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渔舟】走一回旧巷(散文)

精品 【渔舟】走一回旧巷(散文)


作者:情韵悠然 秀才,1295.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153发表时间:2019-07-19 22:50:23
摘要:当我站在河边,望着长长的四巷,望着巷两边斑驳的青砖墙,流走的岁月瞬间涌回眼前,记忆在河水里浮起。那些风风雨雨,那些前尘旧事,那些住在巷子里的人,都是旧巷的灵魂。巷子越老,见证的风云越多,内涵越深厚。

从新屋出发,走几百米,穿过一座桥,就到了天马村的旧村落。
   桥直通往四巷。
   我家的老屋横穿三巷和四巷。四巷是大巷,有两米多宽,比小巷宽一点。
   空中无云,像一块巨大的蓝绸,偶有几只小鸟在眼前飞过。我站在桥上,深情地望着河。桥,重建过,比以前的桥宽。河床变窄了,河边的树被砍了,河上的木船只剩两三只。
   河显得有点寂寞,河水流动不息,依然是新鲜的黄色,水声低得几乎听不见。
   河水永远是新的,巷子却越来越旧,巷子里的人也越来越老。当我站在河边,望着长长的四巷,望着巷两边斑驳的青砖墙,流走的岁月瞬间涌回眼前,记忆在河水里浮起。那些风风雨雨,那些前尘旧事,那些住在巷子里的人,都是旧巷的灵魂。巷子越老,见证的风云越多,内涵越深厚。
   村里每一条巷都分成上下巷,上巷靠山,下巷靠河。山水在巷两头互相呼应,自然气息在巷子里流动。一条世世代代被山水陶冶的巷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善良而纯朴的人。四巷的上巷有水井,下巷有河埠头。小时候,四巷特别热闹,住在小巷的村民每天都要来四巷挑水,洗衣服。
   我算不上贪玩,在村里走动也是有节制的,但我走过村里每一条巷,记得村里大多村民。同巷人,当然最熟悉,经常互相串门,结下了一生忘不了的情谊。
   我用中年的脚步丈量四巷的长度,用童年的目光抚摸四巷的故事。那时,我坐在家门前,看猪儿摇摇摆摆地走,如果有猪停下来大便,便拿着小铲子来拾粪;看鸡儿在垃圾堆上寻食、互相追逐,吃饱玩够后各回各的家;看孩子们在房前屋后捉迷藏。我喜欢端着大碗坐在门口吃饭,一边吃一边跟路过的村民打招呼。我想着想着就笑了,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事,被岁月蕴藏过后,都有了特别的味道。
   很久没有去三巷四巷以外的巷子走走了,每次只是去看看爷爷奶奶,在家门口张望一会,听听风在巷子里吹来吹去的声音。匆匆地来,匆匆地走,是我回乡的常态。
   村里有二十几条巷,一条隔着一条,有头有尾,秩序井然。两百多年前,这是庞大而先进的乡村建筑。相信,祖先们在建造房屋和巷子时,都想一辈子住在这里,并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享用。
   从老屋走出来,我对妹妹说,我们在村里转转吧。妹妹说,好的。
   我们像儿时一样,手牵手,欢欢喜喜地从小巷走向大路。在大路径直走向三巷的上巷。这条巷很熟悉,住户大多是我们第九生产队的。三巷的地板依旧是以前那些大理石,不太平整,而且没有以前那么光亮,走的人少了,灰尘积得多。每户人家门口都贴着红色的对联,从色泽来判断,都是今年贴上去的,可见所有人心里都惦记着老屋。以前在别人家门前走过,肯定有熟悉的声音跟我打招呼,如今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站在一间屋门前,想起那个叫春盛的女孩,听母亲说她几年前因病去世了,她的母亲也被车撞死了。她们再也没有机会回来看看这间陈旧的老屋了。我望着这间老屋,感觉到它比周围的屋更寂寞。
   快到巷的尽头,见一老人坐在门口。走近细看,原来是认识的人,但我想不起她儿女的名字,只知道她也是第九生产队的,在田间地头常会碰面。
   阿姆(对伯伯的妻子的称呼),好久不见呀!
   哎,你们是谁呀?我认不出来啦!
   国明的女儿哩,记得吗?
