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徜徉江南古镇(散文)
为了缓解一下疲劳,我们在车站对面的一家小旅馆里歇了半天。房价特便宜,一个带卫生间的小房间才六十元。后来,我躺在床上抠了好长时间的手机,从度娘那里了解到好些关于身边这个古镇的前世今生。
这里是是湖州市的一个县级区。北边十多公里处便是浩瀚的太湖,湖边上有一处占地数千亩的南太湖旅游度假区,那里有一座新建成的七星级的喜来登大酒店。过去,这里曾叫过浔溪和南林,南宋时才在曾用名中各取一字更名南浔。明清时期,这里是一座江南蚕丝名镇,它凭仗“辑里湖丝”赢得首届世界博览会金银奖,从而催生了许多富甲一方的丝商。据说首富刘镛的财富相当于于现在的六百亿!这些富商们为南浔留下了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其中有一个叫“小莲庄”的景点,就是刘镛的后人花四十年时间营造成的私家园林。后来由这些人组成的“江浙财团”成为民国政府的财政支撑。
第二天清晨,旅店老板娘告诉我们,古镇就在运河的河南,过了大桥就有一处名为“百间楼”的景点,她前天也去玩过一回。因为时间尚早,走过去时,景区里空荡荡没一个游客,偶尔会看到从古旧的楼宇里走出一两个景区内的住户。
所谓百间楼,就是在一条老运河支流的两岸临水而建的百余间房屋。因为建于近代,既有粉墙黛瓦马头墙等中国古建筑元素,还有许多西洋格局的骑楼和券门。楼不高。多为两层,河水清澈见底,能从水中看到轮廓分明的的倒影。不由让人惊叹,这里才是江南最美的村落!这里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据说,明朝南浔出了个礼部尚书叫董份,想娶同是南浔的嘉庆进士之女作孙媳,进士不允,说是他家陪嫁婢女就有一百多人,你家哪有这么多房子?后来董份便建起了这一百多间联排的小楼,说是一个婢女给她一间楼总可以了吧。由此可见,当年富可敌国的南浔人是如何的出手不凡。
这个景点全长四百多米。河道最宽处有百米,最窄处只有十多米,中间有一座建于1925年的钢筋水泥桥,叫“长发桥”,至今完好如初,现已成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走到百间楼的尽头,不远处便是民国元老张静江的故居。这座徽派风格的建筑是清代传统的三进五出式,每一进有一厅五室,之间有天井相联。张静江是南浔四大富豪张颂贤的四子,他继承了这座豪宅。里面的二厅、三厅陈列着许多主人生前的照片、书札、任命状等文物。厅中还有一副孙中山亲书的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张早年在欧洲与孙中山相识,后来不断地在经济上支持孙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民国元老,早期跟蒋介石的关系也不错,蒋的第三任妻子陈洁如原是他家的家庭教师,是张作的红娘。
出了故居,过一座石桥,便是南浔最有名的古街——东大街。这条街不长,东西约百余米,但比乌镇和西塘的古街要宽阔得多。这里曾是南浔当初最繁华的一条街。如今这条街上既有现代色彩的酒吧、茶馆、旗袍店,也有上世纪遗留下来的长兴馆、天云楼、野荸荠等百年老店。不过,这里并不像西塘那样商铺挤着商铺,大多数古宅关着斑驳的木门。沿街有金氏旧宅、庞氏旧宅、官房弄等景点。进景点需出示门票,听说联票是每人一百元。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凭身份证。
东大街南面的那条河便是历史久远的“頔塘古道”。河虽不算太宽,二三十米的样子,但横跨其上的通津桥却十分高大、霸气,而且显得古旧,有些被磨得光滑的石阶已经缺了棱角。我们站在石桥顶上俯视河两岸,觉得那些临河建筑没有乌镇西塘那么秀美。
东大街与西大街的连接处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南西街。从导游图上看,这条街的南端有好几个景点,但要步行一段不近的路,体力不支的我们只好在路边雇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没多会儿,就到了最南端的小莲庄。
