在了东门。下了车,我们从东门步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边的仿明清民宅,各院主色调一色儿青,砖青瓦青墙青,红门,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曲径回廊,墙墙相连,院院相隔,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我们走在这“明清”的街道上,天公作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中行”可是当下最推崇的健康生活方式。向两边院子里望去,尽是农家乐方式的聚餐,传达着温馨而祥和的欢乐气氛。街道上,时不时遇见出售儿童玩具与小吃的小商贩,大概是景区管理的规范要求吧,从小商贩嘴里听不到一个字儿的叫卖声。
   民宅之外到处是蓊蓊郁郁苍翠欲滴的树木。最高而大者当数钻天杨和倒柳。高可达十五米以上,要人看到它的顶端,须直起腰板伸长颈项向天仰视才行。大,树冠之围预计在十米左右,合其围没有三五十人,难啦!杏树早已成熟了杏子,收获满满了。桃树,梨树,苹果,树树挂果,青涩圆润,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松树柏树槐树发疯似的生长着,只新枝都是半尺长的嫩嫩的枝条,给人生命力旺盛的直观感受。树梢上是隐隐约约的远山,还有那时隐时现的亭台楼阁神殿寺庙,一块儿锁在薄薄的烟云里,像轻纱的梦。
    过了“明清街”,转了几道弯,眼前便是人工湖了。由于下雨天的缘故吧,老远看见驾着游艇游玩的人们并不多。两岁半的孙女儿晓晓小手直指着游艇,嚷嚷着要坐上去。当爸爸妈妈的自然得应允。儿子走上前去,买了票,五十元一条船,玩四十分钟,不贵。会念生意经的老板说,这在平时,是三十分钟一艘的,今天人少,送你十分钟。这话,说得人爽快,听得人舒坦。
   上了游艇,儿子儿媳撑船,晓晓倒坐在方向盘前的盖子上,两只胖嘟嘟的小手手紧握方向盘,俨然在把握着大方向。我和老伴儿分坐在晓晓两边,做起了孙女儿的助手。
   人工湖里亭亭玉立的荷花和高洁坚贞秉直的竹子好像通人性似的,给玩游艇的人们让足了路,远远地躲在人工湖的周边。荷花出水不高,田田的叶子一片紧挨着一片,漂浮在水面,亲密无间。仿佛亲人,仿佛朋友,仿佛战友,仿佛同学。红色的、粉红的、白色的、紫色的花瓣儿,一色儿比一色儿鲜艳,又好似娇艳无比的美少妇,引人注目,招人喜欢。
   微风吹来,叶子与花都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一丝一丝的,一叶叶,一瓣瓣,传了过去。叶子底下流淌着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水波映衬着叶子,更见风致了。下雨的天,没有了阳光,薄薄的云雾间偶尔还看得见一两片稀罕的哈达云,着实迷住了游人的眼球。此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仁寿山的月光下,荷花又是怎么一番景致呢?当然,我也想起了这脍炙人口的散文精品中提到的六朝时江南彩莲的事与《西洲曲》。同时,我还想起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老先生两袖清风,奉公至上,又乐善好施,以致自己得了病都无钱可治,是多么的一种高风亮节!此处托物言志,追求洁身自好人品的情操跃然纸上!
   人工湖出来,我们去了百年枣林。
   凑巧,这几年我对枣树多了一点观察与思考。我发现,枣树是北方常见挂果树种中发芽开花结果最迟的一种。不信,你看看,这仁寿山的果园里,夏熟的夏熟了,没夏熟的,也青涩饱满了。唯独这枣子才有豌豆粒一般大,浅淡的绿,好似正在孕育着的胎儿。又好像一位满腹经纶的大考考生,不慌不忙沉着稳健地行走在去考场的大道上,痛快淋漓挥洒自如地作答着大考试卷。而到了深秋,枣子由青涩而红润,由脆生生到赛蜜甜,该是收获的季节了。又仿佛金榜题名了的状元郎,耀人眼目,有口皆碑。
   下半年,枣树又是领先进入冬季的树种。正当其它树种只是叶片微黄时,枣树的叶子大多已经凋落,树杆及早进入了休眠期。
   百年枣林,百年沧桑。它经历了国共两个时代。国民党马步芳的铁蹄没有践踏到这里,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火没有轰炸到这里。枣林之幸!百姓之幸!幸甚!幸甚!
   面对一棵棵张开两臂还抱不住的古老枣树,看着小孙子晓晓观察枣子细致入微的神态,《枣儿》的课文背景似乎浮现了出来:一棵挂满红枣的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甜甜的童谣唱起来: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大年。
    当然,童谣描绘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情景了。如今,枣业兴旺发达。不仅研发的新品种不断上市,枣子品质大大提升,产量倍儿增长,而且勤劳的人们做成了枣粉、枣泥、无核枣、人参红枣汤等等创新产品,远销海内外,赚取了好多外汇呢!枣农们真是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啦!
   不经意间,我们走出了枣林,也就走出了公园。晓晓转过身去,回望仁寿山,小脸挂满甜甜的笑魇,挥挥小手手,别了,仁寿山,再见,仁寿山!
  

共 21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游览仁寿山的行踪为线索,依游踪重点写了”明清“街、人工湖和百年枣林,不但抓住了各自的特点,如”明清“街的仿古民宅及高大的树木,人工湖划船的乐趣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景象,还有那引人注目的荷花,百年枣林带给作者独特的思考等,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议论都能够做到不蔓不枝,让本次行程清晰明了又充满了乐趣,这也正是一家人出游的最理想的境界。明丽的语言,稳定的节奏,给本人增色不少,特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9-07-16 23:08:36
  字里行间既写出了出游之得,又写出了出游之乐。可谓精巧。
回复1 楼        文友:舒乐夫子        2019-07-17 07:15:53
  谢谢推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