   哦……记得,记得,有空回来玩呀,来我家坐会吧!
   不坐啦,我们去到处逛逛。
   阿姆的目光停在我和妹妹的脸上,在极力寻找我们小时候的模样。她像丢了东西似的,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岁月太残忍了,她满脸皱纹,我们也失去了青春。如今我们相认,仅凭一句阿姆。这乡音,无论何时都变不了的。
   阿姆的房屋与另两间房屋连在一起,隔墙共用,三间屋里里外外翻新过,外墙涂了白灰水,在这条陈旧的巷子里,显得有点另类。可见,有些人即使没有离开这个旧村落,也想住新房。而我,对旧物有自己的审美,对眼前这几间另类的房屋有些抵抗,我喜欢这里原本的青砖墙,古朴、风情、有时代特色、有儿时的记忆。
   巷的尽头是天马山,看不出天马山跟以前有什么不同。青山真的不老,草木依然葱郁,空气依然清新。我从来没刻意辨认过某棵树或某棵草,所以不知哪棵树长高了,也不知哪棵草枯萎了。四季轮回在山上悄悄进行,生活在山脚下的人们只管经营自己的小日子。
   有人说天马山的形状像一匹马,有仙气,有灵气。我想,哪怕村民走光了,巷子依然有它的底气,山在,巷子就永远像神仙一样活着。山是自然存在的,巷是人建造的,人却不如巷长久,想来有点伤感。
   行至五巷,见一座幼儿园,听见小孩的读书声。这里曾是村民观看电视的场地,一台电视机高高地摆在正前方,黄昏来时,电视准时播放,村民拿着小木凳,陆陆续续赶来,来早点的占一个好位置,来迟点的只能靠边站着,有些人干脆站上围墙。村民在这里观看了《鹿鼎记》《陈真》《射雕英雄传》等电视剧,村民兴味盎然,一边看电视一边议论,来得迟的总会请求来得早的把错过的情节讲述一遍。后来,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五巷也清静下来。如今,建了幼儿园,不少住在新村落的孩子也来这里上学,又延续了曾经的热闹。
   过了五巷,沿着大路往前走,百米不见人影,更不见猪影和鸡影,没有脚步声,没有说话声,没有炊烟,越往前走越静。我和妹妹一边走一边细数着每条巷里住过的村民,说说从前的趣事,说说至今还有联系的同学或朋友的近况。
   大路边的小食店都关了门,有些还放着以前的旧货柜,只是铺满了灰尘。在十一巷巷口,有个理发店在营业,十几平方米的小店里摆满了陈旧的家具,一块生着斑点的镜子暗淡地贴在墙上,一张皮椅子的坐垫被坐得凹下去几厘米,理发师坐在墙角的沙发上打瞌睡,头像鸡啄米似的一下一下地向下点。
   又往前走一会,看见一个老婆婆坐在家门口,面无表情,目光呆滞。我们从她眼前走过,她一点反应也没有。在一条巷子里呆久了,习惯性地放弃奢望,谁在眼前走过都无法改变她的生活。我对她感到好奇,特别想知道她在想什么,但又不想惊动她。
   我蹲在地上,认真地看一面墙。墙上长着一层薄薄的苔藓,有几丛不知名的植物生在苔藓间,叶子细小而饱满,它们一团团地贴在墙上,可爱极了。曾经,我觉得没有人住的房屋、没有人走的巷子是没有生机的。如今,我看到了巷子里的另一种生命力和温情,植物在这里找到居所,一住就是一生,不管一生长短,都不曾想过离开。
   前面有一个老伯躺在一块长长的大理石上晒太阳。老伯的头发白得发亮,穿着白色背心和条纹短裤,露出黝黑的布满皱褶的皮肤,光着脚,闭着眼,白胡子被风吹着,微微摆动。我从老伯身上看到了农民随意的本性。
   不知不觉走近村里唯一的供销社。供销社,曾在村里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居家过日子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农业生产用的农药化肥,都需要到供销社里买。如今,它早已失去往日的辉煌,被空置,被遗忘。在百货商场琳琅满目的世界,谁还会想起一间小小的供销社?