小莲庄又称刘园,是南浔首富刘镛后人的私家园林。据说,这座群体建筑是刘家后人花四十年工夫建成的。我们到那儿时正是临近中午时的游客高峰。门前排着长龙。大门极普通,显然是沿袭了江南民居先抑后扬的传统风格。园内分家庙和园林两部分,家庙里有两座清皇朝御赐的石牌坊。有趣的是,碑廊中还一块宰相刘罗锅亲书的石碑,那位名人也叫刘墉,与这里的主人刘镛同名同姓,只是名字中的偏傍有点差异,一为镛,一为墉。后花园内有一座“小姐楼”,楼旁是一处面积挺大的水池,其时,莲叶田田,成群结队的锦鲤在水中游弋。池边林木森森,有多处造型独特的凉亭和用太湖石垒成的假山。我们在凉亭里的木靠椅上歇气时,听人家导游说,这些长椅是专门为女眷们观赏荷花设置的,它有一个古典而浪漫的名称,叫“美人靠”。
出门后听人说,附近还有好几处景点,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嘉业藏书楼,那是一处集园林和藏书为一体的群体建筑,是刘镛之孙花三十万两白银,耗时二十二年建成的。楼里最多时有六十万卷藏书,末代皇帝溥义亲题“钦若嘉业”九龙金匾。
因为已是中午,我们人困马乏(呵呵,我和老伴都属马,就滥用一回成语了),加上老伴对那里没兴趣,只好作罢。
四、同里
下午,歇了会儿后,便马不停蹄地去了同里。
同里属江苏吴江市(现在是苏州的一个区),虽然是隔了省,但却是离这里最近的一个古镇。一辆从湖州过来的班车很快就将我们带到了吴江客运站,那里有公交车到同里。
行前,我对这里就有了一些零碎的印象。同里原名富土,后来因为这名字太张扬,遂将富土两字相垒,拆分成同里。这是一个建于宋代的古镇,先秦时这里就形成集市。同里五湖环抱,是名符其实的水乡泽国,境内的十五条小河将其中的陆地分割成七个小岛。四十九座石桥又将这些小岛连成一体。因而,这座五湖之滨,运河之畔的小镇一向被称做东方的威尼斯。
路上没花费多少时间,下午三点左右,便住进了一家名为“迎驾”的宾馆。房价不贵,一间宽敞整洁的标间也才一百元。老板娘是苏北老乡,而且跟我们是同一个乡镇,想到同里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同是乡里,在这里遇到乡亲还是挺有意思的。与她闲谈中提起了许多彼此都熟悉的人和事。
从百度地图上了解到,此处是新镇区,距离古镇景区入口处还有一公里多路。听老板娘说,晚上退思园内有演出,我们没去,上午的疲惫还没缓过劲来。后来,只是在新镇区的大街上转了会儿便回了宾馆。
第二天早上,没花多长时间就信步走到景区入口,路上在一家早点店里吃了一碗芝麻馅的汤圆。这里的成人门票是一百元,听说晚上到退思园还要另购一张四十元的票,对我们这些人是全免的,不知道国内还有没有第二家像乌镇那样小气的地方?
这里的主要景点是三园(退思园、古风园、松石悟园)、三堂(嘉应堂、耕乐堂、崇本堂)和镇区内的小桥、流水、人家。此外同里湖中还有一个叫罗星洲的小岛。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计划花一个上午逛完这个小镇,其间,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坐在石凳、桥栏上歇息。因而,只能走马看花地转几处主要景点。
很多人到这里来是为了看退思园,我们也在那里面花去一个多小时。
园不算大,占地只不足十亩,但构思精巧,小巧玲珑。有厅堂、内室、中庭、花园,极具诗情画意。据说,园主叫任兰生,是光绪年间的大官,被罢官后回乡,花十万两白银建造了这样一个安乐窝。史载:任兰生被罢官的原因是“营私肥己”,本应严办,后来不知道做了什么手脚,只得了个“革职”的处分。可见得,官僚腐败哪个朝代都有,真正因此身败名裂的只是少数几个倒霉蛋,多数人都能侥幸过关安全着陆。园名取“退思”是借用左传中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住在这样一座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建成的豪宅里“思过”,不知道主人是否觉得有点滑稽?
不过,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宅还真有看头。园内的坐春望月楼、退思草堂、闹红一舸、眠云亭等建筑,充分凝聚了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真的是步移景异,令人流连忘返。
从退思园出来后,就走到了一处叫“三桥”的景区,这里是同里古镇的中心,三座古石桥成品字形地横跨在相互交汇的三条河上。这里最能代表同里的三多,即河多,桥多,明清古建筑多。三座桥分别以太平、吉利、长庆命名。听一个当地的老人说,这里过去办婚礼,都要抬着花轿,在三座桥上走一遍,以示平安、富贵、吉祥。现在这里每天还有民俗表演,其时,一大群身穿古装礼服的迎亲队伍,在鼓乐声中从三座桥上绕过。可能是没到时间,我们没能欣赏到这种盛况。
后来,我们又去了一个叫“珍珠塔”的景点,那里并没有什么塔,只是一处带有后花园的私家宅第。据说这里就是民间故事珍珠塔中方卿姑母的家,记得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书生方卿的父亲原是朝中大官,后被奸臣陷害,家中又遭大火,穷困潦倒的他无奈之下到姑母家投亲,受到了势利姑母的百般羞辱,还要悔掉他与表妹的婚约。后来,表妹陈翠娥在后花园以传家之宝珍珠塔相赠,便其得中状元。这是一个老一代人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是不是真的发生在这里谁也说不清。厅堂里有一处腊像群雕,再现了当年姑母羞辱侄儿的场景。虽然是人造景点,但这所宅第确是一位姓陈的官宦人家留下的,其中有陈氏家祠和孚寄堂。后花园里里遗存着一座陈翠娥书楼。
与珍珠塔一墙之隔就是松石悟园,听人说,里面有松、屏、石展览,时间不够了,没进去。
后来便回到入口处,搭乘人力三轮回住处,踏三轮的老人也是苏北人,他劝我们下午乘船去罗星洲玩一下,那里是同里湖中的一个小岛,岛上有许多寺庙。我们走不动了,再说,去了还要在这儿再过一宿,于是便决定到此为止,下午去周庄。
五、周庄
江南六大古镇中,要数周庄的名气最大。这里是昆山、吴江、青浦三区市交界处,属昆山市。镇区处于澄湖、淀山湖和南湖三大湖泊的环抱之中。春秋战国时期叫摇城,也称贞丰里,后来,有一位姓周的地方官,将自家二百亩庄田捐出建了座金福寺,这里始改称周庄。
到周庄时,正是烈日当空的下午,天上没一丝云彩,气温高得有点反常。听人说,客运站是刚从镇区迁出来的,离镇区还有好长一段路。幸好,等公交时搭讪上一位揽客的的哥,他说,他哥哥在景区内开了家宾馆,可以免费送过去,不过,标间房价最低一百二十元。行前就知道这里的旅馆要比同里贵一些,觉得并不离谱,就上了他的车。
那家民宿在景区内的一条小河边上,门前有一座爬满青藤的圆门石桥。临河一边的廊棚里放着几张餐桌,显然是店主还兼营着小饭店,因为还没到吃晚饭的时候,有不少游客坐在桌旁的石凳上歇息。房间不大,但挺干净。我们无所谓大小,反正又带不走。
在开着空调的房间里看了会儿电视后,便出门沿着河边往南走。
从百度地图上查到。这里是古镇景区的北入口,大部分景点都在南边。河边上的这条街叫蚬江路,河对岸就是景点最集中的北市街、南市街。旅店不远的南面就有一个叫“逸飞之家”的景点。院子不大,只有一座两层木结构小楼。据说这个小院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曾是为资助贫困失学儿童实行免费教育的“沈氏义庄小学”。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所作的一幅油画——“故乡的回忆”就是画的周庄的双桥。后来,这幅画在国际画展中拍出天价,也使周庄成为第一个走进国际视野的江南古镇。陈逸飞生前曾希望能在周庄有个工作室,可惜他英年早逝。镇里就拿出这套老房子新僻了“逸飞之家”这个景点。院内正厅里,有陈逸飞先生生前作画的环境和画作展示。
继续往南走到富安桥,那里是景区的中心,虽是傍晚,街上依然人流如织。过了富安桥,就到了河对岸。回头往北走时,经过沈厅、张厅、双桥等景点,一处都要没停留,没时间了,明天再细看。
晚上,外面鼓乐声声,店主人说,每晚在古戏台上都有表演,我们没出去凑热闹。
第二天早晨,我们直奔沈厅。沈厅是江南首富沈万三后人所建的宅第。全宅七进五门楼,一百多间房屋分布在一百多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堪称江南古民居之最,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居中的厅堂叫松茂堂,那个主厅十分宽敞,据说长宽均为十一米,室内的梁柱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厅前“松茂堂”三个突出的泥金大字,据说是出自清末状元张謇之手。特别让游人震憾的是厅前的那座宏伟的门楼,楼高六米,飞檐翘角,砖雕上的人物走兽线条清晰,栩栩如生。厅堂后面是居家的大堂楼和小堂楼,前后楼屋之间均有过街楼和过道阁相连,形成环通的走马楼,这种格局为同类建筑物所罕见。在厅里,我们还看到了一座沈万三的铜像,偏室中还有一长溜介绍他发家史的画廊。
在沈厅北边不远的地方就是张厅,与沈厅相比,张厅的历史要久远些,沈厅建于清代,而张厅则是周庄保存得最完整的明代建筑。张厅原为明中山王徐达的弟弟的后人所建,后来徐家衰落,卖给张姓人家,遂改名张厅。新主人是当时的四品官,据说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张厅前后六进,过了门厅便是停放轿子的轿厅。正厅名“玉燕堂”,厅里摆放着许多明代的红木家具。最有看头的是后花园。园不大,四周簇拥着粉墙黛瓦的古民居,高高的风火墙的下面翠竹摇曳,月季吐艳。园内有一块状如飞燕的太湖石,洁白如玉,听人说,这块奇石就叫“玉燕峰”。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园中竟然还有一条小河,河中泊着一条小船,听人家团队的导游讲,小河可以通过院墙下的水关直通太湖,因此,这户人家是轿从门前进,船在家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