   前面就是六村,村口有一个正方形的水井。水井周围很干净,证明每天都有村民在这里挑水、洗菜洗衣服。我走近井边,望向井中,井水像一面平静的镜子,清晰地照出我的样子。我把离开村庄的三十年时光交付给影子,分明看见一个生命回到了本源,看见影子与井水融合在一起。
   行走,有时是情感的一种抒发方式。往事,随着脚步徐徐展开……
   有些人在一条巷走多了,会觉得这条巷越来越平凡,厌倦了巷两边不变的墙、不变的地板,厌倦了日复一日相似的生活,总希望走出这条巷,去走不同的路,体味更精彩的生活。于是鼓足勇气,离开了村庄,离开了这条走了多年的巷子。巷子里,有我家五代人的脚印,从我的父辈开始,不断有人离开巷子,又不断有离开的人怀念巷子。
   有一次,我和爷爷坐在老屋里,面对敞开的大门,望着巷子,说心里话。爷爷说,这是一个好年代啊,大家都过上了好生活,每日都是享受哩。爷爷没有出过远门,没有见过繁华的大都市,没有见过长江黄河。他也曾向往外面的世界,只是岁月慢慢地磨灭了他远走的欲望,使他越老越满足于眼前的生活和环境。巷子像一艘小小的轻舟,摆渡着爷爷的一生。爷爷年轻时吃过苦,挨过饿,他认为的好生活,不外乎是有吃有住,有亲人关怀。一个人知足了,走一个村庄,就像走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如今住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走不动或很难走动的老人,他们在自己的小屋里,静静地等亲人来或等死。旧巷的地板失去了曾经的光泽,很多大门紧锁,屋檐上布满蜘蛛网。
   旧巷缺少人气,失去了温馨。
   我不敢想象旧巷的未来,担心老人们离世后,巷子会彻底空下来;担心它会被遗弃,被替代。而这种担心又显得有点虚伪,因为我自己也没有一直留在旧巷里。
   山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身体,感觉特别舒服,在城市里很怕热的我,在这里就不怕热了。离开故乡久了,内心深处有一个空白地带,不管遇见多美的风景都无法填补。这个下午,走一回旧巷,内心又充实起来。在安静的旧巷里,我有一种与世无争的安宁。
   忽然有一种冲动,想留在这里,不走了。

共 35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巷子,容易让人想起老旧之物,是黑色的围墙,是雕花的屋檐,是岁月里的风风雨雨。走一回小巷,重温旧时风物,在行走的过程中,放慢了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让人得以有短暂喘息的机会。在作者的笔下,旧巷,是值得守望的心灵家园。以中年的脚步,丈量四巷的长度,用童年的目光,抚摸四巷的故事。散文用淡淡的笔调,目光所到之处,村子里的人,事,巷子,紧密相连,浑然天成,展露出一种诗意,亲切之中,分明又有洞见。旧巷中的平凡,正是生活里的本质。时间带走了青涩,留下了老屋的灰尘,常存于心的,却是那份朴素而真诚的情感。文章结尾忽然有一种冲动,想留在这里,不走了。《毛诗序》里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一切刚刚好,笔随意走,心随境转,由此形成了一种深邃悠远的意境。好文,此作荐精。【编辑:柳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72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约        2019-07-19 22:56:18
  悠然姐这篇散文主题方面,思路方面,写得都很好,尤其是语言方面,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有独特的思索,独特的气质。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回复1 楼        文友:情韵悠然        2019-07-19 23:19:32
  谢谢柳约精彩编按和点评,辛苦你了,祝夏安!
2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9-07-24 09:39:50
  一个人知足了,走一个村庄,就像走了一个完整的世界。旧巷子里,有我们儿时的记忆。风景虽然已经远逝,但在心中依然美丽。
   悠然的文,越来越有情有韵,写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从心所欲。
   纯真的生活美好!
   夏天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情韵悠然        2019-07-24 10:11:33
  谢谢明月老师来读,你的文章也越写越好了,祝你美文多多!
3 楼        文友:立文早页        2019-08-28 22:04:01
  文字质朴,叙事随性不啰嗦!
平生无别好,音乐与文字。努力一份苦,过后一份甜。
回复3 楼        文友:情韵悠然        2019-08-29 11:06:14
  谢谢文友来读!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